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IP协议分析与子网转发
实验目的:1、理解IP协议数据报格式,IP数据包分片;
2、了解路由器在不同子网之间转发数据报,配置静态路由。
实验任务1、启动Wireshark软件,捕获IP数据报,分析数据报首部格式。
在自己机器上的命令提示符窗口,执行Ping命令:Ping 网关IP地址。
截图显示ping命令执行结果。
在Wireshark软件中,找到主机发往网关地址的任一IP数据报。
截图显示IP数据报首部信息,替换下图。
分析所选IP数据报的首部数据格式和内容,填写下表。
首部字段 | 显示内容 | 内容说明 |
版本 | Version: 4 | IPv4 |
首部长度 | Header Length: 20 bytes | 20字节 |
区分服务类型 |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 0x00 (DSCP 0x00: Default; ECN: 0x00: Not-ECT (Not ECN-Capable Transport)) | 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但实际上一直没有被使用过) 无值 |
数据报总长度 | Total Length: 1464 | 首部+数据=1464字节 |
分片标识 | Identification: 0x4a07 (18951) | 存储器计数器累加至18951 |
分片标志 | Flags: 0x02 (Don't Fragment) | 不能分片 |
分片的片偏移量 | Fragment offset: 0 | 无偏移 |
生存时间(跳数) | Time to live: 46 | 至多经过46个路由器 (即46跳) |
封装数据的协议 | Protocol: TCP (6) | 数据使用TCP协议 |
首部校验和 | Header checksum: 0x7963 [validation disabled] | 结果不为0,出错,丢弃 |
发送IP地址 | Source: 109.244.236.225 (109.244.236.225) | 发送IP地址为109.244.236.225 |
目的IP地址 | Destination: 10.106.30.150 (10.106.30.150) | 目的IP地址为10.106.30.150 |
发送IP地址类型(A、B、C): A
目的IP地址类型(A、B、C): A
实验任务2、启动Wireshark软件,捕获IP数据报,分析IP数据报分片
在自己机器上的命令提示符窗口,执行:ping –l 4500 网关IP地址
向网关IP地址发送长度为4500B的数据报。
截图显示ping命令执行结果,替换下图。
在Wireshark软件中,找到从你的主机向网关发送的3个分片IP数据报(Fragmented IP protocol)。
填写第1个分片IP数据报首部信息
首部字段 | 显示内容 | 内容说明 |
数据报总长度total length | Total Length: 236 | 首部+数据=236字节 |
分片标识号Identification | Identification: 0x19b4 (6580) | 存储器计数器累加至6580 |
分片标志位flags (第1位) | 0... .... = Reserved bit: Not set | 保留位 |
分片标志位flags(第2位) | .1.. .... = Don't fragment: Set | 不允许分片 |
分片标志位flags(第3位) | ..0. .... = More fragments: Not set | 没有分片 |
片偏移量Fragment offset | Fragment offset: 0 | 无偏移 |
发送IP地址 | Source: 10.106.30.150 (10.106.30.150) | 发送IP地址为10.106.30.150 |
目的IP地址 | Destination: 111.30.187.177 (111.30.187.177) | 目的IP地址为111.30.187.177 |
填写第2个分片IP数据报首部信息
首部字段 | 显示内容 | 内容说明 |
数据报总长度total length | Total Length: 52 | 首部+数据=52字节 |
分片标识号Identification | Identification: 0x4562 (17762) | 存储器计数器累加至17762 |
分片标志位flags (第1位) | 0... .... = Reserved bit: Not set | 保留位 |
分片标志位flags(第2位) | .1.. .... = Don't fragment: Set | 不允许分片 |
分片标志位flags(第3位) | ..0. .... = More fragments: Not set | 没有分片 |
片偏移量Fragment offset | Fragment offset: 0 | 无偏移 |
发送IP地址 | Source: 10.106.30.150 (10.106.30.150) | 发送IP地址为10.106.30.150 |
目的IP地址 | Destination: 109.244.236.225 (109.244.236.225) | 目的IP地址为109.244.236.225 |
填写第3个分片IP数据报首部信息
首部字段 | 显示内容 | 内容说明 |
数据报总长度total length | Total Length: 507 | 首部+数据=507字节 |
分片标识号Identification | Identification: 0x51ec (20972) | 存储器计数器累加至20972 |
分片标志位flags (第1位) | 0... .... = Reserved bit: Not set | 保留位 |
分片标志位flags(第2位) | .0.. .... = Don't fragment: Not set | 允许分片 |
分片标志位flags(第3位) | ..0. .... = More fragments: Not set | 没有分片 |
片偏移量Fragment offset | Fragment offset: 0 | 无偏移 |
发送IP地址 | Source: 10.106.30.150 (10.106.30.150) | 发送IP地址为10.106.30.150 |
目的IP地址 | Destination: 111.30.159.68 (111.30.159.68) | 目的IP地址为111.30.159.68 |
实验任务3:启动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设置主机A、B、C,设置路由器A、B、C(选Genetic),网络连接及IP配置如下图所示。
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用交叉线连接0或1 号接口。
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用光纤连接4或5号接口。
显示接口的连接号: 菜单栏 -Options -Preferences -interface选项卡里面
勾选Always Show Port Lables
实验任务4:按上图配置主机和路由器,并测试网络连通。
配置主机A、B、C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配置路由器A、B、C各个网络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
(所有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配置路由器A静态路由,在路由表中添加2条记录:
发往141.14.2.0网络 和 141.14.3.0 网络数据报的下一跳地址
截图显示配置后的路由表(router-A的CLE窗口)
配置路由器B静态路由,在路由表中添加2条记录:
发往141.14.1.0 网络 和 141.14.3.0 网络数据报的下一跳地址
截图显示配置后的路由表(router-B的CLE窗口)
配置路由器C静态路由,在路由表中添加2条记录:
发往141.14.2.0 网络 和 141.14.1.0 网络数据报的下一跳地址
截图显示配置后的路由表(router-C的CLE窗口)
在主机A的命令符窗口执行Ping命令,
ping 141.14.2.1(测试主机A与主机B是连通)
截图显示连通成功结果
在主机A的命令符窗口执行Ping命令,
Ping 141.14.3.1(测试主机A与主机C是连通)
截图显示连通成功结果
在主机B 的命令符窗口执行Ping命令,
Ping 141.14.3.1(测试主机B与主机C是连通)
截图显示连通成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