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工程师,聊聊Fab中的另一难题——如何控制自身情绪。
先问个问题,大家是否遇过这种情况:某项任务,需要几个组,协作完成。
你作为居间协调者,无论向上游下游,都遇到各种推诿扯皮,身处其间,两头受气。
交代完问题,开始正文》
外企问:在Fab呆了这么久,跟Fabless相比,有什么不同?
我说:Fab的特点,是架构完整,人员庞大。
研发、工艺、市场、应用、生产、质量、设备、采购……
后果就是,你要和不同岗位上的各色人等经常打交道。
沟通过程中,摩擦在所难免。情绪控制能力,至关重要。
外企说:有何体会?
我说:QQ音乐有个功能,可以看歌曲对应的波形。一般来说,听到副歌,幅度较大,变化频率也较快。
有时候我来到实验室,各色人等在身边穿梭,我就想象,每个人的头上,都有这样一个波形图,反映各自的情绪。
早上刚来那会,大家的波形都比较平缓。
进入工作状态后,波形开始变化。
有人可能一天中出现好几个波峰,如果追溯对应的时间段,可能是在和同事扯皮,可能是在和供应商吵架,可能是被领导骂得生闷气。
但也有人,一整天的波形非常均匀,无论幅度还是频率,都几乎不变。
如果把最近一个月,所有人的情绪波形图做个统计,算一下幅度和频率,再算一下这30天,幅度和频率的方差,结果如何?
我猜方差最小的十个人,大部分都是领导。
按我的观察,多数领导,情绪非常平稳,很少有激动的时候。
这跟艺术不同。
像音乐,节奏上得有起伏,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
像画作,色彩上得有深浅,才能吸引看客的眼光。
情绪却不一样,强者往往都具备极强的情绪控制能力,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两人起了冲突,除了有形的言语交锋,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气场较量。
气场这东西,就像重力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气场的来源是什么?
情绪很关键。
所以我现在跟别人起了冲突,要生气的时候,就会想,为什么要让别人控制我的情绪波形图?
凭什么别人说了几句话,我的波形就要随之剧烈振荡?
外企说:话是这么说,但完全控制情绪,还是很难。
我说:的确很难。
我的经验是,先尝试理解别人的行为,一旦想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做,往往气就消了。
情绪的二因素理论,给出一个公式:情绪波动=生理唤起+认知标记。
生理唤起,每个人都体验过,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突然大量分泌,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脸红、眩晕、兴奋、身体发软……
可以认为,每个人的生理唤起大致相同。看到漂亮的人类,我们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就像小孩子的目光会锁定糖果一样。
认知标记,是每个人日用而不自知的观念底座。
来到欧洲的天体海滩,看到裸体晒太阳的男男女女,我们的生理唤起相同。
但,有人微笑平和,有人手足无措,有人愤怒不已。
不同的认知标记,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波动。
综合两种因素,我们感受到的情绪,是被认知标记调节后的生理唤起。
如果说大家的生理唤起相差无几,那么,决定情绪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每个人的认知标记。
换言之,随着认知的提升,一些曾经让自己愤怒、挫败的事,变得可以理解和消化,能够从容处理。
看到小朋友不写作业,大哭大闹,虽然觉得很吵,但你大概不会生气,因为你完全理解他的行为。
看到安排的活儿没有进展,先不管别人的说辞,仔细想想背后的原因。
可能别人想摸鱼,那就跟小朋友不爱写作业差不多,得哄。
可能别人有更紧急的任务,你的活儿优先级没那么高,那就找领导协调。
可能沟通过程中,你让别人不舒服了,不乐意给你做。那就得放下脸面,再找别人真诚地讨论。
如果别人夹枪带棒地阴阳你,更不应为之波动。
讥讽的隐秘目的,就是调动你的情绪,何必遂人心愿?
小时候看宝莲灯,孙悟空有个本事,元神出窍。魂飞走了,躯体留在原地。
每次快要生气,就想象自己元神出窍,飞到天花板上,用俯瞰的视角,观察底下这俩人的冲突。
肯定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道理。这么一琢磨,再归位,基本也就不生气了。
外企说: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你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我说:基于自己在工作中,被情绪PUA的经历。
啥叫情绪PUA?
我的定义是,利用自己情绪的变化,调动对方情绪的起伏。
反映在情绪波形图上,就是让对方的波形随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这又分两种,一种是上级对下级的情绪操控,一种是同级间的情绪控制。
面对上级,情绪受到影响往往不可避免。
这种影响,更多还是对那个位置的敬畏。
因为上级掌握对我们的考核权、人事权,没法无动于衷。
同级之间是另一种情况。
有的人永远板着脸,习惯性地处于防御状态。
面对这种人,别人找他干活,多半会小心翼翼。
偶尔他露出笑脸,别人不自觉地受宠若惊。
这就是一种情绪PUA的手段。通过面部管理,拉低你的预期。
习惯讨好的人,看到这种扑克脸,就会不由自主地退缩。心理上先有了逃避的念头,后续的交流,只能任由对方拿捏。
这时,对方想少干点活,甚至把本该他做的事摊派给你,想拒绝,都开不了口。
要对扑克脸祛魅,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手段。
可能他们初入职场那会,也受人欺负,后来痛定思痛,选择戴上面具。
吊诡的是,如果不能看到这一层,被扑克脸操纵了自己的情绪,受欺负的,往往就是你。
一种避免自己被欺负的手段,却演变成欺负新人的套路。人性如此幽微,怎能不仔细琢磨?
面对这种人,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无论他是扑克脸,还是露出笑容,都保持一个表情,不要受他的情绪影响。
无论他是抱怨自己事太多,还是指责你的事不合理,笃定一个念头——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说白了,我们只是传达指令,如果他执意不做,那就让领导找他。
外企说:有个理论分离。
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一件事情,执行主体是谁,便是谁的课题。
我也有体会,工作中,不要对别人的课题,过多关心。
别人向你抱怨,听听就好,不要让这些碎碎念,影响自己的心情。
我说:另一组概念,也至关重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针对事实,解决“是”或“否”的问题。
价值判断表达褒贬,解决“好”与“坏”的问题,或者说,应不应该的问题。
如果我说,今天下雨了,这是事实判断。
如果我说,今天的雨景很美,这就是价值判断。
难以控制情绪的人,往往容易混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比如,我写了份专利,交由代理人审核。
对方提出几十条修改意见,从权利要求、背景技术到实施例,无一幸免。
我会觉得,她是在针对我个人,故意增加我的工作量吗?
不会。
我们的目标相同,都是为了得到授权证书。
标注的地方,是她认为的不足之处,修改后,可以提升授权概率。
我会认同所有这些意见吗?
大概率,也不会。
不认同的地方,我会解释自己的理由,表明原文并不影响授权。
她会因为某些意见被我拒绝,觉得我是在针对她个人吗?
我相信,也不会。
所以我们能保持愉快的合作,持续至今。
外企说:通俗的说法,便是对事不对人。
多做事实判断,少做价值判断。
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我说:没错。
Fab里,除了有形的项目竞争、岗位竞争之外,还有些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博弈。
情绪博弈,便是其中一种。
身处这情绪博弈场,即便是为了保护自己,也要试着让自己的情绪波形图,更加稳定。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让自己,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关注@晏小北,聊聊芯片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