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还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吸引效应”和“不对称占优效应”。是指人们对两个难分高下的选项进行比较的时候,因为一个新的选项,也就是诱饵的加入,使得其中某个选项突然变得更具吸引力了。
案例:某报社订阅杂志,有下面两种促销方式:
a.电子版50元,印刷版100元。
b.电子版50元,印刷版+电子版100元,单独买印刷版也要100元。
a情况下,100个人中有68个人买电子版,32个人买印刷版,此时销售额:68X50+32X100=6600。
b情况下,100个人中有16个人买电子版,84个人买印刷版+电子版,此时销售额:16X50+84X100=9200。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在运用诱饵效应时,你可以选择:
1.次优选项衬托。例如:某超市买可乐,2L和2.5L的价格一样,这是你要买的话肯定会买2.5L,而2L只是诱饵,商家根本就没打算要卖2L的可乐。
2.占优选项干扰。例如:4S店低、中、豪华3款汽车,中等车是性价比最高的,但是商家故意说中等车生产周期长,短时间内无法提车。逼迫你不得不买豪华车。
3.套餐打包售卖。例如:KFC套餐,而单点的汉堡其实是诱饵,KFC的真是目的就是诱惑你买“优惠的”套餐。
第二十二章:羊群效应
像羊群中的某些羊,率先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附近是否有狼,也不管旁边是否有更好的草地。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
实际上人们习惯于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提取信息,做出快速、省心的决策,人们的信息不断趋同,并且彼此强化,最终产生羊群效应。
1.包装成功案例。例如:先有与知名公司合作的经验,再去开拓市场就容易得多,因为你有故事摆着这里。这就是为什么从BAT出来的人,找工作会容易很多,道理是一样的。
2.凸显客户规模。例如:“香飘飘”奶茶1年卖出7亿多杯,可绕地球2圈,瓜子二手车1年拒绝100万辆坏车等等。难道真的有这么多吗?其实未必,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客户规模,吸引客户购买。
3.引导用户分享。例如:发朋友圈,就可以打折扣、减免,目的就是通过诱导消费者进行口碑传播。
第二十三章:禀赋效应
什么是禀赋效应?意思是说,同样一种商品,一旦拥有它,人们就会高估这个商品的价值。“敝帚自珍”,就是自家的破扫帚,对别人而言一文不值,自己却把它当个宝。
孩子是自己生的好,东西是自己做的好,在运用禀赋效应时,你可以:
1.提供免费试用。先提供给客户免费使用,等客户使用习惯了,对产品产生了依赖,自然会花钱买,因为你已经离不开它了。例如:OFO和膜拜共享单车。
2.兜售亲身参与。让客户亲自参与,给人一种参与感和成就感,产品好像是客户做出来的一样。例如:咖啡店自磨咖啡体验,但是价格却更贵。
3.夸赞他人拥有。当东西已经买回来的时候,就要无条件觉得东西是好的。例如:房子买了就是好的,不要嫌弃它。老婆娶了就是好的,要好好对待她。
第二十四章:预期效应
主观期望可以明显地改变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人们的喜好有时候并不是根据实际体验得来,而是预先已经设定好了答案: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你看到的,其实是你希望看到的。
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极力避免在言行上前后不一,始终要保持一种逻辑上的自洽。即使有时候隐约感觉自己错了,也要不断暗示自己,说服自己,甚至是强迫自己自圆其说。
1.品牌塑造更好的预期。例如:可口可乐比百事可乐好喝。(其实未必真的好喝,我感觉都是一个味)
2.产地构建莫名的预期。例如:云南白药,青岛啤酒,鄂尔多斯羊绒衫等。
3.价格锚定效果的预期。例如:50块的感冒药真的就比5块的更加有效果吗?200块的咖啡豆比100块的更加香醇吗?再比如:以前的云南白药牙膏买2块多,买的人并不多,后来改为20多块,销售额从3千万飙升到10个亿。为何如此?因为人们不相信2块多的药膏可以治牙龈炎,20多块的可以。
第二十五章: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更容易支配人们的判断,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会把思想固定在某个地方。中国人常说的先入为主就是这个意思。
1.产品先入为主。例如:哈根达斯,只在豪华的专柜售卖,“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其实在国外只是超市里一个特别普通的商品。
2.营销先定量。例如:某超市买罐头,“每人限购4罐”比不限购时的销售额高出2倍之多。
3.谈判先开价。例如:去商场买衣服时,一件衣服老板本来想叫价200块的,一听到你直接报价50,他就不要意思再叫价200了,因为200和50差太远了,他可能会报价100,经过双方讲价,最后可能70就买走了;同样的道理,如果老板先报价200,这时主动权就掌握在他那里了。所以先报价格,也是有优势的,这叫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