mysql(端口号3306) 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
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
直译过来,也就是一个支持结构化查询语言的服务。
mysql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是存放在硬盘的,这个区别于redis数据库的存放在内存。
搭建mysql集群,需要用到中间件mycat2
用一台单独的服务器搭建mycat2服务,作为代理服务器,也就是客户端直接访问的服务器。
mycat(端口号8066)服务器的后端是mysql服务器实例
集群用到关键的两个功能,主从同步、读写分离。
mysql的主从同步是通过binlog日志来实现的
主服务器启用binlog日志,记录数据库所有的写操作
从服务器通过I/O线程复制binlog日志到本机的relay-log(转发日志)文件中
从服务器的sql线程执行本机relay-log文件中的写操作语句,即可实现对主服务器数据库的复制
完成主从同步
---
读写分离:
一般来讲,数据库的读操作的频率远远大于写操作,如果访问量出现高并发,一台服务器上的读操作大量增加,也会导致写操作不能执行。新增数据无法写入数据库,影响比较大。
为了不影响写操作,同时能够负载读操作的高并发。
可以对数据库集群进行读写分离,即写操作在一台服务器上,读操作分流到其他多台服务器上。
如果数据库访问量出现高并发,是负责读操作的服务器负载提高,如果负载过高,最多影响的是读操作的排队时间等,而不会影响新数据的写入,及数据的修改和过期数据的删除等写操作。
这样的架构,更符合生产环境的需求。
如何搭建读写分离架构:
配置一台代理服务器,启动mycat服务,mycat这个中间件可以对访问流量进行分配,把写操作分配给主服务器,把读操作分配给从服务器.
同时主从服务器之间配置主从同步。
mycat服务器相当于提供了负载均衡的作用。
同样的原理,可以配置多主多从的mysql集群架构,通过mycat服务器的配置来实现读写分离。
那么就既实现了负载均衡,也实现了mysql数据库服务器层的高可用。如果主节点出现故障,通过修改mycat的配置文件,可以让其他的节点来作为主节点。如果要实现自动化的高可用,需要使用heartbeat、zabbix等监控软件结合脚本来完成自动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