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6.18科技新闻

硬件同质化加剧 移动领域竞争转向软件端



  据国外媒体报道,《纽约时报》长期撰稿人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日前刊文表示,在如今这个时时刻刻处于竞争激烈状态的智能手机行业中,随着硬件同质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厂商已经意识到在处理器速度、屏幕分辨率和摄像头等硬件配置方面的优势往往只能为自己保证短暂的竞争优势。而诸如微软、苹果和黑莓这些厂商已经逐渐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了软件领域,其中 Windows Phone 7、iOS 7 以及黑莓 10 操作系统就是最好的例证。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上周,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再次站在了苹果一年一度“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的舞台上,只是这一次库克并没有为我们带来一款全新 iPhone、iPad 产品。

  除了发布了新款 Macbook Air 笔记本电脑和全新的“引擎式”Mac Pro 后,库克和其他苹果公司高管利用这场发布会剩余的时间用来介绍苹果最新移动操作系统 iOS 7 的全新功能。这一操作系统拥有了全新的“扁平式”设计风格,桌面背景也变的更具互动性。对此,库克甚至骄傲的表示:“这是自 iPhone 发布以来,iOS 系统的所迎来的最大一次改变。”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事实上,库克的这一大胆说辞早已在科技业内得到了广泛共识,但这一点却仍然非常容易被用户所忽视,那就是“软件设计远比硬件设计更重要,因为这是一家企业能够击败其他竞争对手的最大资本”。

   硬件同质化

  在如今这个时时刻刻处于竞争激烈状态的智能手机行业中,某一厂商在处理器速度、屏幕分辨率和摄像头等硬件配置方面的优势往往只能保证短暂的竞争优势。而且,当今世界智能手机数量已经超过了 10 亿部,其中绝大多数设备都采用了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体手掌操作的矩形设计,因此智能手机在外观上已经很难迎来重大突破。

  但是,软件革新却还没有遇到自己的瓶颈,因为这一变化需要的仅仅是软件工程师、设计师的专业技巧和创造力。而且,由于这一革新的重点在于用户体验,并非速度或者设备重量,因此软件设计通常无法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对此,来自苹果、微软和谷歌的设计师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并在设计各自最新移动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尝试了各种别出心裁、直观的设计方案。

  “我有家、有办公室,现在我还有了自己的手机界面。”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和设计高级馆长帕奥拉·安东内利 (Paola Antonelli) 接着说道:“当你关闭智能手机时,它就成了一块‘神秘的石头’(enigmatic monolith)。智能手机的用户界面不仅仅是动画效果,同时也赋予了它存在的意义。”

  安东内利甚至表示,自己希望未来能将 iOS 7 操作系统收录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典藏名录中。

   软件战场

  通过最新的 iOS 7 操作系统,苹果已经对自己旗下软件界面作出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预计该系统将在今年秋天同消费者正式见面。据悉,iOS 7 的此次改版由苹果公司工业设计高级副总裁乔纳森 - 艾维 (Jonathan Ive) 负责,他在新系统中完全摒弃了诸如“报刊杂志”应用中的木纹等拟物设计,并去掉了边框。虽然这一改变听起来无足轻重,但却可以让应用平铺在屏幕上,甚至让用户感觉手机都变的更大了一样。此外,在去掉了原系统界面中的阴影或暗色设计后,全新系统还让手机屏幕感觉更加明亮。

  有趣的是,直到此次系统升级之前,苹果似乎已经丧失了自己在数字科技领域敢于设计创新的头衔。与此同时,诸如微软等竞争对手却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大胆尝试。对此,总部位于旧金山的设计机构 Fuseproject 创始人伊维斯·比哈尔 (Yves Béhar) 认为:“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苹果的用户界面已经变得非常平庸,且毫无新意。它缺乏一种力量和远景。”

  Fuseproject 是一家由比哈尔(Yves Behar)负责运营的设计工作室,曾帮助设计了专为儿童用户开发的基于 Linux 的低功耗操作系统 OLPC(One Laptop Per Child),同时也和知名运动外设厂商 Jawbone 展开过合作项目。

   微软的逆袭

  近年来,微软曾一直因为软件设计呆滞而备受外界批评,但该公司最近却在智能手机软件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微软设计经理史蒂夫 - 克莱顿 (Steve Clayton) 日前在官方博客的一篇博文中表示,“微软高管早在 3 年前就意识到,软件设计与硬件外观拥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微软最新移动操作系统 Windows Phone 7 中包含了很多被称为“磁贴”的扁平色块设计元素,这些色块可以在屏幕上随意移动。而且,这些元素已经在随后被整合到了微软最新桌面操作系统 Windows 8 中,但该公司的此举却引发了许多老用户的抱怨之声。

  然而,微软的这一动作却十分有利于自身移动业务的发展。

  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 IDC 的一份报告指出,微软 Windows Phone 系统已经在 2013 年第一季度超越黑莓成为全球最受欢迎智能手机排行榜中排名第三的厂商。Windows Phone 设备第一季度出货量达到 700 万部,黑莓仅为 630 万部。不过,加拿大手机厂商黑莓也同样在近期全面革新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并希望借此重新赢回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比哈尔认为,优秀的软件设计总是能够有效促进硬件的销售情况。

  “我们正处在一个传统 30 秒电视广告已经不再举足轻重的时代。产品、智能手机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告,而吸引用户希望在设备上花费更多时间的用户体验则更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场景。”比哈尔最后说道。


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可20分钟充满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成为不变的趋势,然而,困扰电动车普及的问题除了速度、马力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电动车的充电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前来自国外汽车工程学会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在 20 分钟内将汽车电池充满的新方法。

  实际上,这种新方法其实并不新鲜,它主要是改变了传统充电连接器的新标准,使得汽车的充电接口能够接收直流电的快速充电。

  据悉,新接口每次充电仅需 20 分钟即可将一台宝马 i3 充满 80%,大概可支持行驶 80 英里(约合 129 公里)左右。相对于以前的充电方式来说,效率上已经提高非常大。

  目前,包括宝马、通用、奥迪、克莱斯勒、戴姆勒、保时捷和大众等汽车品牌已经接受该新充电器已经其新接口,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汽车厂商加入。


沙粒与声音共舞?看多变的声音沙画



  每当小编看到艺术和科技相结合,产生与众不同的创意作品时,总会忍不住惊叹人类的创造力真的无穷无尽。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看到这个创意作品,主要创作素材仅为沙粒和声音。

  据悉,这位有趣的艺术家通过在特制的黑色平面上摆满淡黄色的沙粒,连接上声音接收器,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沙粒会自己“作画”,变换着不同的规则、不规则图案,而这些图案倒是挺好看!实际上,这位艺术家只是利用了不同声音频率所发出的共振,使得黑色板面上的淡黄色沙粒能够在不同的声音共振下“翩翩起舞”。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这位艺术家将声音共振频率分别调至 1033hz、1820hz、3835hz 等共振频率,随着共振的增大,沙粒的“舞动”幅度加大、成像也更加复杂,而实验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实验结果,这位艺术家一直在不停地添加沙粒。

  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这沙粒与声音的“共舞”吧!










比现代的更耐用!古罗马混凝土的秘密



  混凝土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发明,我们当今见到的几乎所有建筑物都有它的身影。不过,最近科学家发现古罗马人在制造混凝土方面比起现代人要更为高明,他们的建筑坚固而耐久,经过千年也不会退化,而现在主流的混凝土超过 50 年后结构强度便会下降。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古罗马混凝土的成分,为加强我们现在使用的混凝土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还有望减少生产使用混凝土时产生的污染。

  “罗马人用火山灰、石灰和海水混合成了原始的灰浆,这些灰浆再和凝灰岩混合在一起被注入木质结构的模具中,”国际科学联盟的研究人员解释道:“这引起了一场热化学反应,水分子进入混凝土的结构,整个混合物牢牢的凝聚在一起。”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古罗马混凝土由于成分的缘故,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少,而现代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所有二氧化碳排放的 7%,这有违今天倡导的低碳潮流。不过古罗马混凝土很难直接用于现代工业,它的凝结时间太长了。科学家指出,在一些更看重耐久度的建筑上,古罗马混凝土仍有参考价值。


三星发布首款PCIe接口SSD 读取速度超快



  威锋网 6 月 17 日消息,三星今天正式发布了首款主要为下一代超极本打造的 PCIe 接口固态硬盘(SSD)—— XP941。

  据报道,XP941 采用的是 M.2 形状规格,重量仅有 6g,比目前的 DDR3 RAM 更轻、更纤薄。如此小巧的形状规格并没有牺牲 XP941 的性能,据悉,XP941 的读取速度达到 1400MB/s,是目前最快 SATA 接口固态硬盘的 2.5 倍,是普通硬盘的 7 倍,读取 500GB 的数据仅需 6 分钟。

  三星内存销售与市场营销部门高级副总裁 Young-Hyun Jun 表示:“我们是第一家为全球 PC 厂商提供高性能 PCIe 接口固态硬盘(SSD)的厂商。有了 XP941,他们今年内将能推出顶尖的超极本产品。”

  目前 XP941 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预计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投入使用。  


玻璃材料的多点触控键鼠




   艺术外观+高科技内涵

  一直以来,键盘就不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很多厂家为炮制惊人的外形,往往使它呈现鲜亮的色彩,彪悍的线条。但假如使用者不是一位重度游戏爱好者,而是钢琴家那般优雅的人士,他们不免为这样的品味蹙眉。

  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他们敲击键盘的样子也会和弹钢琴一样如诗如画。看看这款玻璃材质的触控键盘吧,它并不以俗气的支脚来支撑,而是被镶嵌在一个金属材质底座上,呈现最便于操控的角度。

  在这张平滑、轻薄的玻璃表面,并无任何键盘的凸起,所以每个按键都是被以特殊工艺印制在玻璃上,呈现科技感的淡蓝色。不用担心在每个按键之间会产生灰尘和污垢,清洁它十分方便,就如同清洁一块普通的玻璃。不用担心无意间的碰撞会让它脆裂,因为这种玻璃材质经过多种强度的破坏测试。

  同样不必担心由于这样的键盘设计,输入时感到不适,因为采用的是越来越受到更多设计师喜爱的FTIR触摸技术,该技术使红外LED发射红外线进入亚克力板(有机玻璃的一种),当亚克力面板的厚度大于8mm时,光线会发生在亚克力内不停反射,而不会跑出来。但当你的手指碰到玻璃表面时,全内反射被破坏,光线被手指反射出来,此时,玻璃下方正好有红外摄像头捕捉到手指反射的亮点,摄像头捕捉到的亮点会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形成输入。红外射线甚至会将这种输入过程轨迹在电脑中详细地记录下来。

  因此,艺术外观与高科技内涵的结合,让这款产品虽不张扬,实则浑身都是重点,气度不凡。


谷歌工程师:人类长生不老不是梦!

谷歌工程师:人类长生不老不是梦!

   北京时间 6 月 17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长生不老虽然仍未成真,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让梦想实现的这天越来越近。近日,在全球未来 2045 世界大会上(Global Future 2045 World Congress)上,谷歌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表示,用软件思想对待生物学,人类将会在医疗领域实现长足进步。

  “1000 年之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仅为 20 岁。在 200 年时间里,我们让这一数字翻番。而在未来 10 至 20 年时间里,还将再创新高。可能用不上 15 年的时间,我们就会来到一个临界点,那时候科学进步所延长的寿命将会超过被它夺走的时间”,库兹韦尔表示,“在未来 10 至 20 年间,医疗保健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库兹韦尔指出,通过使用软件思想来对待生物学、细胞重新编码来治疗疾病以及其他的病痛,人类已经在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例如,3D 生物打印机的出现,可以使用生物降解材料打印人体组织的结构,以及用来填充 3D 打印的结构干细胞——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制造出人体组织。

  “通过重新编码软件的思想,人类对心脏病、癌症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都找到了梦幻般的治疗方法”,库兹韦尔表示,“这些都是用软件的方法对待生物学的例子。这些技术,已经比十年之前要强上 1000 倍。而在新的十年结束的时候,还要比现在更强大 1000 倍。在未来 20 年,将会强大百万倍。”

  据悉,本届全球未来 2045 世界大会,在美国曼哈顿林肯中心爱丽丝杜利厅召开。国际顶级科学家们汇聚一堂,一起谈论人类、科学技术的未来,并对大幅延长寿命的前景做出讨论。此次项目的组织者——2045 Intiative 项目,希望能够创造一种新的技术,将人类的意识上传到非生物的主机上,最终让人类实现长生不老。


自动充电新技术:太阳能屏幕



F158821700-1371068128958

  在智能手机电池技术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增加电池容量、随时充电成为人们的折中方案。当然,人们可以选择把手机放在太阳下充电,前提是手机内置了太阳能电池,这样即使是外出,也可以保证获取电力,延长使用时间。

  现在已经有不少公司和研究所在研发这块技术。和人们想象中将电池放在机身背部不一样的是,他们研究如何将光伏组件植入面板,或者玻璃之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公司 Ubiquitous Energy 正在开发一种透明的材质,既可以吸收红外线、紫外线,同时可以让光线穿过去。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在朝另一个思路拓展,将太阳能电池与 OLED 屏幕整合,捕捉像素缝隙透过来的光。

  将光伏组件放在正面更有利于使用。通常情况下,为了不错过通知,避免划伤屏幕,人们喜欢把屏幕向上放置。以往将太阳能放背部的做法并不符合用户习惯,无法获得足够的能源。

  来自法国埃克斯普罗旺斯的创业公司 SunPartner 同样在研究面板太阳能技术,与前几者不同的是,SunPartner 的技术更取巧、成熟,很快就可以商用了。

  SunPartner 的产品思路如下图所示,将标准的光伏组件以条纹的形式排列,和透明的薄膜条纹交替叠成一个平面,上面加一层波形的透镜。由于光线折射的原理,透镜会将透明薄膜后面的内容放大呈现出来,缩小光伏组件的显示。太阳光线照射的时候,透镜可以让光线聚焦在光伏组件上。

1

  这种做法利用了光学上的“诡计”,坏处很明显,那就是无法做到 100% 透明,目前仅能做到 82% 透明,未来可以达到 90%,该公司拥有 30 多项相关专利。

  SunPartner 声称这块玻璃可以将手机续航提升 20%,约 2 小时的续航时间。由此带来的成本提升是 2.3 美元,目前已经在和 3 家手机厂商合作,预计在 2014 年初可以上市。wmpoweruser 称诺基亚是其中之一

  用屏幕来做充电组件,确实是一个很棒的思路,放在 iPad、Kindle 这样的大屏设备上效果会更明显,也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这样的设备上市。


中国计划发射量子通信卫星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团队在预印本网站 arxiv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们首次成功完成的太空量子通信实验,但有意思的细节是实验完成的时间至少过去了三年,为什么他们现在才透露?潘建伟团队的太空量子通信实验利用了德国卫星 CHAMP, CHAMP 于 2000 年 7 月发射,设计利用激光反射绘制精确的地球引力图,它于 2010 年 9 月脱离轨道重返地球大气层。显然,潘建伟团队将实验结果保留了至少三年,现在公开可能是因为中国不久前宣布将于 2016 年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他们在论文中表示,数据显示可以在卫星和地球之间建立安全的 QKD(量子密钥分配)链路,实验结果代表着实现卫星和地面站之间高速 QKD 链路前进了关键一步。


甲骨文CEO复兴夏威夷第六岛屿


甲骨文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去年斥资三亿美元收购了夏威夷群岛中的第六大岛屿 Lanai 岛。如今,埃里森几乎拥有了小岛上的所有一切,包括种植园风格的住宅和公寓、两家杂货店之一,两家四季酒店,高尔夫球场,社区中心和游泳池,自来水公司,电影院,半数的公路和大约 8.8 万英亩的土地。小岛2% 的土地仍然控制在夏威夷政府或 Lanai 家族手中。小岛居民的未来福祉基本上与埃里森的决定息息相关,为了赢得这些居民,埃里森正试图复兴小岛。他和他的团队正探索安装海水淡化和太阳能发电设备,改变小岛饮用水电力的生成储存和传送方式;为工人修建住宅,延长机场跑道,铺设公路,修缮基础设施。为了改善访问 Lanai 岛的空中交通状况,埃里森已在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夏威夷地区航空公司 Island Air,并接近收购另一家航空公司。


360明日发布硬件产品 小型上网设备360随身WiFi

  传闻已久的 360 硬件产品明天将正式发布,这个产品并非此前传闻的无线路由器,而是一个U盘大小的无线网卡。

  这个无线网卡的使用方法是,插在已经联网的电脑上,制造 WiFi 热点,让手机等无线设备可以上网。这样在没有 WiFi 的环境下,也可以实现无线上网,而且省去了输入密码、重复验证等过程。

  这样的产品并不新鲜,市面上已经有不少类似的硬件设备,价格不过百元左右。360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款产品呢?

  从手机通过电脑接入同一个网络这个角度,不难猜测,这样一款产品可于用户手机电脑互联,和 360 手机助手将会产生关系。

  据另外一位消息人士透露,这个无线网卡正是 360 手机助手部门开发的。可以想象的是,通过这个设备,手机不仅可以共享电脑的网络,还可以共享电脑的资源,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互动。

  更新:

  360 刚刚发布了一条宣传视频,详细介绍了这款产品。这个产品名为 360 随身 WiFi,长 33mm,宽 18mm,形状为椭圆形,有黑白两色可选,可插在电脑 USB 接口上使用。


工程师当上老板 他们是否还需要亲自写代码?


老板们是否还需要亲自写代码?

  他们曾经是优秀的工程师,但当他们走向创业道路,并一步步成为拥有几十名员工的老板时,他们还需要亲自为产品写代码吗?

  Quora 联合创始人兼 CEO 亚当·安杰罗(Adam D’Angelo)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自己的答案:需要。

  作为 Facebook 的首任 CTO,安杰罗曾掌管着 Facebook 众多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并管理整个工程师队伍。2008 年,安杰罗开始创办问答网站 Quora。

  虽然已经成为 CEO 并要做大量的管理工作,但安杰罗始终没有丢弃自己作为工程师的基础技能:写代码。

  此前也有新闻传出,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在公司拥有 5 亿用户的时候,也还亲自写一些产品的代码。

  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选择,安杰罗在 Quora 上写的答案或许能带给你启发:

  作为掌管着如此规模公司的 CEO 如果还要写大量的代码,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想法。但是写少量的代码并一直保持着和代码库的接触却能带来很多的益处:

  它能让你了解其他人要完成任务时会面临多大的困难。这对于形成基本的直觉很重要,即什么事情容易做和什么事情难做。这会让你很自然地推动公司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项目。

  它能让你更加理解工程师。如果一个项目花费了很长时间,是不是因为这个项目本身就难度太高?还是因为大家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者安排的人并不适合这个岗位?虽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来找到答案,但如果你自己了解编程方面的工作,你的直觉将会更准确,也会得到更正确的结论。

  它将会帮你形成这样的结论:我们需要减缓产品开发的进程,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如何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在很多的公司中,这种想法不会发生。虽然一些工程师主管会考虑这些问题,但很多公司都大大低估了提高技术架构方面的价值。因为这方面的成本和收益在很多 CEO 眼里都并不明显。

  虽然话这么说,但是代码库的更新量还是巨大的,时刻追踪最新的进程其实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每周都会有新的方式、新的架构、新的功能建立。那些天天写代码的工程师如果要掌握这些,肯定会简单很多。但作为 CEO,如果几个月都不写代码,当你要去对这些项目提供一些重大的改进意见,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倾向于对一些我熟悉或者我非常关心的项目原型和代码领域保持长期的关注。

  当然,CEO 写代码也有一定的风险,就是你会制造出一些代码漏洞。因为你并不是长期写,所以你可能并不了解整个项目的最新进程。更糟的是,当你做完后,这些漏洞在以后会变得很难修补。所以我写代码时也会以工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减少犯错。因为当你犯错后,你可能并没有时间再去修补,毕竟你还有一堆的会议等着开。

  除了关注 Quora 本身的代码库,我几周前还开发了一个 Android 应用。我做这件事,一方面是觉得有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 Android 这个平台。


比尔·盖茨:父亲是我的人生楷模

比尔·盖茨:父亲是我的人生楷模

  北京时间 6 月 17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通常,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博文的主题都是他正在进行的工作或正在读的书,但在父亲节当天,盖茨在博文中称,父亲——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Sr.)是他的楷模。

  威廉·盖茨担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

  盖茨在谈到父亲时说,“我特别钦佩他的诚信。他是我所认识的最聪明和最冷静的人之一,他在如何思考问题方面使我受益匪浅。”

  多年以来,威廉·盖茨在慈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盖茨说,“在许多周日,晚餐期间我会听父亲和母亲讨论他们的工作,母亲参与了慈善组织 United Way 的工作。他们可能讨论父亲接手的案子,或母亲在 United Way 的工作,我也会加入他们的讨论。在从事慈善事业时,他们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为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他曾是西雅图地区的知名律师。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为了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曾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 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鲍尔默如今是微软首席执行官。

  当巨大的财富给儿子带来新的压力时,威廉·盖茨加入进来,发起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


最新隐形装置可以隐藏人体甚至太空人造卫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一种隐形装置完全可以隐藏一个人,或者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但仅能实现一个方向上的隐形效果。

最新隐形装置可以隐藏人体甚至太空人造卫星

新型隐形装置不及哈利-波特隐形斗篷有效,科学家使用透镜和镜面能够有效控制空间区域周围的光线

最新隐形装置可以隐藏人体甚至太空人造卫星

最新隐形装置能够隐形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

  伴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哈利-波特类型隐形斗篷的兴趣增大,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传统透镜和镜面,能够控制空间区域周围的光线,让指定区域实现隐形。

  过去十年科学家研究两种主要的方法来建立隐形斗篷,“转化光学”装置能够弯曲物体周围的光线,使其看上去好像并不存在。超级材料是一种合成物质,通过一些光学特性可实现隐形效果。

  之前的两种隐形技术并不完美,目前,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约翰-霍威尔(John Howell)演示了如何建造一个装置,使用一组透镜和镜面来隐形人的身体,甚至能够控制空间区域的光线。

  该装置显示了如何隐形目标物体,一张图像显示一张椅子的一半被隐形,而放置在椅子后面的垃圾筒仍能看到。霍威尔说:“该装置的隐形体积足以隐形一个人,虽然它不及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那样便利有效。”

  但是该装置存在着技术瓶颈,仅能在一个方向上实现隐形。霍威尔说:“这种装置具有一定价值,例如:它能够使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隐形。”目前,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每日风险投资速递:八迪动漫单词获得真格基金200万元天使投资

国内公司

 1、北京帝江网络获得巨人网络投资

北京帝江网络(http://www.dj-game.cn)是一家手机游戏开发商,旗下产品有《汉末群雄》等。此次巨人网络投资北京帝江网络,也是其“赢在巨人”计划首次涉足手游。

资料显示,帝江网络成立于2012年,主创人员包括原腾讯、搜狐畅游、光荣株式会社的员工。《汉末群雄》是一款三国策略题材的2D网络游戏,该游戏以AVG(冒险游戏)为表现手法,以三国良臣猛将传记为故事主线。

2、八迪动漫单词获得真格基金 200 万元天使投资

八迪动漫单词(http://buddy.suxue.me/)是一款集动漫+游戏+全脑记忆开发+抗遗忘复习于一体的系统英语学习应用,由广州市易轩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旗下产品还有速学网、帝恩学校等。该公司CEO杨蕾今天对外透露已于去年下半年获得真格基金200万元天使投资。

国外公司

1、艺术品拍卖网站Paddle8获得600万美元B轮融资

Paddle8(http://paddle8.com/)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艺术品在线拍卖网站。除了每月定期举行效益拍卖、主题拍卖之外,它还支持非营利组织举行线上拍卖活动。该公司近期完成了600万美元的B轮投资,由Mousse Partners、Founder Collective、Redline Capital Management、Mellon Family以及个人投资者Damien Hirst、Jay Jopling等共同参与。此前该公司曾于2012年获得Founder Collective的400万美元A轮投资。

2、航空公司员工旅行平台ID90T获得300万美元B轮投资

ID90T(http://www.id90t.com/)是一个面向航空公司员工的旅行服务网站,通过降低出票成本、利用航线的不同折扣来为航空公司的员工提供服务,除开线路预订外,ID90还提供员工打折工具、联运和在线出票服务、航空公司针对行业员工的折扣展示服务等。该公司日前获得300万美元投资,由Gerbera Capital、Mexico Ventures领投,此前A轮投资机构Thayer Ventures、Baroda Ventures跟投。

3、搜索引擎营销工具SiteWit获得150万美元A轮投资

SiteWit(http://www.sitewit.com/)成立于2011年,为中小企业提供DIY式的搜索引擎营销工具,一步步地引导企业通过Google AdWords、Bing Ads进行推广服务。该公司日前获得Stage 1 Ventures  150万美元的A轮投资。

4、支付系统解决方案Spreedly获得30万美元种子投资

Spreedly(https://spreedly.com/)是一家支付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和站长们建立支付网关系统。该公司日前获得Emerge 30万美元种子投资。


从7小时到12小时——哪些技术帮助MacBook Air大幅增加了电池驱动时长?

the-11-inch-macbook-air-now-gets-9-hours-of-battery-life-and-the-13-inch-will-get-12-hours

作为一个MacBook Air用户,当我看到苹果在WWDC 2013上宣布新一代13英寸MacBook Air的电池驱动时长达到了12小时的时候,被吓了一跳。说实话,这是本次WWDC 2013给我的最大惊喜。要知道,如今电池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不小的瓶颈,要增大电池容量必然导致电池体积的增加。那么苹果是如何做到在依然保持超薄的机身下将电池驱动时长大幅提升的呢?Ars Technica为我们做出了解答

其实,它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改进——Intel最新的Haswell架构处理器和苹果全新的电脑操作系统OS X Mavericks。

与ARM已经完全占有统治地位的手机市场不同,在笔记本市场上,ARM的计算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因为体量问题笔记本可以塞得下体积比手机中大得多的电池,所以ARM的低功耗优势目前并不明显。不过我们都知道,如今ARM芯片的成长效率惊人,阻挡其真正向笔记本市场进军的最大障碍并非计算能力而是缺乏一个桌面端上能与X86架构抗衡的生态系统,并且这样的平台迁移是相当耗费精力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Intel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它们很争气的推出了Haswell架构的处理器,这款在诞生之时就被Intel赋予了“重新发明笔记本”的重任——以同样的耗电量,Haswell芯片能够提供比Ivy Bridge芯片高一倍的性能。英特尔把未来的Haswell芯片分为两大系列:一个系列耗电量不到10瓦,另一个系列是耗电量为15至17瓦的酷睿处理器,苹果正是使用了前者。

除了采用了能耗更低的处理器外,苹果还在OS X Mavericks对系统做了诸多的优化去降低功耗,其中用到了3个关键的底层技术——Compressed Memory(内存压缩)、 App Nap(程序休眠)和Timer Coalescing(合并定时器),苹果在自己的官方文档里对它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Compressed Memory(内存压缩)。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20年前它还曾风光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其对CPU的损耗较大,所以后来被虚拟内存技术所代替,不过随着固态硬盘和多核CPU技术的崛起,这一问题已没有多少阻碍。它的本质是——将最近最少使用的那些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压缩一半。等到系统需要使用它时,再将其解压缩。

利用这种技术,它能够这能节省大量内存,并提高系统读写数据的速度,从而起减少读写频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App Nap(程序休眠)。我们知道,在以前的状况下,后台运行的程序也会不断地消耗电量。但App Nap技术会强制令这些程序的定时器触发频率、I/O 读写速度、以及进程优先级都下降一个等级。这样就可以让其处于一个类休眠模式,从而起到节省电力的目的。

Timer Coalescing(合并定时器)。结合下图我们能更轻松地理解这项技术。如图1,是平时我们使用电脑时的CPU工作状态。可以看到,任务被触发,使用CPU时,其能耗处于高峰,否则能耗则处于低谷。所以,为了降低能耗,就需要尽可能的增加CPU处于闲置状态。Timer Coalescing的做法是——通过调整各个程序被的定时器,使得其触发时间更为接近,让CPU能够一次处理多个任务,如图2所示。

coalesced_before

coalesced-after其实不仅是在电脑上,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云存储提供商利用软件去控制服务器的读写方式、扫描模式,并实现数据在不同数据中心间的多备份和转移,这都能帮助他们大幅地降低成本。这种用软件控制网络和硬件的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采用。


余额宝是个什么原理,为什么可以产生高额的利息?

对于余额宝,各种业内人士,行内人士都在大篇幅分析,捧的有,砸的有,但在我看来,一切没那么麻烦,尤其是从一个“普通用户”视角来看。

什么是余额宝

有人说余额宝是货币基金,其实是不准确的。余额宝本身不是理财工具,而是一个支付工具,这一点和支付宝没什么本质区别。有区别的是,余额宝只能向指定的商户支付,也只能从指定的商户手中收款,而这个指定的商户就是天弘基金。

当你开通余额宝的时候,会看到页面上显示“合作商户—天弘基金,基金名称—增利宝货币基金(基金代码000198)” 字样。事实上,一旦你向余额宝里存钱,就是购买了一定量的货币基金;反过来,如果你从余额宝里取钱,也就是把你手中的基金变现(这个过程专业术语叫做“赎回”)。所谓货币基金,是一种理财工具,专门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等低风险(基本上无风险)项目,既然是理财工具,收益率显然要比银行存款高。

为什么要建立余额宝

建立余额宝根本上是为了解决支付宝余额没有利息的问题。

事实上,余额宝并不一定非要跟货币基金合作,他可以和任何一家理财机构合作,但是他为什么最终选了货币基金呢?因为:

1 货币基金是风险无限接近于零的投资产品

2 现实中的货币基金没有发生过亏损记录

3 利率远高于活期,接近定存

4 购买门槛低,按日结算利息

5 赎回灵活,时间短,接近实时,当然,如果可以直接消费,不赎回也o了

谁会使用余额宝

余额宝不是为了抢那些理财用户,很多理财行业的人说是没看到优势,原因就是利率太低。相比起股票、期货,3.6%的年收益率确实缺乏吸引力,但是货币基金最大的好处就是风险低。

有着银行存款一样的低风险,又有着比银行利率高的收益率。不是每个人理财都为了赚大钱,炒短线,更多的只是一个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如果你因为时间不灵活而不想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虽然随时能用但是又觉得利率太低的话,可以考虑货币基金;如果你不想支付货币基金赎回时候的手续费以及等待时间的话,可以使用 余额宝:更方便的购入流程和更广阔的支付场景。

至于说余额宝能不能抢掉银行存款的用户,现在说还为时尚早。

(注:本文由企业问答推荐;作者/红飘飘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士,资深产品设计师)


戴尔私有化告诉我们:创业者之间的争斗从未休止

上市企业和私人公司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隔阂?私有公司在变成上市企业之后,总是会面临着许多的烦恼,例如Facebook、Zynga和Groupon。他们原以为上市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但结果他们只是收获了烦恼。如今Dell正在经历一场战役,希望能够将公司从上市企业重新变成私有企业。

创业者们已经习惯了为自己的企业而与其他创业者进行争斗。而Michael Dell最近获得的经验是,从很多角度来看,创业者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止过。

早前Dell曾宣布将会买断全部戴尔公司的股票,以完成再次私有化。之后,戴尔公司一直以来都十分活跃的投资人Carl Icahn又提出收购Michael Dell手中的全部股票。

对于那些害怕Michael Dell会独揽大权的其他投资人来说,Icahn的计划显得很有吸引力。他提出的方案是,戴尔的股东们依然持有公司股份,并可每股收益12美元现金,或者以每股1.65美元的价格获得价值12美元的股票。通过这个方案,Icahn将会打造一个“新戴尔”,而戴尔的创始人Michael Dell将会与这个“新戴尔”毫无关联。

就在Michael Dell将会一败涂地的时刻,事件的发展突然急转直下。由于缺乏现金和银行的支持,Icahn无法完成他的计划,不得不考虑放弃。

今天早晨,据《纽约邮报》报道,由于Icahn和东南资产管理公司由于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现金(52亿美元),因此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反买断计划。随后,CNBC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表示Icahn将会放弃计划。

留给Icahn的时间已经不多了。Michael Dell将会于7月18日与投资人进行摊牌。Icahn需要争取代理权顾问公司(ISS)的支持。而如果Icahn无法拿出一个可行的融资计划,ISS将会很难站在Icahn这边。

然而,即使Icahn退出,也并不意味着Michael Dell就将一帆风顺。由于买断计划触动了戴尔公司的长期投资人的利益,因此他必将会感受到来自这些投资人的阻力。

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创业的创业者来说,也许他们在短期内不会面临Michael Dell正在面临的问题。但是所有创始人都应该学到一点:只要你的企业还有价值,你就将不断与其他创业者进行争斗。也许你建立了一个企业,但是你会发现,不断有其他创业者和投资人会试图偷走你的企业。

(via pandodaily)


移动互联网再造汽车

不久的将来,汽车会变得有多么智能?你我手机中又会增加多少汽车相关的App?

文 | 曲琳 沈凌莉

以“汽车之家”、“易车网”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垂直互联网产品,在2000年之后相继推出并受到认可,改变了汽车产业链的销售与服务模式。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与汽车相关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或车载类产品又形成了巨大的创新池。这一次,汽车也许会被完全革命。

首先,汽车正在变成一个移动化的智能设备,终极状态正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其次,承载着与汽车性能、驾驶相关的各种数据逐渐在开放,而数据就是创新生产力;再次,“车载”是一个特殊且十分适合移动端产品的应用场景;即使你并不会开车,智能交通类、用车类产品也开始陆续走入你的生活。

不过,尽管汽车厂商正在热情地拥抱创新,但现实似乎没那么顺利,车载类智能产品、移动端用车App出现已久,究竟能否如期被内置到汽车中?而针对驾驶员或乘客推出的产品,需要多久才会被我们接受?

汽车厂商的智能计划

代表公司:福特,现代,Tesla,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苹果、谷歌与微软正在进行车载系统的开发或与厂商合作。此外,很多厂商都在开发自带的“车载智能系统”:福特与微软合作开发名为SYNC的声控技术,车上包含一个娱乐系统,在2013年初还推出了“开发者平台”;现代汽车的智能化系统基于MirrorLink技术标准,可识别不同的手机并判断车主,甚至还能在车门安装NFC芯片来“扫手机”开车门。

电动汽车则可以一步到位地完成智能化,总部位于硅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Tesla推出的汽车会内置一台计算机,可直接连接3G网络,所有功能都会在车上的触摸屏完成;大名鼎鼎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内置由Google开发的无人驾驶系统,可以结合传感器、雷达、摄影机、GPS等,全面替代司机。

通过OBD数据诊断车况

案例:Carvoyant,Mojo.io,Automatic,司机邦,i车生活

一个重要的名词是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多数汽车都会拥有OBD,它相当于一个接口,可以输出有关车辆使用数据,如汽车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各系统的数据。通过外设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来。

美国公司Carvoyant会收集汽车的数据,在汽车出现故障的时候将提醒发到车主的App上;在众筹平台上出现的Mojo.io需要利用外设接到OBD接口来管理、监测车况,也自带加速度传感器来探测数据。国内的同类产品如“司机邦”、“i车生活”也会提取OBD数据,形成车载设备与远程诊断分析管理平台,通过wifi或蓝牙将数据传到手机上,并且有定期的保养和年检自动提醒。

位置类服务,用于定位或路况

案例:OnStar,Waze,Glympse,Splitsecnd,

道客快分享

Telematics(车载通讯)领域最知名的公司是安全信息系统提供商OnStar,利用类似于后视镜的内置硬件来为车辆定位,执行自动撞车报警、道路援助等服务;中国公司“道客快分享”的硬件产品与OnStar相似,目的是收集车辆行驶数据并绘制路况图。

位置分享应用Glympse可以将位置信息分享到其他人的手机上,已经登录福特、宝马等平台;Splitsecnd内置GPS和加速度传感器,除了分享位置外,还会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立即向救援机构报告出事地点。与增强现实(AR)等技术结合,这类应用还可以解决“找车”的问题。

适用于驾驶状态的车载类App

案例:Augmented Driving,Siri,蜻蜓fm

专门适用于驾驶状态的产品也许会形成一条重要分支。福特的SYNC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声控来避免驾驶员分心;iPad平台上的“驾驶助手”Augmented Driving可以让司机在屏幕上实时看到前方路况上的汽车、左右车道、周围车的型号和行驶速度以及限速区域提醒等。还有语音类产品、车载收音机等。

“用车”市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案例:RelayRides,Silvercar,滴滴打车,快的打车

打车、拼车、代驾等服务,最理想的使用状态是“实时实地”,适合由移动端App来完成,而且有望进驻到车内智能系统中。私家车短租公司RelayRides与OnStar合作,在雪佛兰、凯迪拉克等车中连接接口,车主可以通过RelayRides移动端来发布租车信息,OnStar设备会自动完成远程解锁、监控、定位等;提供机场租车服务的Silvercar会在指定区域备好车,打开App扫描车前窗上的QR码便可打开车门。

想成为汽车的“前装”,要经历无休止的等待

赵龙飞:道客快分享创始人

道客快分享(下简称“道客”)模式的切入点是智能交通。我认为这是一个众包的市场,如何才能避免堵车?让每个人都充分披露自己的信息,并获得对方的信息。我们希望除了出租车和商用车的路况数据之外,让私家车主来主动报路况数据。所以我们做了硬件产品,像一个“山寨”的OnStar倒车镜。但OnStar需要卸掉原来的倒车镜,道客只需要盖在上面,有几个按钮分别能一键接通116114、12580、保险公司客服等,还可以查询地图。这套产品会收集车辆的位置信息、行驶中的速度、摇摆和颠簸情况、刹车和油门记录等数据,传到我的服务器上。

OnStar的产品是8000元,而我们免费。由于是指向车辆安全的,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赞助,比如给“人保”做定制,第一单就是12万台;产品由保险公司、车友会等单位来免费发放;我们对得到的路况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输出给各地交通台、一些商用公司等等。

做生意要搞定两个事情:杀掉成本,拿到利润。我有保险公司买单,就能让产品免费,而最后的增值会在数据那里。

最早我们希望像OnStar那样成为车的“前装”供应商,如果你的产品要通过OBD接口或连到汽车上就必须通过“14969认证”,不断送检、做公关,过程极其漫长,简直是无休止的等待。后来决定让道客作为“后装”,不通过接口,不需要改装。OnStar的优点是,只要攻下一家车厂,利润就是稳定的;我们则需要忍受很多次都不赚钱的痛苦,但容易被接受,如奇瑞、长安都准备合作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演讲,讲“定位”,我说“定位”就是不断的让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智能车肯定是未来趋势,巴非特之所以投资比亚迪,因为电动车完全是一台随时随地联网的智能车;谷歌的无人驾驶车也会成为一个全智能平台。它们代表的是汽车行业的终点,是人工智能,我认为创业者也应当把目光放在行业的终点。

汽车厂商也在抉择:做大脑还是做执行者?

杨廷皓:蜻蜓fm CEO

蜻蜓fm将“开车时”看作重要的应用场景,这个领域是离商业最近的,对我们来说也是蛮合理的发展方向。我们在与汽车厂商、车载硬件厂商谈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汽车厂商普遍有两种做法:由自己或者第三方的硬件厂商来开发一套硬件,放在车上给驾驶员服务,这导致我们看到的一些系统竟然还是Android 1.x版,非常旧;或者是开放接口,把数据通过平台给智能手机,让智能手机来承载服务,因此可以支持不同的手机和操作平台。

汽车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硬件,上面有一个相对封闭的、高端而且愿意付费的人群。为什么手机市场发展这样快?就是因为有苹果、Android这样的生态系统,在上面更新迭代速度很快。由于汽车本身的封闭性以及硬件的关系,迭代很慢,不可能达到像iPhone这样的速度,也不可能吸引到优质的应用开发商。它的开放平台是有缺陷的。

但反过来,智能手机的生态链已经非常完整,只是缺乏跟汽车的联系。通过蓝牙或者USB把汽车相关的数据让智能手机读取的话,汽车只是一个数据的接口,它可以执行,也有CPU,但服务由智能手机来提供。我觉得这样的平台才有前景。

车载应用是第三方开发者的金矿

邢开:多听共创、福得资本合伙人

在整个车载系统里,尤其是第三方开发者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机会。我认为,一些导航、娱乐和交互的基本功能属于汽车厂商,在这之上延伸出来的,或者更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要交给第三方开发者。

车载系统和手机里的应用体现形式不一样。不能把智能手机上的功能生搬到汽车上。我们现在就在做一个车载界面的解决方案,是车上的底层Android系统,也就是将Android系统专门针对车载环境进行调整,比如适合于汽车的按键设计、系统与车的电控单元对接等等。这套底层系统与汽车自身的属性相结合,便于在车上融合更多的内容,扩展更多应用。

现在为止,汽车App主要集中在导航、实时路况、娱乐服务、车辆故障诊断等方面。但除了这些并未脱离传统应用的部分,移动终端与现有车载系统的结合方面还有许多可以探索的空间,满足这些用户需求的车载产品可能会流行,比如,开车时的通话怎样解决、车内信息与手机之间的互通问题、车载游戏等。车载不仅仅是跟车有关,跟行车线路、坐车的人等都有关系。

车载系统正向着移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和之前说的“车联网”有相似的地方,我认为这两年这个概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简单地说,车联网就是说把车、物流公司等等都进行联网,专门独立一个系统。现在似乎用不着这样了,有微信就可以解决了。车联网的范围变大了。以后汽车厂商、商业车队等物流公司、做智能交通的公共服务单位都可能成为主要力量,只是各自的模式不一样罢了。在这个基础之上,像代驾、叫车等新的服务也会更好做。

可能一夜爆发,前提是每个环节都成熟

李天怡:订车网创始人

订车网是一家租车比价和预订平台,目标是成为订车行业的携程。我很关注汽车相关的应用。GPS和位置类服务,我觉得难,在国外位置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凭什么让其他人知道你在哪?GPS在国外尚且不能成为标配;通过OBD检测车况,比如提醒你什么时候换机油了,听起来不错。但它不是刚性需求,可有可无。很多4S店也会发来定期提醒。现在所谓的OBD接口,只有在一些特定的产业里面才是刚性需求,例如租车公司来实施对车辆的调度、车况统计等。

其实车里面的智能系统,苹果已经做了至少三年,和一线厂商比如宝马、奔驰、通用合作。它不需要厂商自己开发系统。例如在没油的时候,车会直接带你去最近的一个加油站,你和汽车说话,手机进行处理,其实手机也只不过是一个终端,所有的东西都在互联网上,而汽车是实现的载体。总有一天智能手机也只是入口,所有的信息都在云端处理。

但这种系统现在还不流行,因为它也不刚性,只是很好玩。苹果是和厂商直接开发,买车时候加钱再得到这个服务。你必须够大,大到像微软、苹果、谷歌这样才能和汽车厂商谈合作,小的创业公司没戏。而且关键是,实施得够不够牛?用起来够不够简单?开车时的语音操控是最直接的需求,但现在Siri还不好用,数据量还不够大,计算不够精确。

我非常佩服谷歌做无人驾驶汽车,你啥都不用干,告诉它去哪儿就行,这就是智能汽车。我认为很多事情的变化是一夜之间的,要各个环节都刚好成熟到一定程度。2007年苹果就推出第一版iPhone,之后乔布斯一直在等待触控电容式屏幕、够小够快的CPU、支持随时联网的3G这些环节。因素刚好一到,有一家牛的公司把这个门打开了,一下子就爆发了。

汽车互联网需要找到平衡

刘二海: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

在汽车领域,我本人做了很多投资,包括:易车、神州租车、优信拍、车王、车语等。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房产、汽车的花费是最重要的两块儿。房产算投资,汽车算消费。汽车互联网当然会引人注目。

“前装”与“后装”会左右商业模式。前装指设备或系统在汽车出厂前安装进整车,后装指的是出厂后,车主购买设备、服务,自己或服务机构帮助安装。如果系统要前装,则需要与原厂商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原厂商的测试获得许可,整个生意是B2B模式,厂商往往比较强势。后装则需要建立销售渠道,根据设备安装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服务商参与,可能是B2B,也可能是B2C。即使是B2B,渠道相对原厂商来讲,一般也不会很强势。这种业务自己的品牌很重要。

先说B2B业务。车载智能系统都基本需要前装;OBD相关业务往往需要厂商配合,这类数据不是完全公开的;Telematics行业很有历史,各大汽车厂商也很热衷。过去这些系统并非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现在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再说针对个人的业务。轻模式的打车、租车、代驾在国内迅速兴起,但现在的加价模式,可能会被监管部门以变相涨价的理由叫停。没有这个价格因素,由于打车本来就难,司机可能安装的兴趣会减弱。但整体看,这些面对个人的服务或产品是极具活力的市场,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有一家大公司诞生了。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答:汽车互联网是通用的,还是专用的?是不是有个接口就可以了?Pad和手机已经极为普及了,我们还用再花钱卖专用设备吗?有些应用需要专门设计,比如汽车发动、汽车门锁、汽车防盗和车载娱乐系统等。看起来两者需要结合,汽车应该设计出接口,便于开发新应用。


上班族们:扔掉PC,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你的工具!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上网和邮件功能非常的便利,但是PC用于办公是不可能被取代的”。——这么认为的人一定有很多吧?那么到底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否正确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真的就不能用于办公吗?规定自己“禁止使用PC”,外出、开会、出差等各种场合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代替PC试试看吧。

找到Office代替工具

首先我们要挑战的是:Word&Excel这两个通常用来制作文档的工具。我们准备的是7寸的平板电脑iPad Mini。或许你会尝试在App Store内下载一些收费或免费的“Office转换APP”,并逐个的进行试用,但结果表明,它们不是看起来不像Office,就是用起来极不方便,远远不能达到可以用于办公的标准。试用了10种以上的APP,最后发现没有一种能够满足办公需求的。

不过,没想到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微软提供的“SKY DRIVE”云存储服务。

Sky Drive原来是提供基于云端的存储服务,但是如果通过iPad Mini连接的话,竟然可以进行Office File编辑。

在iPad Mini上使用时有哪些功能是和PC端一样的呢?通过试用发现在平板电脑端使用还是有一些弊端的。但是可以和微软的纯正的网络服务一样编辑Word&Excel,通过2个界面的APP同时进行多种操作。

例如用Excel 制作图表是自不必说的事情,居然连函数都可以使用。因为界面的设计和PC版是相同的,所以并不需要重新记住操作功能。因为是云端服务,所以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等实现联网。现在开始觉得iPad Mini也可以很方便的用于办公了。

如何解决内置键盘使用问题

在iPad Mini上使用Sky Drive时,比较麻烦的就是在屏幕上出现的内置键盘。输入文字的时候,屏幕的一半被内置键盘占用了。可以想象,在屏幕这么小的iPad Mini上,如果屏幕被占用一半的话,对操作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准备了6种通过蓝牙连接的无线键盘,却发生了一些意想之外的事情。碰到了即使按下按键却打不出字的键盘和平常习惯使用的PC端按键排列不一样键盘等问题。

结果和iPad Mini相连的6种键盘里,只有2种使用下来是和PC端的感觉是一样的。

在智能手机里安装了录音APP,这样开会的时候就可以当作录音笔使用了。但是录音APP使用的是接电话用的麦克风,所以音质相当的差,改用专用麦替代后就没有音质差的问题了。手写APP和手写笔在会议和头脑风暴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使用APP可以替代录音笔和笔记本。

如何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窗口

虽然iPad Mini的“Office问题”得已解决了,但是如果用来办公的话还是有不便的地方的。例如:一次不能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和APP。

为了使iPad Mini可以完全地用于办公,在App Store内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几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APP。例如“Re:writer”是一款可以同时并排显示2种文本的应用。它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一边看草稿一边誊写。而且两个窗口里显示的文本的字体,各自都可以改变,用起来非常方便。

让宾馆的电视变得“电脑化”

最后想要挑战的是“不带电脑出差”。本以为万事俱备才出发了的,但是到宾馆入住后问题却立马出现了。索尼智能手机“Xperia acro HD”的电量所剩不多了,但是却因为忘带了USB数据线,没办法充电。这个时候尝试在电视的背面找到一根USB数据线和Xperia连接起来试了一下。充电指示灯立即亮起来了,终于可以确保电源充足了。

到出差目的地的宾馆里,首先做的就是将宾馆的有线网转为无线网。只要将无线路由器通过网线简单地连接一下就可以了。通过HDMI线将Xperia acro HD和电视连接起来就可以实现“电脑化”了。使用准备好的键盘和鼠标可以很方面的发邮件和上网冲浪。

将不用担心电量不够的Xperia和客厅里的电视用HDMI线连接起来后,智能手机的屏幕立刻就在电视上显示出来了。还可以将蓝牙键盘和鼠标跟Xperia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电视当成大屏的电脑来使用了。

字体大小可以调整,把浏览器变成和电脑上显示的一样,看起来和平常的电脑几乎没有区别。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收发邮件。因为需要作笔记所以每次出差的时候都要带着电脑,但是因为电视可以和智能手机连接起来,现在一切都意外的变得简单起来了。

再也不用因为“以防万一”,而在上班时在包里塞一只1.2KG的笔记本电脑了。iPad Mini和键盘加起来了也只有512G。今后外出或出差的时候,包里的空间应当可以变大了吧!

(via nikkei 译/kosirayi)



观点

信息的洪流与时代的机遇

共分享9
孟庆欣 发布于2013-06-17 10:39:32

传统的媒体巨头、过去的内容输出方、话语权的集权者、营销的渠道,现今为什么也在为自我营销发愁?媒体的危机从哪来?从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中来。早在 1948 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 提出了著名的 5W 传播模式。即:谁(信息源),说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媒介(渠道),对谁说(信息接收源),取得了什么效果(信息的价值实现)。

这些年的发展,信息传播模式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五个传播因素的融合,即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又是传播渠道,更是接收源。两个毫不认识的人,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建立起点对点的连接,直接进行信息的互动传播,而且成本很低。过去媒体在信息传播模式中占据着两个绝对优势的因素——内容和渠道。但现今,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情况下,这种“内容”制造的绝对优势开始减弱。一个新闻媒体的触角再广阔,也比不上人人都是新闻源的“云媒体”。

微博、各种新兴的垂直化的开放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变得广阔和多样,这些因素都蚕食着传统媒体原本割据的市场份额。由信息传播模式变化产生的危机,不仅仅是媒体之殇,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之机。

怎么营销?怎么赚钱?为移动互联网那些事,巨头们和草根们同样殚精竭虑、屡屡试错。笔者也是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摸爬滚打的草根创业者,面对这年头 B2B,C2C,B2C,O2O,P2P 等各种概念、各种创业点子的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想提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分析方法,希望能够拨云见日,帮助判断哪些事基本靠谱,哪些事是烧钱赚吆喝。如有草率之嫌,也欢迎拍砖。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张信息传播的大网,适用于信息传播的 5W 模式,要看一个点子是否靠谱,就看这个点子在实现 5W 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价值实现”是否比过去的方法更有效,成本更低。

信息价值的高低怎么衡量和实现?同一条信息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是一样的吗?同一条信息面对不同的人价值是一样的吗?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能知道,信息的价值不仅仅是靠内容好坏来单一衡量的,信息有着多维的属性,每一属性都左右着一条信息的价值高低。我认为信息有几个最为基本的属性就是——内容 (content)、时间 (time)、位置 (position)、社会关系 (relation),而信息的价值是这些属性的函数,我们可以表示为:V(content, time, position, relation)。

通常某一类信息,其价值和其一个属性相关性比较高,其价值也随着属性有显著变化。常见信息类型时间价值、位置价值、社会关系价值,国际、国内新闻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弱相关,新闻源位置对其价值影响不大弱相关,具有普遍影响力地方新闻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高相关,离开当地,其信息价值不大弱相关,具有普遍影响力经验、知识弱相关,时间对其价值影响较少弱相关,不随位置变化而影响其价值高相关,对行业内的人价值更高亲友动态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弱相关高相关,对亲友有价值,对其他人则属于噪音信息带着某种目的传播,当某条信息被正确的接收源接收并且达到自身的目的后,就完成了信息的价值实现,也就是 5W 的最后一个因素。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成本比较低,但是真正完成价值实现这一步奏,具体算下来成本可能并不低。假设信息的生产和首次传播成本是C,信息在传播过程当中可以被接收使用者二次、三次传播,但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时间、位置、社会关系属性发生变化,信息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假设信息被 1,2,… 等人接收使用,其使用价值是 V1(time, positiong, content, relation), V2(time, positiong, content, relation)… 那么当 ∑V1,V2,V3…<C ,那么这种信息传播就是产生负价值的。

这里要说的是,信息在开放平台内部传播的成本低,信息的价值也通常较低;信息在封闭的平台传播成本高,信息的价值通常也较高;信息在平台与平台之间传播的成本通常较高;信息的首次传播成本通常较高,二次、三次传播成本通常较低,而且通常不由信息制造者承担。如何使信息朝着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方向传播,并且使信息的价值得以实现——简单的说就是让信息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传播,更快、更准、更好,一直是互联网不断创新和改变的动力。研究信息属性和价值的关系是很有用的,它让我们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属性来挖掘信息的使用价值。

例如 Facebook 的时间轴设计就是挖掘信息时间的价值;NextDoor、欢乐帮是利用信息的位置属性挖掘身边的社交需求、援助需求;微博、微信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关系挖掘信息的价值。Wikipedia 则是在信息的内容下工夫。

哪些点子在笔者看来不靠谱呢——微信公众平台营销。可不是因为腾讯对微信大号的封杀,而是因为微信本身是个很封闭的平台,信息在传播的成本极高,不论是从外部倒流量还是平台内部导流量都非常困难,即使前期有些人做了十万以上的订阅数,那也是这个事儿刚起来,很新鲜,而且竞争者还没有进来,做到后面就是有钱的腰杆子硬,靠拼钱赚吆喝。当今的互联网还将如何进一步演化呢?

一方面我们希望更多的信息源,更大的网,更复杂的网。我们逐步完成了人人信息源、人人点对点连接,未来还希望把物也拉进来,所谓的物联网。我们还将赋予信息更多的更易挖掘的属性——它是从何而来的,什么时间产生的,从何地通过什么渠道传向何地,经历了哪些渠道,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我们希望信息更易追溯。

《失控》(Out of Control) 的作者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提出的一句话表述就是:“新时代,数据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件’;而标签,则替代了‘文件夹’;‘云’其实就是‘桌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凯文凯利表述的是两个改变:一个是信息的属性的改变,它不再是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文件,而是带有着更多属性,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空间时间中进行演化和发展的信息流 ;二是人们存取、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过去人们需要先知道某条信息需要存储在何处,并且知道从何处去获取。

未来更多的是一种黑匣子式的交互操作,而指导这种操作的手法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包括标签定义分类、智能垂直搜索等等。这是在信息的有效传播上下工夫。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越融合越开放越分享,市场越大受益方越多的市场,需要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需要不断的创新、协作,但没有一劳永逸的玩法。主流需求的流量入口已被巨头们占据,但还是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想争夺某细分一领域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却还遥不可及,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剩余的细分领域的流量入口是极为长尾的,导流变成了很高成本的事,而且一旦停止烧钱,流量会立马下降。在长尾领域的创新,不是花重金建立另外一个流量入口,而是如何创新做十分有效的“大筛子”,让信息能够更高效的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流动。

在笔者看来,挖掘信息的社会关系属性进行高价值传播是一个方向,类似像铁血网卖军事相关用品,微博上一家靠爱情故事卖花的店家一样等等。信息传播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道洪流,如何让信息洪流的价值最大化利用,少一些信息垃圾的“渣滓”,让水更清澈养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为作者投稿 编辑张超


观点

信息的洪流与时代的机遇

共分享9
孟庆欣 发布于2013-06-17 10:39:32

传统的媒体巨头、过去的内容输出方、话语权的集权者、营销的渠道,现今为什么也在为自我营销发愁?媒体的危机从哪来?从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中来。早在 1948 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 提出了著名的 5W 传播模式。即:谁(信息源),说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媒介(渠道),对谁说(信息接收源),取得了什么效果(信息的价值实现)。

这些年的发展,信息传播模式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五个传播因素的融合,即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又是传播渠道,更是接收源。两个毫不认识的人,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建立起点对点的连接,直接进行信息的互动传播,而且成本很低。过去媒体在信息传播模式中占据着两个绝对优势的因素——内容和渠道。但现今,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情况下,这种“内容”制造的绝对优势开始减弱。一个新闻媒体的触角再广阔,也比不上人人都是新闻源的“云媒体”。

微博、各种新兴的垂直化的开放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变得广阔和多样,这些因素都蚕食着传统媒体原本割据的市场份额。由信息传播模式变化产生的危机,不仅仅是媒体之殇,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之机。

怎么营销?怎么赚钱?为移动互联网那些事,巨头们和草根们同样殚精竭虑、屡屡试错。笔者也是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摸爬滚打的草根创业者,面对这年头 B2B,C2C,B2C,O2O,P2P 等各种概念、各种创业点子的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想提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分析方法,希望能够拨云见日,帮助判断哪些事基本靠谱,哪些事是烧钱赚吆喝。如有草率之嫌,也欢迎拍砖。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张信息传播的大网,适用于信息传播的 5W 模式,要看一个点子是否靠谱,就看这个点子在实现 5W 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价值实现”是否比过去的方法更有效,成本更低。

信息价值的高低怎么衡量和实现?同一条信息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是一样的吗?同一条信息面对不同的人价值是一样的吗?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能知道,信息的价值不仅仅是靠内容好坏来单一衡量的,信息有着多维的属性,每一属性都左右着一条信息的价值高低。我认为信息有几个最为基本的属性就是——内容 (content)、时间 (time)、位置 (position)、社会关系 (relation),而信息的价值是这些属性的函数,我们可以表示为:V(content, time, position, relation)。

通常某一类信息,其价值和其一个属性相关性比较高,其价值也随着属性有显著变化。常见信息类型时间价值、位置价值、社会关系价值,国际、国内新闻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弱相关,新闻源位置对其价值影响不大弱相关,具有普遍影响力地方新闻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高相关,离开当地,其信息价值不大弱相关,具有普遍影响力经验、知识弱相关,时间对其价值影响较少弱相关,不随位置变化而影响其价值高相关,对行业内的人价值更高亲友动态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弱相关高相关,对亲友有价值,对其他人则属于噪音信息带着某种目的传播,当某条信息被正确的接收源接收并且达到自身的目的后,就完成了信息的价值实现,也就是 5W 的最后一个因素。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成本比较低,但是真正完成价值实现这一步奏,具体算下来成本可能并不低。假设信息的生产和首次传播成本是C,信息在传播过程当中可以被接收使用者二次、三次传播,但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时间、位置、社会关系属性发生变化,信息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假设信息被 1,2,… 等人接收使用,其使用价值是 V1(time, positiong, content, relation), V2(time, positiong, content, relation)… 那么当 ∑V1,V2,V3…<C ,那么这种信息传播就是产生负价值的。

这里要说的是,信息在开放平台内部传播的成本低,信息的价值也通常较低;信息在封闭的平台传播成本高,信息的价值通常也较高;信息在平台与平台之间传播的成本通常较高;信息的首次传播成本通常较高,二次、三次传播成本通常较低,而且通常不由信息制造者承担。如何使信息朝着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方向传播,并且使信息的价值得以实现——简单的说就是让信息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传播,更快、更准、更好,一直是互联网不断创新和改变的动力。研究信息属性和价值的关系是很有用的,它让我们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属性来挖掘信息的使用价值。

例如 Facebook 的时间轴设计就是挖掘信息时间的价值;NextDoor、欢乐帮是利用信息的位置属性挖掘身边的社交需求、援助需求;微博、微信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关系挖掘信息的价值。Wikipedia 则是在信息的内容下工夫。

哪些点子在笔者看来不靠谱呢——微信公众平台营销。可不是因为腾讯对微信大号的封杀,而是因为微信本身是个很封闭的平台,信息在传播的成本极高,不论是从外部倒流量还是平台内部导流量都非常困难,即使前期有些人做了十万以上的订阅数,那也是这个事儿刚起来,很新鲜,而且竞争者还没有进来,做到后面就是有钱的腰杆子硬,靠拼钱赚吆喝。当今的互联网还将如何进一步演化呢?

一方面我们希望更多的信息源,更大的网,更复杂的网。我们逐步完成了人人信息源、人人点对点连接,未来还希望把物也拉进来,所谓的物联网。我们还将赋予信息更多的更易挖掘的属性——它是从何而来的,什么时间产生的,从何地通过什么渠道传向何地,经历了哪些渠道,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我们希望信息更易追溯。

《失控》(Out of Control) 的作者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提出的一句话表述就是:“新时代,数据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件’;而标签,则替代了‘文件夹’;‘云’其实就是‘桌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凯文凯利表述的是两个改变:一个是信息的属性的改变,它不再是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文件,而是带有着更多属性,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空间时间中进行演化和发展的信息流 ;二是人们存取、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过去人们需要先知道某条信息需要存储在何处,并且知道从何处去获取。

未来更多的是一种黑匣子式的交互操作,而指导这种操作的手法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包括标签定义分类、智能垂直搜索等等。这是在信息的有效传播上下工夫。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越融合越开放越分享,市场越大受益方越多的市场,需要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需要不断的创新、协作,但没有一劳永逸的玩法。主流需求的流量入口已被巨头们占据,但还是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想争夺某细分一领域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却还遥不可及,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剩余的细分领域的流量入口是极为长尾的,导流变成了很高成本的事,而且一旦停止烧钱,流量会立马下降。在长尾领域的创新,不是花重金建立另外一个流量入口,而是如何创新做十分有效的“大筛子”,让信息能够更高效的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流动。

在笔者看来,挖掘信息的社会关系属性进行高价值传播是一个方向,类似像铁血网卖军事相关用品,微博上一家靠爱情故事卖花的店家一样等等。信息传播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道洪流,如何让信息洪流的价值最大化利用,少一些信息垃圾的“渣滓”,让水更清澈养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为作者投稿 编辑张超


Skype 视频留言服务现已覆盖几乎所有主流平台

共分享0
SugarCHH 发布于2013-06-17 22:18:53

Skype 今天宣布,它全新的视频留言服务将开始支持包括 iOS、Android、Windows 8、Mac 和黑莓等几乎全部的主流操作系统。视频留言功能允许用户在联系人离线或忙碌的情况下录制并分享视频给对方,且用户无需为此支付任何费用。

当然,视频留言功能的用法也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触碰“Video Message”按钮便可即刻录制时长最多为3分钟的内容,而用户也可在发送前进行预览。无论何时,Skype 用户都可删除并重新录制视频信息。事实上,早在2月份,Skype 就首先推出这项服务,但当时仅为预览版,且仅支持 Android、iPhone 和 Mac 平台。

尽管如此,Skype 面临的压力正日益增大。目前,最多可同时支持10人在线视频聊天的 Google+ Hangouts 已可直接在 Chrome 中使用(可扩展插件),而 Kakao Talk 也在本月早些时候推出了 PC 客户端;其他诸如腾讯QQ 等产品亦胜不可数。

不过,Skype 仍可凭借日益优质的服务获得更多关注,而跨平台视频留言功能的推出或可再次帮它确立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TNW

科技博客漫谈(3)一些矛盾之处

作者:葛 甲  互联网好声音  暂无评论

既然是漫谈,我乱谈一下没关系的吧。

 

科技博客到底算新闻性媒体,还是算评论性媒体,换句话说这两种特征哪个该突出一些?说大点,就是你未来会是CNN还是Economist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哦,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定位。

 

新华社每天向全球至少发布2000条以上的新闻,而这一数字到了搜狐和新浪那里,就成了每天10万条。作为垂直媒体的科技博客呢,目前一天更新20条算是比较多的,有些科技博客每天保持在10条左右。若论信息的及时性,比不过那些专业的大媒体,若论对信息的解读而言,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有很多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其实都是从科技博客出去的。

 

 

当然,科技博客在获取新鲜信息上的一个通常做法,就是编译外电,这能够使得信息保持一定的新鲜度。2007年中国试射反卫星武器之后几小时内,我曾从纽约时报翻译过一份新鲜文章,名为《星球大战的新玩家》,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当时似乎还没有太多编译外电的网站,可这种状况现在已经逆转,外电资讯已不再神秘,有些消息甚至出来十几分钟后就被国内转载,非常快。换句话说,这方面的资源,已经很稀缺了。

 

组建记者队伍去挖呢?有很多网站也正是这么做的。这两年有不少传统媒体记者投身网海,很自然就把之前那套带进来。但这种很浅层的采访,实在不算什么核心竞争力,你也不一定有别人快。我曾问过一些读者,是否很在乎科技博客资讯的及时性,他们大多表示不关心。马云下台这个事情,是搜狐先报还是新浪先报,他们一点都不在意,主要在于对该事件的解读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哪家网站出来,这才是关键。

 

但现在的科技博客非常热衷于传播新鲜资讯,因为新鲜评论的获取难度很大,甚至有些创业者对评论并不看重。他们认为,你去说腾讯说半天,你也不如马化腾了解腾讯,所以你说出来的那些看法无意义。事实上,科技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即便是偏颇甚至扭曲的,其价值也很大,因为这能直接体现一家公众公司的举措在人们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但如果没有对新闻的解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家都在传这条消息,当事方了解不到具体舆论情况,大家心里想的什么他们完全不知道。

 

科技博客不可能掌握垂直科技资讯的入口,现阶段的财力也使得他们难以掌握大量优质的评论,在这两方面游离,滋味不好受。于是,一股以小道消息和八卦娱乐为主的倾向,出现了。当然不是说这些东西完全不好,只是要控制好比重,别把自己网站的格局给做下去了。

 

前期有几条做出来的新闻,受到了科技博客的狂热追逐,怎么来怎么去,完全是被潜在的消息发布方牵着鼻子走,很少有人对其真实性提出正儿八经的质疑。当然,这么好的新闻素材,不极力挖掘其中的价值那是可惜了,但在挖掘的过程中,其实网站的公信力是在下降的。小道消息当然也有成真的案例,但那是不能指望的。

 

再说八卦,我非常反感科技博客中叔嫂成风的风气,再这么下去阿姨舅妈就都该出来了。在科技界,我最早听说的是炳叔,没觉得有什么不自然,在炳叔之后再有叫叔的,就东施效颦了。当然,把姿态放低一点自称个哥妹姐弟的,也还是不为过的,最好还是别瞎套近乎,少些江湖气。

 

八卦的倾向,还体现在对个人作风的无限制解读,如果你科技媒体不去就一家公司及其业务进行研究和评论,却转而对其创始人的个人风格更感兴趣,那你绝不是一家严肃的科技媒体。八卦绝不是什么坏事,但那是搜狐IT该干的事情,跟你科技博客有半毛钱的关系吗?我倒是不反对文风轻松活泼,有利于更大面积的阅读人群嘛,但科技博客需要更多人来看吗?显然不是的,还是要保持一定的专业精神。

 

但保持专业精神的同时,也有走另一个极端的,那就是不说人话。术语太多的评论,会把受众面缩小到难以忍受的地步,可能看这篇文章的人很多,真正看懂的却没几个。这个行业门类众多,搞搜索的不懂电商,搞门户的不懂即时通讯,这就是现状。我非常反对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语言,认为还是简单通俗一点好,这不代表你水平低。对受众而言,10个爱因斯坦也抵不上一个卡尔萨根的价值。

 

说这么半天,我还是觉得,即时评论将会是科技博客未来一个重要方向,第一时间对资讯做出反应,进行较深度的解读,将是科技博客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与Economist这类的杂志相比,优势得天独厚。

 

至于门户的科技频道,在这一点上是无法与科技博客相匹敌的,他们的流程太过繁琐,影响的人群也与科技博客不一样,想学也学不会。因此个人认为,即时评论才是值得科技博客加以耐心经营的未来。

 

当然,自媒体的出现,是科技博客未来发展的一个变数,这不是危言耸听。



观点

信息的洪流与时代的机遇

共分享9
孟庆欣 发布于2013-06-17 10:39:32

传统的媒体巨头、过去的内容输出方、话语权的集权者、营销的渠道,现今为什么也在为自我营销发愁?媒体的危机从哪来?从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中来。早在 1948 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 (Harold Lasswell) 提出了著名的 5W 传播模式。即:谁(信息源),说了什么(内容),通过什么媒介(渠道),对谁说(信息接收源),取得了什么效果(信息的价值实现)。

这些年的发展,信息传播模式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五个传播因素的融合,即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又是传播渠道,更是接收源。两个毫不认识的人,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直接建立起点对点的连接,直接进行信息的互动传播,而且成本很低。过去媒体在信息传播模式中占据着两个绝对优势的因素——内容和渠道。但现今,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的情况下,这种“内容”制造的绝对优势开始减弱。一个新闻媒体的触角再广阔,也比不上人人都是新闻源的“云媒体”。

微博、各种新兴的垂直化的开放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信息的传播“渠道”也变得广阔和多样,这些因素都蚕食着传统媒体原本割据的市场份额。由信息传播模式变化产生的危机,不仅仅是媒体之殇,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之机。

怎么营销?怎么赚钱?为移动互联网那些事,巨头们和草根们同样殚精竭虑、屡屡试错。笔者也是一个在移动互联网摸爬滚打的草根创业者,面对这年头 B2B,C2C,B2C,O2O,P2P 等各种概念、各种创业点子的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想提出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基本分析方法,希望能够拨云见日,帮助判断哪些事基本靠谱,哪些事是烧钱赚吆喝。如有草率之嫌,也欢迎拍砖。

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张信息传播的大网,适用于信息传播的 5W 模式,要看一个点子是否靠谱,就看这个点子在实现 5W 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价值实现”是否比过去的方法更有效,成本更低。

信息价值的高低怎么衡量和实现?同一条信息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是一样的吗?同一条信息面对不同的人价值是一样的吗?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能知道,信息的价值不仅仅是靠内容好坏来单一衡量的,信息有着多维的属性,每一属性都左右着一条信息的价值高低。我认为信息有几个最为基本的属性就是——内容 (content)、时间 (time)、位置 (position)、社会关系 (relation),而信息的价值是这些属性的函数,我们可以表示为:V(content, time, position, relation)。

通常某一类信息,其价值和其一个属性相关性比较高,其价值也随着属性有显著变化。常见信息类型时间价值、位置价值、社会关系价值,国际、国内新闻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弱相关,新闻源位置对其价值影响不大弱相关,具有普遍影响力地方新闻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高相关,离开当地,其信息价值不大弱相关,具有普遍影响力经验、知识弱相关,时间对其价值影响较少弱相关,不随位置变化而影响其价值高相关,对行业内的人价值更高亲友动态高相关,时间递增,价值迅速递减弱相关高相关,对亲友有价值,对其他人则属于噪音信息带着某种目的传播,当某条信息被正确的接收源接收并且达到自身的目的后,就完成了信息的价值实现,也就是 5W 的最后一个因素。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成本比较低,但是真正完成价值实现这一步奏,具体算下来成本可能并不低。假设信息的生产和首次传播成本是C,信息在传播过程当中可以被接收使用者二次、三次传播,但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时间、位置、社会关系属性发生变化,信息的价值也发生了变化。假设信息被 1,2,… 等人接收使用,其使用价值是 V1(time, positiong, content, relation), V2(time, positiong, content, relation)… 那么当 ∑V1,V2,V3…<C ,那么这种信息传播就是产生负价值的。

这里要说的是,信息在开放平台内部传播的成本低,信息的价值也通常较低;信息在封闭的平台传播成本高,信息的价值通常也较高;信息在平台与平台之间传播的成本通常较高;信息的首次传播成本通常较高,二次、三次传播成本通常较低,而且通常不由信息制造者承担。如何使信息朝着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方向传播,并且使信息的价值得以实现——简单的说就是让信息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传播,更快、更准、更好,一直是互联网不断创新和改变的动力。研究信息属性和价值的关系是很有用的,它让我们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属性来挖掘信息的使用价值。

例如 Facebook 的时间轴设计就是挖掘信息时间的价值;NextDoor、欢乐帮是利用信息的位置属性挖掘身边的社交需求、援助需求;微博、微信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关系挖掘信息的价值。Wikipedia 则是在信息的内容下工夫。

哪些点子在笔者看来不靠谱呢——微信公众平台营销。可不是因为腾讯对微信大号的封杀,而是因为微信本身是个很封闭的平台,信息在传播的成本极高,不论是从外部倒流量还是平台内部导流量都非常困难,即使前期有些人做了十万以上的订阅数,那也是这个事儿刚起来,很新鲜,而且竞争者还没有进来,做到后面就是有钱的腰杆子硬,靠拼钱赚吆喝。当今的互联网还将如何进一步演化呢?

一方面我们希望更多的信息源,更大的网,更复杂的网。我们逐步完成了人人信息源、人人点对点连接,未来还希望把物也拉进来,所谓的物联网。我们还将赋予信息更多的更易挖掘的属性——它是从何而来的,什么时间产生的,从何地通过什么渠道传向何地,经历了哪些渠道,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我们希望信息更易追溯。

《失控》(Out of Control) 的作者凯文•凯利 (Kevin Kelly) 提出的一句话表述就是:“新时代,数据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件’;而标签,则替代了‘文件夹’;‘云’其实就是‘桌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凯文凯利表述的是两个改变:一个是信息的属性的改变,它不再是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文件,而是带有着更多属性,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空间时间中进行演化和发展的信息流 ;二是人们存取、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过去人们需要先知道某条信息需要存储在何处,并且知道从何处去获取。

未来更多的是一种黑匣子式的交互操作,而指导这种操作的手法需要更多的技术手段,包括标签定义分类、智能垂直搜索等等。这是在信息的有效传播上下工夫。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越融合越开放越分享,市场越大受益方越多的市场,需要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需要不断的创新、协作,但没有一劳永逸的玩法。主流需求的流量入口已被巨头们占据,但还是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想争夺某细分一领域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却还遥不可及,笔者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剩余的细分领域的流量入口是极为长尾的,导流变成了很高成本的事,而且一旦停止烧钱,流量会立马下降。在长尾领域的创新,不是花重金建立另外一个流量入口,而是如何创新做十分有效的“大筛子”,让信息能够更高效的朝着更有价值的方向流动。

在笔者看来,挖掘信息的社会关系属性进行高价值传播是一个方向,类似像铁血网卖军事相关用品,微博上一家靠爱情故事卖花的店家一样等等。信息传播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道洪流,如何让信息洪流的价值最大化利用,少一些信息垃圾的“渣滓”,让水更清澈养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为作者投稿 编辑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