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整数数组 height
。有 n
条垂线,第 i
条线的两个端点是 (i, 0)
和 (i, height[i])
。
找出其中的两条线,使得它们与 x
轴共同构成的容器可以容纳最多的水。
返回容器可以储存的最大水量。
说明:你不能倾斜容器。
示例 1:
输入:[1,8,6,2,5,4,8,3,7] 输出:49 解释:图中垂直线代表输入数组 [1,8,6,2,5,4,8,3,7]。在此情况下,容器能够容纳水(表示为蓝色部分)的最大值为 49。
示例 2:
输入:height = [1,1] 输出:1
提示:
n == height.length
2 <= n <= 105
0 <= height[i] <= 104
碎碎念:短板效应(对向双指针问题),自己做的时候只想到双指针更新边界,选了同向指针,需要考虑的情况很多,复杂到无法思考清楚哈哈哈
大佬解析
题目分析
设两指针 i , j ,指向的水槽板高度分别为 h[i] , h[j] ,此状态下水槽面积为 S(i,j) 。由于可容纳水的高度由两板中的 短板 决定,因此可得如下 面积公式 :
S(i,j)=min(h[i],h[j])×(j−i)
在每个状态下,无论长板或短板向中间收窄一格,都会导致水槽 底边宽度 −1 变短:
若向内 移动短板 ,水槽的短板 min(h[i],h[j]) 可能变大,因此下个水槽的面积 可能增大 。
若向内 移动长板 ,水槽的短板 min(h[i],h[j]) 不变或变小,因此下个水槽的面积 一定变小 。
因此,初始化双指针分列水槽左右两端,循环每轮将短板向内移动一格,并更新面积最大值,直到两指针相遇时跳出;即可获得最大面积。
算法流程:
初始化: 双指针 i , j 分列水槽左右两端;
循环收窄: 直至双指针相遇时跳出;
更新面积最大值 res ;
选定两板高度中的短板,向中间收窄一格;
返回值: 返回面积最大值 res 即可;
正确性证明:
若暴力枚举,水槽两板围成面积 S(i,j) 的状态总数为 C(n,2) 。
假设状态 S(i,j) 下 h[i]<h[j] ,在向内移动短板至 S(i+1,j) ,则相当于消去了 S(i,j−1),S(i,j−2),...,S(i,i+1) 状态集合。而所有消去状态的面积一定都小于当前面积(即 <S(i,j)),因为这些状态:
盛水的容器
短板高度:相比 S(i,j) 相同或更短(即 ≤h[i] );
底边宽度:相比 S(i,j) 更短;
因此,每轮向内移动短板,所有消去的状态都 不会导致面积最大值丢失 ,证毕。
思路解读
我们要求的是宽度w 乘以 两个柱子中最短的柱子h,此时我们若移动比较高的柱子,结果只有两种:1.比最短的柱子h 依然高,此时无论这个柱子再高,得到的结果都是h,因为我们要的是最短的,所以不仅宽度w减少了,高度h还没变,结果肯定变小,这是不符合的. 2.比最短的柱子h 矮了,此时h变得更小了,w也减小,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只有移动短的柱子才有可能比原来的结果大,因为虽然宽度w在减小,但可能h变大,w*h整体才有可能变大。h变小的话可能整体变小,但不影响,因为我们已经记录下了最大值了。所以综上只能移动短的柱子.
class Solution:
def maxArea(self, height: List[int]) -> int:
l = 0 # 初始化左指针,指向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r = len(height) - 1 # 初始化右指针,指向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s = 0 # 初始化最大面积为0
while l < r: # 当左指针小于右指针时继续循环
if height[l] < height[r]: # 如果左边的高度小于右边的高度
s = max(s, height[l] * (r - l)) # 计算当前面积并更新最大面积
l += 1 # 移动左指针向右
else: # 如果右边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左边的高度
s = max(s, height[r] * (r - l)) # 计算当前面积并更新最大面积
r -= 1 # 移动右指针向左
return s # 返回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整体代码思路
-
初始化指针和变量:
- 使用双指针法,初始化两个指针
l
和r
,分别指向数组height
的首尾。 - 初始化
s
为 0,用于存储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 使用双指针法,初始化两个指针
-
循环计算面积:
- 在
l
小于r
的条件下循环,通过计算当前l
和r
位置的高度和距离得到当前面积,并更新s
。
- 在
-
调整指针:
- 比较
height[l]
和height[r]
的高度,移动较小高度的一侧指针,目的是寻找可能更高的高度,从而可能增加容积。
- 比较
-
返回结果:
- 返回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s
。
- 返回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这种方法利用双指针法,通过逐步缩小指针间的距离,计算出每一步的面积,并更新最大面积 s
。移动高度较小的一侧指针,是为了尝试找到更高的边界,从而可能增加容积。这个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双指针+剪枝优化(Leecode题解 OAA基础上一点点优化)
class Solution:
def maxArea(self, height: List[int]) -> int:
i, j = 0, len(height) - 1 # 初始化两个指针,分别指向数组的首尾
max_value = 0 # 初始化最大面积为0
max_height = max(height) # 计算数组中的最大高度
while i < j: # 当左指针小于右指针时继续循环
# 计算当前面积并更新最大面积
max_value = max(max_value, min(height[i], height[j]) * (j - i))
# 如果当前的最大面积除以指针距离已经大于等于最大高度,提前退出
if max_value / (j - i) >= max_height:
break
# 移动高度较小的指针
if height[i] < height[j]:
i += 1
else:
j -= 1
return max_value # 返回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整体代码思路
-
初始化指针和变量:
- 使用双指针法,初始化两个指针
i
和j
,分别指向数组height
的首尾。 - 初始化
max_value
为 0,用于存储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 计算并存储数组中的最大高度
max_height
。
- 使用双指针法,初始化两个指针
-
循环计算面积:
- 在
i
小于j
的条件下循环,通过计算当前i
和j
位置的高度和距离得到当前面积,并更新max_value
。
- 在
-
提前退出优化:
- 每次计算出当前面积后,检查
max_value / (j - i)
是否大于等于max_height
。如果满足条件,意味着无论如何调整指针,后续的最大面积都不会超过当前的max_value
,可以提前退出循环以节省计算时间。
- 每次计算出当前面积后,检查
-
调整指针:
- 移动高度较小的指针,目的是寻找可能更高的高度,从而可能增加容积。
-
返回结果:
- 返回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max_value
。
- 返回计算出的最大面积
这种方法结合了双指针法和提前退出策略,提高了算法的效率,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