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node.js 详解

目录

一. 初始node.js

1.为什么 JavaScript 可以在浏览器中被执行?

2. node.js 简介

3. node.js 查看是否安装

4. 运行文件

 (1).在终端中输入 :node  文件

(2). 终端中的快捷键

二. fs 文件系统模块 

1. fs.readFile() 和 fs.readFileSync():读取指定文件的内容

2. fs.writeFile()与fswriteFileSync():写入成功

3. fs.stat():  检测是文件还是目录

4. fs.mkdir():  创建目录

5. fs.appendFile() 与 fs.appendFileSync 追加文件

6. fs.readdir()  读取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7.  fs.rename() :    重命名      移动文件

8. fs.rmdir():  删除目录

 9.fs.unlink():  删除文件

10. fs.createReadStream() 从文件流中读取数据

11. fs.createWriteStream()  写入数据到文件流中

12. 管道流   主要用来大规模复制文件

13.existsSync 同步检查目录是否存在

三. path 路径模块 和 url模块

1. path.join():路径拼接

2.path.resolve() : 路径拼接(绝对路径)

3.path.basename(): 获取路径中文件名

4.path.extname():获取路径中的文件扩展名

5. url.parse()方法:接受一个URL字符串,返回一个URL对象。

四 . http 模块

1. req 请求对象

2. res 响应对象

3. 中文乱码,输出HTML标签,

4.原生http模块,通过fs读取服务器图片

5.根据不同的 url ,返回不同的数据:(案例)

五 .模块化

1. 使用 require() 方法,可加载三大类模块 

2. module.exports 对象  

3. exports 对象

4. module.exports 和 exports 的使用误区

5. Node.js 中的模块化规范

6. 模块的加载机制 

(1)内置模块的加载机制

(2)自定义模块的加载机制

(3)第三方模块的加载机制

(4)目录作为模块

六. 包 与 npm

1. 包的语义化版本规范

2. 包管理配置文件(package.json 配置文件)。

3.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包

4. 卸载包

5. devDependencies 节点

6. 解决下包速度慢的问题 

7. nrm包:快速查看和切换下包的镜像源

8. 项目包 和 全局包

(1)项目包:

(2)全局包: 

9. i5ting_toc包:可把 md 文档转为 HTML 页面的小工具,

七. 包的规范 和 发布包  

1. 包的规范:

2. 发布包 :

(1)初始化包的基本结构

(2)发布包

(3)删除以发布的包 

八. Express 

1. Express 的基本使用 

(1)监听 GET 请求

 (2)监听 POST 请求

 (3)把内容响应给客户端

1、处理get请求参数 

2、发送post请求与处理post请求参数

2. Express中通过fs读取图片,和下载图片

3. 托管静态的资源 

(1)express.static()

(2)挂载路径前缀 

4. nodemon 自动重启项目

5. Express 中的路由 

(1). 模块化路由

6. Express中间件 

(1). 中间件格式

 (2). next 函数的

(3) 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4) 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5). 中间件的 5个使用注意事项 : 

(6). 中间件的分类

九. 使用 Express 写接口

1. 编写get接口 

2. 接口的跨域问题

(1). 什么是 CORS

(2). 跨域——cors相关的响应头

(3). cors 的简单请求与预检请求。

(4). JSONP 的概念和特点

十. ejs模块引擎 

十一、WebSocket通讯

案例:后台每隔几秒推送数据给前台

十二、文件切片上传

1、后台

2、前台



一. 初始node.js

1.为什么 JavaScript 可以在浏览器中被执行?

通过每个浏览器不同的 JavaScript解析引擎。

  • Chrome 浏览器 =>  V8
  • FireFox 浏览器  =>  OdinMonkey (奥丁猴)
  • Safri 浏览器      =>   JSCore
  • IE 浏览器           =>   Chakra (查克拉)
  • ...........

注意:

  1. 引擎负责 解析 和 执行 JavaScript 代码
  2. 内置API 是由运行环境提供的特殊接口(浏览器提供),只能在所属的运行环境中被调用

2. node.js 简介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V8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后端的)

官方网站:https://nodejs.org/zh-cn/

运行环境包括:V8引擎   内置API  (通俗讲:在待执行的JavaScript带,调用内置API,由V8引擎解析执行)

 注意:

  1. 浏览器是 javaScript 的前端运行环境
  2. Node.js 是 JavaScript 的后端运行环境
  3. Node.js 中无法调用  DOM 和 BOM 等 浏览器内置 API

3. node.js 查看是否安装

     查看已安装的 Node.js 的版本号: node  -v

4. 运行文件

 (1).在终端中输入 :node  文件

注意:

  1. 要在本文件路径下运行
  2. 切换路径 :cd  路径名
  3. 快捷方法:在文件路径下按住( shift + 右击空白处 )弹出信息界面,点击此处,可快速切换到本路径下的终端

(2). 终端中的快捷键

  • 使用 ↑ 键,可以快速定位到上一次执行的命令;

  • 使用 tab 键,能够快速补全路径;

  • 使用 esc 键,能够快速清空当前已输入的命令;

  • 使用 cls 命令,可以清空终端;          

二. fs 文件系统模块 

1. fs.readFile() 和 fs.readFileSync():读取指定文件的内容

参数:

  • 必选参数,字符串,表示文件路径;
  • 可选参数,表示以什么编码格式来读取文件
  • 必选参数,文件读取完,通过回调函数拿到读取的结果 
// 导入 fs 模块,
const fs = require('fs');

//读取文件  【异步】
fs.readFile( './files/文本.txt' , 'utf8', (err, data)=>{
       //如果出错  则抛出错误
       if(err)  throw err
       // 如果写了英文,会出现乱码,需要加一个toString();
       console.log(data.toString());
})


//读取文件返回  【同步】
var data = fs.readFileSync('./处理文件后缀名/mime.json');
let mimeobj=JSON.parse(data.toString());
return mimeobj[extname];

// 转为base64
fs.readFileSync('public/image/rabbit.gif','base64');

2. fs.writeFile()与fswriteFileSync():写入成功

参数:

  • 必选参数,表示文件存放的路径;
  • 可选参数,表示要写入的内容
  • 必选参数,回调函数
//引用 fs 模块
let fs = require("fs");

// 写入文件  异步
fs.writeFile("./files/文本3.txt","啊a对对对",(err)=>{
   // 如果写入成功 err 会打印 null,
   // 如果失败打印错误对象
    console.log(err);
})


// 同步,有返回值
const res = fs.writeFileSync("./01day/data/" + Math.random() + ".txt", Math.random() + "");
// console.log(data);
// 语法:fs.writeFileSync(path,data[, options])
// 特点:writeFile方法是覆盖式写入,后面的内容会将前面的内容覆盖

// 参数:path,被写入文件的路径(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       data,要写入的内容,字符串格式
//       options:写入文件的参数配置,默认是utf8编码

3. fs.stat():  检测是文件还是目录

fs.stat('./文本.txt',(err, data)=>{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turn;
    }
    console.log(`是文件:${data.isFile()}`);  //布尔值
    console.log(`是目录:${data.isDirectory()}`); //布尔值
})

4. fs.mkdir():  创建目录

// 参数:创建目录的路径      目录读取权限,默认777(可省略)     回调(可省略)
fs.mkdir('./css',(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创建目录成功");
})

// 同步方法
 mkdirSync(uploadImg_path)

5. fs.appendFile() 与 fs.appendFileSync 追加文件

注意:若文件存在,追加内容,不存在则创建

fs.appendFile('./css/index.css','h2{color:green}\n',(err)=>{
    if (err) {
       console.log(err);
       return; 
    }
    console.log("追加成功");
})


// 同步
fs.appendFileSync(“文件名”,data);

6. fs.readdir()  读取目录中的所有文件,

读取目录中的所有文件,包括目录,返回一个数组

['index.html', 'css' ,'index.css']

fs.readdir('./html',(err,data)=>{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读取目录成功",data);
})

7.  fs.rename() :    重命名      移动文件

fs.rename('./css/index.html','./css/index.css',(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重命名成功");
})

fs.rename('./html/hh.css','./css/www.css',(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移动文件并重命名成功");
})

8. fs.rmdir():  删除目录

注意:要确保目录里面没有文件才能成功

fs.rmdir('./html',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删除目录成功");
})

 9.fs.unlink():  删除文件

fs.unlink('./html/index1.html',err=>{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删除文件成功");
})

10. fs.createReadStream() 从文件流中读取数据

const fs = require('fs');

// 从文件流中读取数据
var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文本.txt');

var count = 0;
var str = '';
// 监听读取的状态
readStream.on('data',data=>{
    str+=data;
    count++;
})

// 监听什么时候读取完
readStream.on('end',()=>{
    console.log(str);
    console.log(count);
})

// 打印返回的错误信息
readStream.on('error',(err)=>{
    console.log(err);
})

11. fs.createWriteStream()  写入数据到文件流中

const fs = require('fs')
var str = '';

for(var i=0;i<500;i++){
    str+='我是从数据库获取的数据,要保持起来\n';
}

var writeStream = fs.createWriteStream('./文本.txt');

writeStream.write(str)

// 标记写入完成
writeStream.end();

// 注意:想要触发这个事件,必须在前面标记写入完成 writeStream.end();
writeStream.on('finish',()=>{
    console.log('写入完成');
})

12. 管道流   主要用来大规模复制文件

const fs = require('fs')

// 创建读取流
// var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css/www.css');
var readStream = fs.createReadStream('./1.读取文件.js');

// 创建写入流
var writeStream = fs.createWriteStream('./html/1.读取文件.js')

// 把读取到的文件复制到写入流的路径当中去
readStream.pipe(writeStream)

注意:

1.fs模块-路径动态拼接的问题?

原因:是因为提供了 ./  或  ../ 开头的相对路径。代码在运行时,会以执行 node 命令时所处的目录,动态拼接出被操作文件的完整路径

解决方案:

1. 提供完整的文件存放路径(绝对路径),但是不易于维护,移植性差

例: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Node\\files\\文本.txt

在 JS 中一个斜线代表转义的意思,所以要加两个

2. __dirname 表示当前文件所处的目录

例:__dirname + '/files/文本.txt'              字符串拼接

13.existsSync 同步检查目录是否存在

const { existsSync } = require('fs')


// 返回布尔值
existsSync(路径)  

三. path 路径模块 和 url模块

1. path.join():路径拼接

把多个路径片段拼接为完整的路径字符串

// 引用 path 模块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s = require('fs');


// 【 ../ 会抵消前面的路径 ../../ 抵消前面两个的路径】
// const pathStr = path.join('/a', '/b/c', '../../', './d', 'e');

// console.log(pathStr);  //打印:\a\d\e


fs.readFile(path.join(__dirname, '文本.txt'), 'utf-8', (err, data)=>{
    if(err) throw err
    console.log(data);
})

注意:以后涉及路径拼接的操作,最好使用此方法

2.path.resolve() : 路径拼接(绝对路径)

作用:把一个路径或路径片段的序列解析为一个绝对路径。相当于执行cd操作。

注意: /:斜杠会被解析成根目录。慎用

没打印完整路径的原因?

resolve执行其实类似命令行的cd。
如果通俗讲,就是:
下一个路径是../开头,那就是前一个路径的末尾路径不要了,从倒数第二个开始拼接后一个路径
下一个路径是./开头或者什么都没有,就是前一个路径/后一个路径
下一个路径如果是/开头,那就是后一个路径替换掉前一个路径 

// 打印该文件所在磁盘的路径
console.log(__dirname);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

//
const str = path.resolve('ab','./cd');
console.log('resolve:',str); //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ab\cd

// 因为在第3个参数中加了 /,前面两个相对于没有。
const str2 = path.resolve('ab','./cd','/ef');
console.log('resolve:',str2);   //  C:\ef

// 【 ../ 会抵消前面的路径 ../../ 抵消前面两个的路径】
const str3 = path.resolve('/a', '/b/c/cc', '../' ,'./d', 'e');
console.log('resolve:',str3); // C:\b\c\d\e

3.path.basename(): 获取路径中文件名

参数:

  • 必选参数,表示一个路径的字符串
  • 可选参数,表示文件扩展名
//引用模块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path = '/a/b/c/index.html' //假设为文件存放的路径

var fullName = path.basename(fpath);
console.log(fullName);  //输出index.html

var fullName2 = path.basename(fpath,'.html') 
console.log(fullName2);  //输入 index

4.path.extname():获取路径中的文件扩展名

参数:

  • 必选参数,表示一个路径的字符串 
  • 返回一个扩展名 字符串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fpath = '/a/b/c/index.html' //假设为文件存放的路径

const fullName = path.extname(fpath);
console.log(fullName);

5. url.parse()方法:接受一个URL字符串,返回一个URL对象。

如果urlString不是字符串,则抛出类型错误。如果存在auth属性但无法解码,则会抛出URIError。 

语法:  url.parse(urlStr, [parseQueryString], [slashesDenoteHost])

参数1:必填 {string} 要解析的url地址
参数2:{boole} 将查询(query)参数解析成对象形式,默认为false
参数3:{boole} 如果为真,在文字字符串//之后和下一个/之前的第一个标记将被解释为主机。例如,给定//foo/bar,结果将是{host: ‘foo’, pathname: ‘/bar’},而不是{pathname: ‘//foo/bar’}。默认值:false。 

四 . http 模块

注意:在http模块中读取图片,

步骤一:导入 http 模块

//加载 http 请求
var http = require("http");

步骤二:调用 http.createServer() 方法,创建一个web服务器实例

// 创建http请求服务器
le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步骤三: 为服务器实例绑定 request 事件,监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网络请求。

// 接受客户端发送过来的request请求,并且返回结果
server.on("request",()=>{
    console.log('收到客户端请求了');
})

步骤四:调用服务器实例 的  .listen() 方法,启动当前的 web 服务器实例

注意:端口号80,可省略·

// 设置端口号
server.listen("8080",function(){
    console.log('服务器启动成功了,可以通过http://127.0.0.1:8080访问');
});

1. req 请求对象

服务器收到客服端请求,会调用 server.on() 为服务器绑定 request 事件处理函数。

如果想在事件处理函数中,访问与客户端相关的数据或属性,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server.on('request',(req)=>{
    // req 是请求对象,它包含了与客户端相关的数据和属性,例如
    // req.url 是客户端请求的 URL地址
    // req.method 是客户端请求的 method 类型

    const url = req.url
    const method = req.method
    const str = `地址是${url},类型是${method}`
    console.log(str);
})

2. res 响应对象

server.on('request',(req, res)=>{
    // res 是响应对象,包含了与服务器相关的数据和属性

    const str = `地址是${url.url},类型是${req.method}`

    //调用 res.end() 方法,向客户端发送指定内容,并结束这次请求的处理过程
    res.end(str)
})

3. 中文乱码,输出HTML标签,

调用 res.setHeader() 方法,设置 Content-Type 响应头,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

// 解决中文乱码的问题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plain; charset=utf-8')

// 可解决中文乱码问题 (比上面的加粗了) ,输出 HTML标签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s.write('<a href="#">我是一个a标签</a>')

res.end()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s.end('<a href="#">我是一个a标签</a>')

4.原生http模块,通过fs读取服务器图片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

server.on('request',(req,res)=>{
    //屏蔽掉 favicon.ico
    if(req.url!=="/favicon.ico")

    // req.url:9000后面的url地址
	console.log(req.url);

	fs.readFile('.' + req.url,(err,data)=>{
		try{  // try是为了处理 err 报错
			if(err) throw err;
			res.end(data)
		}catch(err){

		}
	})
}).listen('9000')

console.log('http://127.0.0.1:9000')


//【读取图片方式:】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9000 后面加运行的这个文件与图片文件的相对路径
// 例:http://127.0.0.1:9000/imgage/img2.png

5.根据不同的 url ,返回不同的数据:(案例)

server.on('request',(req,res)=>{
    const url = req.url
    // 设置默认的响应内容为 404 Not found
    let content = '404 Not found!'

    if(url == '/' || url == 'index.html'){
        content = '<h1>首页</h1>'
    }else if(url == '/about.html'){
        content = '<h1>关于页面</h1>'
    }else{
        content = '404 Not found!'
    }
    // 设置 防止中文乱码
    res.set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res.end(content)
})

五 .模块化

node中的模块分为三大类:

  • 内置模块:由 node.js 官方提供的,例如 fs, path, http 等
  • 自定义模块:用户创建的每一个  .js 文件,都是自定义模块
  • 第三方模块:由第三方开发出来的模块,并非官方提供的内置模块,也不是用户创建的自定义模块,使用前需要下载

1. 使用 require() 方法,可加载三大类模块 

当使用 require() 方法加载其它模块时,会执行被加载模块中的代码

// 加载内置的模块

const  fs= require('fs')

// 加载用户的自定义模块

const  custom = require('./custom.js')

// 加载第三方模块

const  moment= require('moment')

2. module.exports 对象  

自定义模块中,可以使用  module.exports 对象,将模块内的成员共享出去,供外界使用,

外界用 require() 方法导入自定义模块时,得到的就是 module.exports 所指向的对象

注意:

使用 require() 方法导入模块时,导入的结果永远以 module.exports 指向的对象为准。

例:如下 

// 在一个自定义模块中,默认情况下,module.exports = {}

// 向module.exports 对象上挂载 username属性
module.exports.username = '张三'

// 向module.exports 对象上挂载 say方法。 【 module.exports === exports】
exports.say = function(){
	console.log('Hello');
}

// 让 module.exports 指向一个全新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nickname: '法外狂徒',
	say2(){
		console.log('word')
	}
}

3. exports 对象

由于 module.exports 单词写起来比较复杂,为了简化向外共享成员的代码, Node 提供了exports对象。默认情况下,exports 和 module.exports 指向同一个对象。最终共享结果,还是以 module.exports 指向的对象为准。

4. module.exports 和 exports 的使用误区

第一个图是因为给 module.exprots 赋值了一个新的对象 

5. Node.js 中的模块化规范

Node.js 遵守了 CommonJS 模块化规范,CommonJS 规定了 模块的特性 各模块之间如何相互依赖。

CommonJS 规范:

  • 每一个模块内部,module 变量代表当前模块。
  • module 变量是一个对象,它的 exports 属性 (即 module.exports)是对外的接口。
  • 加载某一个模块,其实是加载该模块的 module.exports 属性,require() 方法用于加载模块

6. 模块的加载机制 

模块在第一次加载后会被缓存,多次调用 require()  不会导致模块的代码被执行多次

注意:不论是内置模块、用户自定义模块、还是第三方模块,它们都会优先从缓存中加载,从而提高模块的加载效率.
 

(1)内置模块的加载机制

内置模块是由Node.js 官方提供的模块,内置模块的加载优先级最高。
例如,require('fs')始终返回内置的 fs模块,即使在node_modules目录下有名字相同的包也叫做fs。

(2)自定义模块的加载机制

使用 require() 加载自定义模块时,必须指定以 ./ 或 ../ 开头的路径标识符。在加载自定义模块时,如果没有指定 ./ 或 ../ 这样的路径标识符,则node 会把它当作内置模块或第三方模块进行加载。
 

同时,在使用require()导入自定义模块时,如果省略了文件的扩展名,则Node.js 会按顺序分别尝试加载以下的文件:

  • 按照确切的文件名进行加载
  • 补全.js扩展名进行加载
  • 补全.json扩展名进行加载
  • 补全.node扩展名进行加载
  • 加载失败,终端报错

(3)第三方模块的加载机制

如果传递给require()的模块标识符不是一个内置模块,也没有以‘『”或‘./”开头,则Node.js 会从当前模块的父目录开始,尝试从/node_modules文件夹中加载第三方模块。

(4)目录作为模块

当把目录作为模块标识符,传递给require()进行加载的时候,有三种加载方式:

  • 在被加载的目录下查找一个叫做package.json的文件,并寻找 main属性,作为 require()加载的入口
  • 如果目录里没有package.json文件,或者main入口不存在或无法解析,则 Node.js 将会试图加载目录下的 index.js 文件。
  • 如果以上两步都失败了,则Node.js 会在终端打印错误消息,报告模块的缺失:Error: Cannot find module 'xxx'

六. 包 与 npm

初次装完包后,在项目文件夹下多一个叫 node_modules 的文件夹和 package-lock.json 的配置文件与 package.json 的配置文件

 其次:

node_modules 文件夹:用来存放所有已安装到项目中的包。require() 导入第三方包时,就是从这个目录中查找并加载包。

package-lock.json 的配置文件 :用来记录 node_modules 目录下的每一个包的下载信息,例:包的名字,版本号,下载地址等。

package.json 的配置文件:用来记录项目中安装了哪些包,从而方便剔除 node_modules 目录之后,在团队成员之间共享项目的源代码。里面的“dependencies”节点,用来记录 使用 npm install命令安装了哪些包

注意:

  • 今后在项目开发中,一定要把 node_modules 文件夹,添加到 .gitignore忽略文件中
  • npm init -y :在执行命令所在的目录中,创建 package.json 文件。现在可自动创建
  • 上述命令只能在英文的目录下运行,项目文件夹名称必须使用英文,不能用中文,现在能出现空格
  • 运行 npm install 命令安装包时, npm包管理工具自动把包名称和版本号,记录到package.json中
  • 安装多个包时,用空格隔开

1. 包的语义化版本规范

包的版本号是以 “点分十进制” 形式进行定义的,总共有三位数字,例如: 2.24.0

其中每一位数字代表的含义如下:

  • 第一位数字:大版本
  • 第二位数字:功能版本
  • 第三位数字:Bug 修复版本

版本号提示的规则:只要前面的版本号增长了,则后面的版本号归零

2. 包管理配置文件(package.json 配置文件)。

初始化:npm init -y

npm规格,在项目跟目录中,必须提供一个叫做 package.json 的配置文件。,用来记录与项目有关的一些配置信息。

例如:

  • 项目的名称,版本号,描述等
  • 项目中都用到了那些包
  • 哪些包只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 那些包在开发部署时都需要用到

3.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包

可以运行 npm install 命令(或 npm i) 一次性安装所有的依赖包 。

执行改命令时看,npm 包管理工具会先读取 package.json 中的dependencies 节点。读取到记录的所有依赖包的名称和版本号之后,npm 包管理工具会把这些包一次性下载到项目中。

4. 卸载包

 npm uninstall 命令,卸载指定的包,相关的都没了

5. devDependencies 节点

里面存放的是 项目开发阶段才会用的包项目上线后不会用到

dependencies 节点:存放的是在 开发,上线中都要用到的

// 安装指定的包,并记录到 devDependencies 节点中

npm install 包名 --save-dev

简写npm i 报名 -D

6. 解决下包速度慢的问题 

切换 npm 的 下包镜像源(下包的服务器地址)

// 查看当前的下包镜像源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 将下包的镜像切换为淘宝镜像源

npm config set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 检测镜像源是否下载成功

npm config get registry

7. nrm包:快速查看和切换下包的镜像源

作用:为了方便切换下包的镜像源,可快速查看和切换下包的镜像源

//  通过 npm 包管理工具,讲 nrm 安装为全局可用的工具 

npm i nrm -g

// 查看所有可用的镜像源

nrm  ls

// 将下包的镜像源切换为 【taobao】:别名

nrm use taobao

8. 项目包 和 全局包

(1)项目包:

含义:被安装到项目的 node_modules 目录中的包,都是项目包。

项目包又分为:

  • 开发依赖包(被记录到 devDependencies 节点中的包,只在开发期间会用到)
  • 核心依赖包(被记录到 dependencies 节点中的包,在开发期间和项目上线之后都会用)npm

npm i 包名 -D           // 开发依赖包

npm i 包名                // 核心依赖包

(2)全局包: 

在执行 npm install 命令时,如果提供了 -g 参数,则会把包安装为全局包

默认安装到:C:Users\用户目录\AppData\Roaming\npm\node_modules 目录下

AppData:这层是隐藏的项目,需要点击查看,把隐藏的项目√上

npm i 包名 -g          // 全局安装指定包

npm uninstall 包名 -g          // 卸载 安装指定包

注意:

  • 只有工具性质的包,才有全局安装的必要性。因为它们提供了好用的终端命令。
  • 判断某个包是否需要全局安装后才能使用,可以参考官方提供的使用说明即可。

9. i5ting_toc包:可把 md 文档转为 HTML 页面的小工具,

//  将 i5ting_toc 安装为全局包

npm install -g i5ting_toc

// 调用 i5ting_toc ,轻松实现 md 转 html 的功能  【要切换到要转换的md路径】

i5ting_toc -f 要转换的md文件名 -o

七. 包的规范 和 发布包  

1. 包的规范:

一个规范的包,它的组成结构,必须符合以下3点要求:

  • 包必须以单独的目录而存在
  • 包的顶级目录下要必须包含package.json这个包管理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 中必须包含name,version,main这三个属性,分别代表包的名字版本号包的入口

2. 发布包 :

(1)初始化包的基本结构

  • 新建 (某某)文件夹,作为包的根目录
  •  在(某某)文件夹中,新建如下三个文件:

1. package.json(包管理配置文件)

{
  "name": "to_date",   // 包的名称
  "version": "1.0.0",   // 版本号
  "main": "index.js",   // 包的入口文件
  "description": "提供了格式化时间,HTMLEscape功能",   // 提示的描述信息
  "keywords": ["abb", "acc", "add"],   // 搜索的关键字
  "license": "ISC"   // 默认的开源许可协议
}

2. index.js(包的入口文件)

3. README.md(包的说明文档)

包含以下 6 项内容:安装方式、导入方式、格式化时间、转义HTML中的特殊字符、还原HTML 中的特殊字符、开源协议。

(2)发布包

1. 使用 nrm 包taobao 镜像 改为 npm 的官方服务器

2. npm 账号注册完后,在终端中执行 npm login 命令,依次输入用户名,密码,邮箱后,一次性密码,出现图片中的红框,即可登入成功 

 3. 将终端切换到包的根目录之后,运行 npm publish 命令,即可将包发布到 npm 上,(包名不能雷同)

(3)删除以发布的包 

 运行 npm unpublish 包名 --force 命令,即可从 npm 删除已发布的包

注意: 

  • npm unpublish 命令只能删除 72小时以内 发布的包
  • npm unpublish 删除的包,在 24小时内不允许重复发布
  • 发布包时要慎重,尽量不要往 npm 上发布没意义的包!

八. Express 

官方给出的概念::Express是基于Node.js 平台快速、开放、极简Web开发框架
通俗的理解::Express的作用和Node.js内置的 http模块类似,是专门用来创建Web服务器的Express的本质:就是一个npm 上的第三方包,提供了快速创建Web 服务器的便捷方法。
 

Express 的中文官网:http://www.expressjs.com.cn/

1. Express 的基本使用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 web 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3. 启动服务器
app.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1)监听 GET 请求

 (2)监听 POST 请求

 (3)把内容响应给客户端

 例如:

// 1.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2. 创建 web 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中间件
app.all('*', (req, res, next) => {
    console.log('正常连接');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处理跨域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GET')  // 只允许POST和GET
    next()  // 执行下一个中间件
})

// 4. 监听客户端的 GET 和 POST 请求,并向客户端响应具体的内容
app.get('/user', (req, res) => {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JSON 对象
     res.send({name: 'zs', age: 20, gender: '男'})
})

// app.post('/user', (req, res) => {
     // 调用 express 提供的 res.send() 方法,向客户端响应一个 文本字符串
    // res.send('请求成功')
// })


// 3. 启动服务器
app.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1、处理get请求参数 

(1)获取 URL 中携带的查询参数

通过 req.query 对象,可以访问到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的形式,发送到服务器的参数:

app.get('/', (req, res) => {
    // 通过 req.query 可以获取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查询参数
    // 注意:默认请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console.log(req.query);
    res.send(req.query)
})

 注意:默认请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2) 获取 URL 中的动态参数

通过 req.params 对象,可以访问到 URL 中,通过:匹配到的动态参数:

// 这里的【:id】是一个动态的参数
app.get('/user/:id', (req, res) => {
    // 通过 req.params 是动态匹配到的 URL 参数,默认也是一个空对象
    // 注意:默认请情况下,req.query 是一个空对象
    console.log(req.params);
    res.send(req.params)
})

访问方式:http://127.0.0.1:/user/吊毛

注意:后面可加多个参数

例如:/user/:id/:name

2、发送post请求与处理post请求参数

(1) 通过 req.query 对象,发送带参的POST请求:

//前台发带参请求:
//写法一:简写
export const Detai =(data)=>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age=${data}`,
method:'post'})

//写法二:
//export const Detai = (data)=>{
//    return request({
//       url:`http://127.0.0.1:8000/api/page?/age=${data}`,
//       method:'post'
//    })
//}

//后台拿数据
outer.post('/page', (req, res) => {
    // query参数
    console.log('query:',req.query);

})

(2)通过 req.params 对象,发送带出的POST请求:

//前台发带参请求:
export const Detai =(dat)=>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dat}`,
method:'post'})

// 后台
router.post('/page/:ab', (req, res) => { // :age 占位
    // 获取数据
    console.log('params:',req.params);

})

(3)通过绑定两个事件,来获取请求带的参数 

//前台请求方式
export const Detai = (dat)=>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method:'post',
data:dat})

//后台
router.post('/page', (req, res) => {
    let sum = ''
    req.on('data',value=>{
        sum += value
    })
    req.on('end',()=>{
        console.log('end',sum);
    })
})

(4)通过 body-parser  中间件,解析请求体。

了解body-parser详情       官网

作用:可以解析JSON、Raw、文本、URL-encoded格式的请求体。

用法:先在Express框架中安装,在 app.js 主文件 导入

注意事项:

  • 1.需要在路由模块【之前导入和注册解析类型】,才能通过获取req.body获取,
  • 2.也可以直接导入,注册到路由中,
    //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创建路由模块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 导入body-parser
    var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在注册解析类型
    router.use(bodyParser.json());
    // 解析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router.use(bodyParser.urlencoded());
    
    router.get('/static',(req,res)=>{
      .....................
    })

// 导入

var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在注册解析类型

app.use(bodyParser.json());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

  • ---bodyParser.json()--解析JSON格式,对象格式
  • ---bodyParser.raw()--解析二进制格式
  • ---bodyParser.text()--解析文本格式
  • ---bodyParser.urlencoded()--解析文本格式
//前台:
export const Detai =(dat)=>request({url:`http://127.0.0.1:8000/api/page`,method:'post',
data:dat})

//后台:
router.post('/page/', (req, res) => {

    // 通过 req.body 获取请求体中包含的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使用解析这个格式,要配置响应的中间件】
    const body = req.body
    console.log('body',body);

})

2. Express中通过fs读取图片,和下载图片

注意:路径哪里必须是 * 号,不能为其它】

读取图片:用 end()

下载图片:用 send()

//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导入 fs模块
const fs = require('fs')
// 创建 web服务器
const app = express()

// 【注意必须是 * 号,不能为其它】
app.get('*', (req, res) => {
    //屏蔽掉 favicon.ico
    if(req.url!=="/favicon.ico") 

	//设置响应头  设置允许跨域
	res.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fs.readFile('.' + req.url, (err, data) => {
        try {
            if(err) throw err;
            res.end(data);
        } catch {
            // console.log('未读到文件');
        }
    })

})
// 启动服务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3. 托管静态的资源 

(1)express.static()

express 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函数,叫做 express.static(),通过它,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创建一个静态资源服务器。

例如,通过如下代码就可以将 clock 目录下的图片、CSS文件、JavaScript文件对外开放访问了:

// 调用 express.static() 方法,对外提供静态资源
app.use(express.static('./clock'))

注意:

  • Express 在指定的静态目录中查找文件,并对外提供资源的访问路径。因此,存放静态文件的目录名可以不出现在URL中。
  • 如果要托管多个静态资源目录,请多次调用 express.static() 函数。
  • 访问静态资源文件时,express.static() 函数会根据目录的添加顺序查找所需的文件。

(2)挂载路径前缀 

如果希望在托管的静态资源访问路径之前,挂载路径前缀(可以自定义),则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

// 挂载【路径前缀】
app.use('/swj', express.static('./clock'))


// 把根目录下的upload_temp文件挂载
app.use('/', express.static('upload_temp'))

这样在访问 clock 目录里面的文件时,要在前加这个路径前缀

例:访问clock里的index.css文件时:http://127.0.0.1/swj/index.css

4. nodemon 自动重启项目

它能够帮我们监听项目文件的变动,带代码被修改后,nodemon 会自动帮我们重新启动项目

npm install -g nodemon    安装

nodemon 文件名             使用

5. Express 中的路由 

含义:在Express中,路由指的是 客户端的请求服务器处理函数 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Express中路由分为,请求的类型请求的URL地址处理函数,3 部分组成。

例:

// 匹配 GET 请求,且请求 URL 为 /swj
app.get('/swj', function(req, res){
    res.send('Hello World!')
})

(1). 模块化路由

为了方便对路由进行模块化的管理,Express 不建议将路由直接挂载到app 上,而是推荐将路由抽离为单独的模块。将路由抽离为单独模块的步骤如下:

  • 创建路由模块对应的.js 文件
  • 调用 express.Router() 函数创建路由对象
  • 向路由对象上挂载具体的路由
  • 使用 module.exports 向外共享路由对象
  • 使用 app.use() 函数注册路由模块

案例:

//这是路由模块

// 导入 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创建路由对象
var router = express.Router()

// 挂载具体的路由
router.get('/user/list', (req, res)=>{
    res.send('Get user list aaaa')
})

router.post('/user/add', (req, res)=>{
    res.send('post new user')
})

// 向外导出路由对象
module.exports = router
// 注册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导入路由模块
const user = require('./路由模块/user')
// 注册路由模块
app.use(user)
// 添加统一的访问前缀 /api
app.use('/ap', user)

app.listen(80, ()=>{
    console.log("http://127.0.0.1");
})

6. Express中间件 

作用: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一份 req 和 res。这样我们可以在上游的中间件中,统一为 reqres 对象添加自定义的属性或方法,供下游的中间件或路由进行使用

(1). 中间件格式

本质上就是一个 function 处理函,

app.get('/', (req, res, next) => { 
      next();
})

注意:

  • 中间件函数的形参列表中,必须包含 next 参数,而路由处理函数中只包含 req 和 res
  • 可以多次调用 app.use() 定义多个中间件。客户端请求服务器后,会按照中间件定义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例如:

 (2). next 函数的

作用:实现多个中间件连续调用的关键,它表示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3) 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客户端发起的任何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都会触发的中间件,叫做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通过调用app.use(中间件函数),即可定义一个全局生效的中间件,示例代码如下:

// 定义中间件函数
const mw = function(req, res, next){
    console.log('这是最简单的中间件函数');
    // 把流转关系,转交给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next()
}

// 将 mw 注册为全局生效的中间件
app.use(mw)


//__________________   简写

app.use((req, res, next) => {
    // 获取当前的时间戳,保存
    const time = Date.now()
    // 给 req 对象,挂载自定义属性,从而把时间共享给后面的所有路由
    req.startTime = time

    // 相当于放行
    next()
})

(4) 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不使用 app.use() 定义的中间件,叫做局部生效的中间件,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定义局部生效的中间件函数
const mw1 = (req, res, next)=>{
	console.log('调用了局部生效的中间件')
	next()
}
const mw2 = (req, res, next)=>{
	console.log('调用第二个局部中间件')
	next()
}


// 创建路由,上面“mw1” “mw2”中间件只在当前路由生效,
app.get('/', mw2, (req, res) => {
	res.send('Home page')
})

app.get('/user', (req, res) => {
	res.send('Home page user 目录')
})

app.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定义多次局部中间件: 

(5). 中间件的 5个使用注意事项 : 

  • 一定要在路由之前注册中间件
  • 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可以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进行处理
  • 执行完中间件的业务代码后,不要忘记调用 next() 函数
  • 为了防止代码逻辑混乱,调用 next() 函数后不要再写额外的代码
  • 连续调用多个中间件时,多个中间件之间,共享 req 和 res 对象

(6). 中间件的分类

 Express 官方把常见的中间件用法,分为5大类:

  • 应用级别的中间件:通过 app.use() 或 app.post() ,绑定到 app 实例上的中间件 
  • 路由级别的中间件: 绑定到 express.Router() 实例上的中间件,用法和应用级中间件没区别,只不过它是绑定到 router 实例上                                             
  • 错误级别的中间件:专门用来捕获整个项目中发生的异常错误,从而防止项目异常崩溃的问题   格式:必须要有4个形参,顺序从前到后分别为 (err, req, res, next)                                          
    app.get('/',(req,res)=>{                   
        throw new Error('服务器内容发发生了错误')   // 抛出一个自定义的错误
        res.send('Home page')                     // 因为上述抛出错误,这里不执行,服务端崩溃
    }) 
    
    app.use((err,req,res,next)=>{                 // 错误级别的中间件
        console.log('发生了错误', err.message);    // 在服务器打印错误信息
        res.send('aaaaaaa'+err.message)           // 向客户端响应错误相关的内容
        //next()                          // 这里可以不用调用
    })

    重点注意:错误级别的中间件必须注册在所有路由之后!

  • Express 内置的中间件:  自Express 4.16.0 版本开始,Express 内置了3个常用的中间件,极大的提高了Express项目的开发效率和体验:
    ①.express.static 快速托管静态资源的内置中间件,例如: HTML文件、图片、CSS样式            等 (无兼容性)                                                                                                                        ②. express.json解析JSON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仅在4.16.0+版本中可用)                ③. express.urlencoded解析URL-encoded格式的请求体数据(有兼容性,仅在4.16.0+版           本中可用)
                                              
    // 通过 express.json() 这个中间件,解析表单中的 JSON 格式的数据
    app.use(express.json())
    // 通过 express.json() 来解析 表单中的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
    app.use(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app.post('/user', (req, res) => {
        // 在服务器,可以使用 req.body 这个属性,来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 默认情况下,如果不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则 req.body 默认等于 undefined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app.post('/book', (req, res) => {
        // 在服务器端,可以通过 req.body 来获取 JSON 格式的表单数据和 url-encoded 格式的数据
        //默认情况下,打印 undefined,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 第三方的中间件: 非官方内置的,由第三方开发出来的。可以按需下载并配置第三方中间件。  例如:在[email protected]之前的版本中,经常使用 body-parser 这个第三方中间件,来解析请求体数据。实现步骤如下:                                                                                                       ① 运行 npm install body-parser 安装中间件                                                                               ② 使用 require 导入中间件                                                                                                         ③ 调用 app.use() 注册并使用中间件                                                                                                  
    // 导入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 body-parser
    const 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使用 app.use() 注册中间件
    app.use(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app.post('/user', (req, res)=>{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ok')
    })

     注意:Express 内置的 express.urlencoded 中间件,就是基于 body-parser 这个第三方中间件进一步封装出来的

  • 自定义中间件:手动模拟一个类似于 express.urlencoded 这样的中间件,来解析 post 提交到服务器的表单数据: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导入Node.js 内置的 querystring 模块:
    // 专门处理查询字符串,通过这个模块提供的 parse()函数,可以把查询字符串,解析成对象的格式
    const qs = require('querystring')
    
    app.use((req, res, next) => {
        // 1.定义字符串,存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体数据
        let str = ''
        // 2.监听 req 的 data 事件
        req.on('data', (chunk) => {
            str += chunk
        })
        // 2.监听 req 的 end 事件
        req.on('end', () => {
            // 在str 中存的数据是完整的请求体数据
            // console.log(str);
            
            const body = qs.parse(str)   // 把字符串格式的请求体数据,解析成对象格式
            req.body = body              // 将解析出来的请求体对象,挂载为 req.body 属性
            next()        
        })
    })
    
    app.post('/user', (req, res) => {
        console.log(req.body);
        res.send(req.body)
       
    })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

九. 使用 Express 写接口

1. 编写get接口 

// 导入express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 建立服务器实例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HHH = require('./模块/apiRouter')
app.use('/api',HHH) // 把路由模块,注册到 api 上

app.listen('80', ()=>{
    console.log('http://127.0.0.1');
})

//   -------------------------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配置解析表单数据的中间件
app.use(express.urlencoded({ extended: false }))

// 一定要在路由之前,配置 cors 这个中间件,解决接口跨域问题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app.use(cors())

const HHH = require('./模块/apiRouter')
app.use('/api', HHH) // 把路由模块,注册到 api 上

app.listen('80', () => {
    console.log('http://127.0.0.1');
})



// -------------------   模块     --------------------------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router = express.Router()

router.get('/get', (req, res) => {
    // 通过 req.query 获取客户端通过查询字符串,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
    const query = req.query
    
    res.send({    // 调用res.send()方法,向客户端响应处理的结果
        status: 0, //0 表示处理成功,1 表示处理失败
        msg: 'GET 请求成功!', //状态的描述
        data: query  // 需要响应给客户端的数据
    })
})

router.post('/post', (req, res) => {
    // 通过 req.body 获取请求体中包含的 url-encoded 格式的
    // 数据:【使用解析这个格式,要配置响应的中间件】
    const body = req.body

    res.send({
        status: 0,
        msg: 'POST 请求成功',
        data: body
    })
})

module.exports = router

2. 接口的跨域问题

解决接口跨域的方案主要有两种:

  •  CORS (主流的解决方案,推荐使用) 
  • JSONP (有缺陷,只支持 GET 请求)

使用 cors 中间件解决跨域问题 :cors 是 Express 的一个第三方中间件,通过安装,配置 cors中间件,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跨域问题。使用步骤:

  1. 运行 npm install cors 安装中间件
  2. 使用 const cors = require('cors') 导入中间件
  3. 在路由之前调用 app.use(cors()) 配置中间件

(1). 什么是 CORS

CORS的注意事项:

  1. CORS 主要在服务器进行配置,客户端浏览器无需做任何额外的配置,即可请求开启了 CORS 的接口。
  2. CORS 在浏览器中游兼容性,只有支持 XMLHttpRequest Level2 的浏览器,才能正常访问开启CORS 的服务端接口(例如:IE10+,Chrome4+,FireFox3.5+) 

(2). 跨域——cors相关的响应头

① 响应头部中携带一个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 ,

语法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允许访问该资源的外域URL> ||  *代表全部

例: 下面的字段值中只允许来自 http://itcast.cn 的请求: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http://itcast.cn' ) 

② 响应头部中的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默认情况下,CORS仅支持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如下的9个请求头:
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值仅限于text/plain、multipart/form-data、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三者之一)

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了额外的请求头信息,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对额外的请求头进行声明,否则这次请求会失败!
 

// 允许客户端额外向服务器发送 Content-Type 请求头和 X-Custom-Header 请求头

// 注意:多个请求头之间使用英文的逗号进行分割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 'Content-Type , X-Custom-Header ' )

响应头部中的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默认情况下,CORS 仅支持客户端发起 GET,POST,HEAD请求:

如果客户端希望通过PUT、DELETE等方式请求服务器的资源,则需要在服务器端,通过Access-Control-Alow-Methods来指明实际请求所允许使用的HTTP方法。

// 只允许 POST,GET,DELETE,HEAD 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POST , GET , DELETE , HEAD ')

// 允许所有的 HTTP 请求方法

res.setHeader(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 )
 

(3). cors 的简单请求与预检请求。

简单请求:

  1. 请求方式:GET、POST、HEAD三者之一
  2. HTTP头部信息不超过以下几种字段(9个范围内):无自定义头部字段、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DPR.Downlink、Save-Data、Viewport-Width、Width 、Content-Type (只有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预检请求: 

  1. 请求方式为GET、POST、HEAD之外的请求 Method类型
  2. 请求头中包含自定义头部字段
  3. 向服务器发送了application/json格式的数据
     

在浏览器与服务器正式通信之前,浏览器会先发送ОPTION请求进行预检,以获知服务器是否允许该实际请求,所以这一次的OPTION 请求称为“预检请求”。服务器成功响应预检请求后,才会发送真正的请求,并且携带真实数据。
 

区别:

简单请求: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只会发生一次请求。

预检请求: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会发生两次请求,OPTION预检请求成功之后,才会发起真正的请求。
 

(4). JSONP 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浏览器端通过<script>标签的src 属性,请求服务器上的数据,同时,服务器返回一个函数的调用。这种请求数据的方式叫做JSONP。

原理:客户端那边将请求方式设置为 jsonp ,浏览器会自动在代码里生成一 src标签,用于jsonp请求,请求结束,又会自动删除这个src标签

特点:

  • JSONP不属于真正的Ajax请求,因为它没有使用XMLHttpRequest这个对象。
  • JSONP仅支持GET请求,不支持POST、PUT、DELETE等请求。
     

如果项目中已经配置了CORS跨域资源共享,为了防止冲突,必须在配置CORS中间件之前声明JSONP的接口。否则JSONP接口会被处理成开启了CORS的接口。示例代码如下:
 

 编写 jsonp 接口

// 必须在配置 core 中间件之前,配置 JSONP 的接口

// ————————————————————————————— 服务端
app.get('/api/jsonp', (req, res)=>{
    // 1. 得到函数的名称
    const funcName = req.query.callback
    // 2. 定义要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对象
    const data = { name: 'zs', age: 22}
    // 3. 拼接出一个函数的调用
    const scriptStr = `${funcName}(${JSON.stringify(data)})`
    // 4. 把拼接的字符串,响应给客户端 <script> 标签进行解析执行
    res.send(scriptStr)
})


// ————————————————————————————  客户端
// 4. 为 jsonp 按钮绑定点击事件处理函数
$('#btnJSONP').on('click', function(){
    $.ajax({
        type:'get',
        url:'http://127.0.0.1/api/jsonp',
        dataType: 'jsonp',
        success: function(res){
             console.log(res);
        }
    })
})

十. ejs模块引擎 

定义:它是后台模板,可以把我们数据库和文件读取的数据显示到HTML页面上,它是一个第三方模块,需要通过 npm 安装

ejs - npm

node中使用:

ejs.renderFile(filename, data, options, function(err, str){

}) 

案例:

 let pathname = req.url;

if(pathname == '/login'){
     let msg = "数据库里面获取到的数据";
     let list = [
        {
            title:'111'
        },
        {
            title:'222'
        },
        {
            title:'333'
        },
        {
            title:'444'
        },
     ]
     ejs.renderFile('./views/login.ejs',{msg:msg, list:list},(err,data)=>{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
          res.end(data);
     })
}

 注意,下面这个文件后缀名为 .ejs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2>ejs 模板引擎: 登入页面</h2>

    <h3><%=msg%></h3>

    <ul>
        <%for(var i=0;i<list.length;i++){%>
            <li><%=list[i].title%></li>
        <%}%>
    </ul>
</body>
</html>

效果图:

十一、WebSocket通讯

安装包

/* 注意版本问题 */

// 后台:
npm i [email protected] 

// 前台:
npm i [email protected]
npm i [email protected]

案例:后台每隔几秒推送数据给前台

  • node后台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 创建服务。把express服务转化为node内置服务
    const server = require('http').Server(app)
     
    // 引入socket
    const io = require('socket.io')(server)
    
    let _socket = null
    
    // 通过递归方式每段时间调用,向前台推送数据
    function date_(){
        const time = Math.ceil(Math.random()*2000+1000)
        setTimeout(()=>{
            _socket.emit('aaa',time)
            date_()
        },time)
    }
    date_()
    
    io.on('connection',(socket)=>{
        console.log('用户已连接');
        _socket = socket
        // 触发aaa事件(自定义),把ok传递过去
        // socket.emit('aaa',sum)
    })
     
    
    server.listen(80, ()=>{
        console.log('express server runing at http://127.0.0.1');
    })
  • Vue
    /* 步骤一:main.js */
    
    import VueSocketIO from 'vue-socket.io'
    Vue.use( new VueSocketIO({  // 链接socket
      debug:true,
      connection:'127.0.0.1'
    }))
    
    
    /* 步骤二:在组件中配置sockets */
    export default {
      name: 'App',
      components: {
        HelloWorld
      },
      // 监听sockets事件
      sockets:{
        aaa(res){
          console.log('接收后台传递的数据',res);
        }
      }
    }

十二、文件切片上传

1、后台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 处理post数据,需要下载
// 实现文件上传
const uploader = require('express-fileupload')
// extname(数据)方法拿后缀名
const { extname, resolve } = require('path')
// existsSync:同步检测目录是否存在  appendFileSync:
const { existsSync, appendFileSync, writeFileSync } = require('fs')
const app = express()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 extended: true }))
app.use(bodyParser.json())
app.use(uploader())
app.use('/',express.static('upload_temp'))

const ALLOWED_TYPE = {
    'video/mp4': 'mp4',
    'video/ogg': 'ogg',
}

app.all('*', (req, res, next) => {
    console.log('正常连接');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处理跨域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OST,GET')  // 只允许POST和GET
    next()  // 执行下一个中间件
})

app.post('/upload_video', (req, res) => {
    // console.log('req.body', req.body);
    const { name, type, size, fileName, uploadSize } = req.body
    const { file } = req.files
    if (!file) {
        res.send({ code: 1001, msg: 'No file uploaded' })
        return
    }

    if (!ALLOWED_TYPE[type]) {
        res.send({ code: 2002, msg: '文件类型错误' })
        return
    }

    const filename = fileName + extname(name)  // 打印 1687427384438_a.mp4.mp4
    // resolve:路径拼接    __dirname:文件所在路径
    const filePath = resolve(__dirname, './upload_temp' + `/${filename}`)
    console.log('路径', filePath);

    // 后台存在文件,
    if (uploadSize !== '0') {
        // existsSync判断文件,若不存在。防止上传过程中手欠删除了
        if (!existsSync(filePath)) {
            res.send({ code: 1003, msg: '已经上传,但找不到文件,可能被删除' })
            return
        }
        // 目录文件存在,直接追加
        appendFileSync(filePath, file.data)
        res.send({
            code: 0,
            msg: 'appended',
            data: {
                video_url: 'http://localhost:8000/' + filename
            }
        })
        return
    }

    // 创建文件,并写入
    writeFileSync(filePath, file.data)

    res.send({
        msg: '创建文件',
        code: 0,
    })
})

app.listen(8000, () => {
    console.log('服务已启动:   http://127.0.0.1:8000');
})

2、前台

  • index.html
    <body>
        <p>
            <!-- 进度条标签 -->
            <progress id="uploadProgress" max="" value="0"></progress>
        </p>
        <p>
            <input type="file" id="video" value="选择视频">
        </p>
        <p>
            <span id="uploadInfo"></span>
        </p>
        <p>
            <button id="uploadBtn">上传视频</button>
        </p>
        
        <script src="https://unpkg.com/axios/dist/axios.min.js"></script>
        <script src="./src/app.js" type="module"></script>
    </body>
  •  app.js
    import { UPLOAD_INFO, ALLOWED_TYPE, CHUNK_SIZE, API } from './config.js'
    
        // 立即执行函数前后最好打个分号,因为打包时候可能会出现问题
        ; ((doc) => {
            const oProgress = doc.querySelector('#uploadProgress')
            const oUploader = doc.querySelector('#video')
            const oInfo = doc.querySelector('#uploadInfo')
            const oBtn = doc.querySelector('#uploadBtn')
    
            // 当前上传进度
            let uploadSize = 0;
    
            // 存放返回的视频
            let result = null
    
            const init = () => {
                bindEvent()
            }
    
            function bindEvent() {
                o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uploadVideo, false) // false:事件冒泡(默认)   true:捕获
            }
    
            async function uploadVideo() {
                const file = oUploader.files[0]
                console.log('类型判断',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file));
                console.log('执行', file);
                if (!file) {
                    oInfo.innerHTML = UPLOAD_INFO['NO_FILE']
                }
    
                // 判断是否为MP4或ogg类型
                if (!ALLOWED_TYPE[file?.type]) {
                    oInfo.innerHTML = UPLOAD_INFO['INVALID_TYPE']
                    return
                }
    
                // size:上传视频的大小
                const { name, type, size } = file
                const fileName = new Date().getTime() + '_' + name
                oProgress.max = size
                oInfo.innerHTML = ''
    
                while (uploadSize < size) {  // 上传大小 小于文件大小才进行切割
                    // file进行切割。
                    const fileChunk = file.slice(uploadSize, uploadSize + CHUNK_SIZE)
                    // console.log('fileChunk', fileChunk);
    
                    const formData = createFormData({ name, type, size, fileName, uploadSize, file: fileChunk })
                    try {
                        result = await axios.post(API.UPLOAD_VIDEO, formData);
                        // console.log('result', result.data);
                    } catch (e) {
                        oInfo.innerHTML = `${UPLOAD_INFO['UPLOAD_FAI']} (${e.message})`
                        return
                    }
                    uploadSize += fileChunk.size
                    oProgress.value = uploadSize
                }
    
                oInfo.innerHTML = UPLOAD_INFO['OK']
                oUploader.value = null
                console.log('result', result.data.data.video_url);
                createVideo(result.data.data.video_url)
            }
    
            function createFormData({ name, type, size, fileName, uploadSize, file }) {
                const fd = new FormData()
                fd.append('name', name)
                fd.append('type', type)
                fd.append('size', size)
                fd.append('fileName', fileName)
                fd.append('uploadSize', uploadSize)
                fd.append('file', file)
                return fd
            }
    
            // 创建视频标签
            function createVideo(src) {
                const oVide = document.createElement('video')
                oVide.contains = true
                oVide.autoplay = 'autoplay'
                oVide.width = '500'
                oVide.src = src
                document.body.appendChild(oVide)
            }
    
            init()
        })(document);
  • config.js
    export const UPLOAD_INFO = {
        'NO_FILE': '请选择文件',
        'INVALID_TYPE': '不支持改类型文件上传',
        'ok': '上传成功',
        'UPLOAD_FAI':'上传失败'
    }
    export const ALLOWED_TYPE = {
        'video/mp4': 'mp4',
        'video/ogg': 'ogg',
    }
    
    // 限制大小64kb    1024B == 1kb
    export const CHUNK_SIZE = 64 * 1024
    
    export const API = {
        UPLOAD_VIDEO:'http://127.0.0.1:8000/upload_vide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