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第七层):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程序的窗口。
表示层(第六层):把人类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及压缩,把数据压缩到适合互联网传输大小。
会话层(第五层):计算机和指定通信对象建立会话关系,会话层允许不同设备上的用户建立起会话关系。
传输层(第四层):同一个软件中的两个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只能QQ对QQ,微信对微信)。
网络层(第三层):逻辑地址,IP地址,网络层定义了IP地址,通过最佳的网络路径把信息传输到对方用户的IP地址。
数据链路层(第二层):MAC地址,网卡的MAC地址。
物理层(第一层):数据到达物理层进入目标主机变成bit流,开始一个逆向的过程。
二、TCP/IP五层模型
应用层(包含会话层及表示层):HTTP及HTTPS(超文本传输协议)网站数据的文本和图片、图像的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传输层: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更加稳定可靠。
UDP协议(用户数据协议)---传输速度更快。
网络层:ICMP(ping网际控制报文协议)测试和目标主机之间的连通性,测试和目标主机通信是否正常。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协议,广播形式的整个网段中请求所用主机,接受主机返回的信息,以此来确定目标的物理MAC地址。收到的信息目标主机的IP地址和物理地址,保存在ARP的表中,保存180秒,之后数据就会删除。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无协议。
TCP/IP模型:传输控制协议。HTTP/HTTPS/TCP协议。IP网际协议。
TCP/IP:是由一系列的协议组成,TCP/IP协议簇。
三、传输层:把数据分割成了小段的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bit流。
四、1、数据的封装
应用层(发送消息内容)------传输层(将二进制数封装在TCP报文的头部,但传输层不知道应用层到底发的是什么内容,TCP的头部当中包含了使用的协议,TCP为端口)------网络层(IP头部:指的就是包含的目标的IP地址及源IP地址,为32位的二进制数组成)-------数据链路层(MAC地址就是物理网卡的全球唯一地址)在此过程源IP及目标IP始终不变,但是源MAC及目标MAC会发生变化。--------物理层(不论你是什么,都要转化成电信号BIT流来进行传输)。
2、数据的解封装
物理层(bit流,信号,二进制数据,传输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验证目标IP是否吻合,IP头部会被去掉)-----传输层(根据TCP头部包含的信息,使用的协议是什么,以及应用程序,数据在传输层被分成数据段,数据进行重组,按照正常顺序转到应用层)------应用层(解码及展示)。
五、物理拓扑:设备之间连接关系
数据载荷:实际传送的数据
报文:pdu,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头部:区分应用程序,找到数据的接受者
数据尾部:确保数据是完整的
MAC地址:物理网卡设备的全球唯一编号
IP地址:设备在互联网上的逻辑地址。
六、应用层:计算机、手机
网络层:路由器
传输层:防火墙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二、网络
1、网络: 网络是计算机或者网络设备通过有形光缆或者无线的媒介,链接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通信的集合。
2、通信: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通过某种媒介和行为进行的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3、网络通信: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
4、服务器:能够提供特定的功能设备,都可以称为服务器。
5、网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分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定位和解决问题。
6、产品:是定位设计产品的规格
7、开发:通过代码把这个产品以及产品的功能实现。
8、测试:验证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