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回溯+剪枝】回溯算法的概念 && 全排列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6. 全排列

46. 全排列

​ 给定一个不含重复数字的数组 nums ,返回其 所有可能的全排列 。你可以 按任意顺序 返回答案。

示例 1:

输入:nums = [1,2,3]
输出:[[1,2,3],[1,3,2],[2,1,3],[2,3,1],[3,1,2],[3,2,1]]

示例 2:

输入:nums = [0,1]
输出:[[0,1],[1,0]]

示例 3:

输入:nums = [1]
输出:[[1]]

提示:

  • 1 <= nums.length <= 6
  • -10 <= nums[i] <= 10
  • nums 中的所有整数 互不相同

Ⅰ. 什么是回溯算法❓❓❓

​ 回溯算法是一种经典的递归算法,通常用于解决组合问题、排列问题和搜索问题等。

​ 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从一个初始状态开始,按照一定的规则向前搜索,当搜索到某个状态无法前进时,回退到前一个状态,再按照其他的规则搜索。回溯算法在搜索过程中维护一个状态树,通过遍历决策树来实现对所有可能解的搜索。

​ 回溯算法的核心思想:“试错”,即在搜索过程中不断地做出选择,如果选择正确,则继续向前搜索;否则,回退到上一个状态,重新做出选择。回溯算法通常用于解决具有多个解,且每个解都需要搜索才能找到的问题,也就是相当于是 枚举

​ 其实说白了,回溯就是深搜,只不过回溯更加强调返回操作对一些题的理解是很重要的,所以专门给这种理解起了个回溯的专用词!其实回溯是有模板的,但是给出模板之后反而会限制思维,会想着怎么根据模板出发,而不是从题目本身出发,这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并不提供什么模板去背诵,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回溯之后,其实写出来代码就会发现是和模板类似的!

Ⅱ. 回溯算法的应用

1、组合问题

​ 组合问题是指从给定的⼀组数(不重复)中选取出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组合。例如,给定数集 [1,2,3],要求选取 k=2 个数的所有组合。其结果为:

[1, 2]
[1, 3]
[2, 3]

2、排列问题

​ 排列问题是指从给定的⼀组数(可重复)中选取出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排列。例如,给定数集 [1,2,3],要求选取 k=2 个数的所有排列。其结果为:

[1,2]
[2,1]
[1,3]
[3,1]
[2,3]
[3,2]

3、子集问题

​ 子集问题是指从给定的一组数中选取出所有可能的子集,其中每个子集中的元素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排列。例如,给定数集 [1,2,3],要求选取所有可能的子集。其结果为:

Ⅲ. 解题思路:回溯 + 剪枝

​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我们 需要两个全局变量 retpathret 就是我们最后要返回的结果集,而 path 是存放当前正在走的全排列的元素!为什么要将它们设置为全局变量,而不是在函数中作为引用传递,其实是简化了函数需要填充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我们的操作,尤其是后面一些题目比较说 N皇后的题目等等,如果用传引用的方式的话,其实是不太好控制的!虽说使用全局变量之后,在回溯的时候需要我们手动去恢复一下 path 的状态,但是这都是值得的!

​ 对于这类排列组合的问题,我们最好是能画出一棵详细一点的决策树(不要想的高大上,其实就是把情况枚举出来的树而已),这样子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其中要注意的细节,如下面的图片所示!

​ 因为排列问题需要遍历所有的组合可能,包括顺序不同的组合可能,比如说 [1, 2][2, 1] 都需要满足,所以我们在排列问题中就不需要使用 index 来控制每次下一层也就是树枝之间的起始位置,只需要 每次都从数组下标为 0 开始遍历所有可能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出现重复调用了某个 nums[i],比如说 [1, 2, 3] 中我们如果不对每个元素进行控制的话,可能会排列出 [1, 1, 1] 等情况,但是排列问题中我们 只能让每个元素都出现一次,所以需要使用一个 used 数组进行判断

  1. used 数组初始化为 false
  2. 因为会出现重复的情况只在一条路径上,所以我们无需担心路径之间的重复,所以我们让 used[i]false 表示是 nums[i] 还没走过,当我们在递归这条路径的下一个节点之前将 used[i] 变成 true,此时下一个节点层就会知道该 nums[i] 是走过的了,就不会再走了!然后回溯的时候将 used[i] 变成 false,这样子对同一树层是没有影响的,只会对下一层的路径产生影响!
  3. 简单地说,当我们 判断到 used[i] == true,也就说明上一层已经将这个元素遍历过了,所以我们直接 continue 即可

​ 说白了,上面的操作其实就是一个 剪枝 的操作!

​ 对于递归函数出口,我们只需要判断一下 path 数组的长度,是不是等于题目给的 nums 的长度,是的话说明当前序列已经是完成的了,则添加到 ret 结果集中然后直接返回即可!

​ 然后就是递归函数的主体,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三步:

  1. 处理当前层节点(处理)
  2. 递归下一层节点(递归)
  3. 进行回溯后的处理,防止影响后面的结果(回溯)

​ 可以结合下面的代码一起分析这个过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vector<int>> ret; // 结果集
    vector<int> path;        // 存放当前正在走的全排列的元素
    vector<bool> used;       // 标记哪个元素已经走过了,用于剪枝操作,防止重复
public:
    vector<vector<int>> permute(vector<int>& nums) {
        used.resize(nums.size(), false);
        dfs(nums);
        return ret;
    }

    void dfs(vector<int>& nums)
    {
        // 递归函数出口(将当前path添加到结果集中)
        if(path.size() == nums.size())
        {
            ret.push_back(path);
            return;
        }

        for(int i = 0; i < nums.size(); ++i) // 每次都是从0开始遍历,和组合问题不一样,排列问题需要遍历所有可能
        {
            // 进行剪枝操作,防止结果重复
            if(used[i] == true)
                continue;
            
            // 处理当前层节点
            path.push_back(nums[i]);
            used[i] = true;

            // 递归下一层节点
            dfs(nums);

            // 进行回溯后的处理,防止影响后面的结果
            path.pop_back();
            used[i] = false;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