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些题,总结了一些知识点。
第四章 信息系统架构
第五章 软件工程
- 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
(1)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2)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描述的是用户的具体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系统需求。
(3)系统需求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等。 - 质量功能部署(QFD)是一种将用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它将软件需求分为三类,分别是常规需求、期望需求和意外需求。
- 需求分析有三个层次的模型,分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用实体联系图(E-R 图)表示数据模型; 用数据流图(DFD)表示功能模型; 用状态转换图(STD)表示行为模型。
- 需求变更控制过程的排序:
识别问题–>问题分析和变更描述–>变更分析和成本计算–>变
更实现–>修改后的需求 - 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方法给出一组帮助系统分析人员产生功能规约的原理与技术,其建立模型的核心是数据字典。围绕这个核心,有 3 个层次的模型,分别是:
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也称为状态模型)。
- OOA 基本步骤:确定对象和类;确定结构;确定主题;确定
属性;确定方法。 - 系统需求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
非功能需求和约束等。 - UML 中主要有依赖关系、泛化关系、关联关系、实现关系等关系。其中,实现关系是类之间的语义关系,一个类指定了由另一个类保证执行的契约。
- PAD 是一种改进的图形描述方式,可以用来取代程序流程图,
比程序流程图更直观,结构更清晰。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和描述自顶向下的历史和过程。 - 交互图展现了一种交互,它由一组对象或参与者以及它们之
间可能发送的消息构成。交互图专注于系统的动态视图 - 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也称为设计视图,它表示了设计模型中在架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即类、子系统、包和用例实现的子集
- 结构化设计(SD)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它以 SRS 和 SA阶段所产生的 DFD 和数据字典等文档为基础,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 常用的 OOD 原则包括:
单职原则:设计功能单一的类。本原则与结构化方法的高内聚原则是一致的。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替换父类。
依赖倒置原则: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
组合重用原则:要尽量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重用目的。
迪米特原则(最少知识法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本原则与结构化方法的低耦合原则是一致的。 - 构件图描述一个封装的类和它的接口、端口,以及由内嵌的构件和连接件构成的内部结构。
- 确认测试主要用于验证软件的功能、性能和其他特性是否与用户需求一致
- 回归测试的目的是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变更部分的正确性和对变更需求的符合性,以及软件原有的、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
- 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
- 软件发布管理和交付,创建特定的交付版本,完成此任务的关键是软件库。
- 程序设计风格包括 4 个方面: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语句结构和输入/输出方法。
- 集成测试的技术依据是软件概要设计文档
- 在部署原则中提到两大部署方式为蓝绿部署和金丝雀部署。
(1)蓝绿部署是指在部署的时候准备新旧两个部署版本,通过域名解析切换的方式将用户使用环境切换到新版本中,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将用户环境切回旧版本,并对新版本进行修复和调整。
(2)金丝雀部署是指当有新版本发布的时候,先让少量用户使用新版本,并且观察新版本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出现
问题,就及时处理并重新发布;如果一切正常,就稳步地将新版本适配给所有的用户。 - 组织管理:包括过程管理、人员能力管理、组织资源管理、过程能力管理能力子域,对软件组织能力进行综合管理。
- 第 2 级项目规范级特征:项目依据选择和定义管理规范,执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基础过程;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为项目活动提供支持保障工作。
第六章 数据工程
- 一般来说,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检测和数据修正 3 个步骤
- 数据挖掘流程一般包括确定分析对象、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结果评估与结果应用 5 个阶段。
数据挖掘常见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总结、关联分析、分类和预测、聚类分析和孤立点分析。 - ,数据服务主要包括数据目录服务、数据查询与浏览及下载服务、数据分发服务。
- 数据集成就是将驻留在不同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使得用户能以透明的方式访问数据。
- 存储介质的类型主要有磁带、光盘、磁盘、内存、闪存、云存储等
- 资源调度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添加或删除存储节点,编辑存储节点的信息,设定某类型存储资源属于某个节点,或者设定这些资源比较均衡地存储到节点上。它包含存储控制、拓扑配置以及各种网络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网桥等的故障隔离。
- 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即 RPO(恢复点目标)和RTO(复时间目标),其中 RPO 表示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 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 当前最常见的数据备份结构可以分为四种:DAS 备份结构、基于 LAN 的备份结构、LAN-FREE 备份结构和 SERVER-FREE 备份结构。DAS 备份结构将备份设备(RAID 或磁带库)直接连接到备份服务器上。
- 常见的备份策略主要有三种:完全备份、差分备份和增量备份。
- 根据容灾系统保护对象的不同,容灾系统分为应用容灾和数据容灾两类。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容灾不是简单备份。
- 客观存在的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例,而同一类型实
例的抽象称为实体,如学生实体(学号、系名、住处、课程、成绩)、教师实体(工作证号、姓名、系名、教研室、职称)。实体是同一类型实例的共同抽象,不再与某个具体的实例对应。相比较而言,实例是具体的,而实体则是抽象的。 - 逻辑模型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模型的数据结构,目前主要的数据结构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其中,关系模型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种逻辑数据模型。
根据模型 应用的目的不同 ,可以将数据模型划分为 3 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的基本元素:实体、属性、域、键、关联。
真正实现在数据库存放的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命名、确定字段类型和编写必要的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等。 - 数据标准化具体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确定数据需求:将产生数据需求及相关的元数据、域值等文件。
(2)制定数据标准:要处理“确定数据需求"阶段提出的数据需求。如果现有的数据标准不能满足该数据需求,可以建议制定新的数据标准,也可建议修改或者封存已有数据标准。
(3)批准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机构对提交的数据标准建议、现行数据标准的修改或封存建议进行审查一经批准,该数据标准将扩充或修改数据模型。
(4)实施数据标准:在各信息系统中实施和改进已批准的数据标准。 -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 数据质量评价过程:
- WSDL 一种基于 XML 格式的关于 Web 服务的描述语言。
- 二维数据可视化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 SOAP 为消息传递的协议:规定了 Web Services 间传递信息的方式。
- 把数据密级划分为 5 个等级,分别是 L1(公开)、L2(保密)、L3(机密)、L4(绝密)和L5(私密)。
- 数据脱敏原则主要包括算法不可逆原则、保持数据特征原则、保留引用完整性原则、规避融合风险原则、脱敏过程自动化原则和脱敏结果可重复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