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下载好Android源代码工程后,我们通常是在Android源代码工程目录下执行make命令,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就可以得到Android系统镜像system.img了。以后如果我们修改了Android源代码中的某个模块或者在Android源代码工程新增一个自己的模块,是不是还是执行make命令呢?答案是否定的,Google为我们准备了另外的命令来支持编译单独的模块,以及重新打包system.img的命令。在继续学习Android源代码之前,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命令吧。
一. 首先在Android源代码目录下的build目录下,有个脚本文件envsetup.sh,执行这个脚本文件后,就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工具:
USER-NAME@MACHINE-NAME:~/Android$ . ./build/envsetup.sh
注意,这是一个source命令,执行之后,就会有一些额外的命令可以使用:
- croot: Changes directory to the top of the tree.
- m: Makes from the top of the tree.
- mm: Builds all of the modules in the current directory.
- mmm: Builds all of the modules in the supplied directories.
- cgrep: Greps on all local C/C++ files.
- jgrep: Greps on all local Java files.
- resgrep: Greps on all local res/*.xml files.
- godir: Go to the directory containing a file.
这些命令的具体用法,可以在命令的后面加-help来查看,这里我们只关注mmm命令,也就是可以用它来编译指定目录的所有模块,通常这个目录只包含一个模块。
二. 使用mmm命令来编译指定的模块,例如Email应用程序:
USER-NAME@MACHINE-NAME:~/Android$ mmm packages/apps/Email/
编译完成之后,就可以在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app目录下看到Email.apk文件了。Android系统自带的App都放在这具目录下。另外,Android系统的一些可执行文件,例如C编译的可执行文件,放在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bin目录下,动态链接库文件放在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lib目录下,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lib/hw目录存放的是硬件抽象层(HAL)接口文件,后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会陆续提及到,敬请关注。
三. 编译好模块后,还要重新打包一下system.img文件,这样我们把system.img运行在模拟器上时,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程序了。
USER-NAME@MACHINE-NAME:~/Android$ make snod
四. 参照
Ubuntu上下载、编译和安装Android最新源代码一文介绍的方法运行模拟器:
USER-NAME@MACHINE-NAME:~/Android$ emulator
这样一切就搞定了。
或者:1 source build/envsetup.sh 2 lunch 3 cd /android4.0/packages/app/Contacts 4 mm 编译全部app mmm 只编译当前app 5 make snod
网上的资料对于andorid的最新代码有的已经过时,或者有错误,这份文档本人亲自实验,保证可行。另本人没有使用eclipse的习惯,所以并没有做eclipse的相关配置。
编译环境:ubuntu9.10,widnows平台目前不被支持。
1)安装必要的软件环境
官方推荐的就是上面这些,如果在编译过程中发现某些命令找不到,就apt-get它。可能需要的包还有: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文档说如果用sun-java6-jdk可出问题,得要用sun-java5- jdk。经测试发现,如果仅仅make(make不包括make sdk),用sun-java6-jdk是没有问题的。而make sdk,就会有问题,严格来说是在make doc出问题,它需要的javadoc版本为1.5。
因此,我们安装完sun-java6-jdk后最好再安装sun-java5-jdk,或者只安装sun-java5-jdk。这里sun-java6-jdk和sun-java5-jdk都安装,并只修改javadoc.1.gz和javadoc。因为只有这两个是make sdk用到的。这样的话,除了javadoc工具是用1.5版本,其它均用1.6版本:
修改javadoc的link
2)设置环境变量
在.bashrc中新增或整合PATH变量,如下:
#java 程序开发/运行的一些环境变量
保存后,同步更新:
3)安装repo(用来更新android源码)
创建~/bin目录,用来存放repo程序,如下:
并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在第2步中已经加入
下载repo脚本并使其可执行:
4)初始化repo
repo是android对git的一个封装,简化了一些git的操作。
创建工程目录:
在此过程中需要输入名字和email地址。初始化成功后,会显示:
在~/android下会有一个.repo的隐藏目录。
5)同步源代码
这一步要很久很久
6)编译android源码,并得到~/android/out目录
这一过程很久
7)在模拟器上运行编译好的android
增加环境变量
在.bashrc中新增环境变量,如下
#java 程序开发/运行的一些环境变量
最后,同步这些变化:
最后进入android桌面,就说明成功了。
8)编译模块
android中的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单独编译,编译后要重新生成system.img
在源码目录下执行
$ . build/envsetup.sh (.后面有空格)
就多出一些命令:
可以加—help查看用法
我们可以使用mmm来编译指定目录的模块,如编译联系人:
$ mmm packages/apps/Contacts/
编完之后生成两个文件:
out/target/product/generic/data/app/ContactsTests.apk
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app/Contacts.apk
可以使用
重新生成system.img,再运行模拟器
9)编译SDK
直接执行make是不包括make sdk的。make sdk用来生成SDK,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与源码同步的SDK来开发android了。
a)修改/frameworks/base/include/utils/Asset.h
‘UNCOMPRESS_DATA_MAX = 1 * 1024 * 1024’ 改为 ‘UNCOMPRESS_DATA_MAX = 2 * 1024 * 1024’
原因是eclipse编译工程需要大于1.3M的buffer;
b)编译ADT。
由于本人不使用eclipse,所以没有进行这步;
c)执行make sdk。
注意,这里需要的javadoc版本为1.5,所以你需要在步骤1中同时安装sun-java5-jdk
$ make sdk
编译很慢。编译后生成的SDK存放在out/host/linux-x86/sdk/,此目录下有android-sdk_eng.xxx_linux- x86.zip和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目录。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就是 SDK目录
实际上,当用mmm命令编译模块时,一样会把SDK的输出文件清除,因此,最好把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移出来
此后的应用开发,就在该SDK上进行,所以把7)对于~/.bashrc的修改注释掉,增加如下一行:
export PATH=${PATH}:~/android/out/host/linux-x86/sdk/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tools
注意要把xxx换成真实的路径;
d)关于环境变量、android工具的选择
目前的android工具有:
A、我们从网上下载的SDK,如果你下载过的话( tools下有许多android工具,lib/images下有img映像)
B、我们用make sdk编译出来的SDK( tools下也有许多android工具,lib/images下有img映像)
C、我们用make编译出来的out目录( tools下也有许多android工具,lib/images下有img映像)
那么我们应该用那些工具和img呢?
首先,我们一般不会用A选项的工具和img,因为一般来说它比较旧,也源码不同步。其次,也不会用C选项的工具和img,因为这些工具和img没有经过SDK的归类处理,会有工具和配置找不到的情况;事实上,make sdk产生的很多工具和img,在make编译出来out目录的时候,已经编译产生了,make sdk只是做了copy而已。
e)安装、配置ADT
略过;
f)创建Android Virtual Device
编译出来的SDK是没有AVD(Android Virtual Device)的,我们可以通过android工具查看:
$ android list
创建AVD:
$ android create avd -t 1 -n myavd
可以android –help来查看上面命令选项的用法。创建中有一些选项,默认就行了
再执行android list,可以看到AVD存放的位置
以后每次运行emulator都要加-avd myavd或@myavd选项:
$ emulator -avd myavd
10)编译linux内核映像
a)准备交叉编译工具链
android代码树中有一个prebuilt项目,包含了我们编译内核所需的交叉编译工具。
b)设定环境变量
增加如下两行:
保存后,同步变化:
c)获得合适的内核源代码
$ cd ~/android
获得内核源代码仓库
显示
* android-2.6.27
说明你现在在android-2.6.27这个分支上,也是kernel/common.git的默认主分支。
显示所有head分支:
显示
我们已经工作在android-goldfish-2.6.29分支上了。
d)设定交叉编译参数
打开kernel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把CROSS_COMPILE指向刚才下载的prebuilt中的arm-eabi编译器
CROSS_COMPILE ?= arm-eabi-
把
这一行注释掉,并且添加一个空的LDFLAGS_BUILD_ID定义,如下:
LDFLAGS_BUILD_ID =
e)编译内核映像
f)测试生成的内核映像
$ emulator -avd myavd -kernel ~/android/kernel/arch/arm/boot/zImage http://source.android.com/source/downloading.html
编译环境:ubuntu9.10,widnows平台目前不被支持。
1)安装必要的软件环境
官方推荐的就是上面这些,如果在编译过程中发现某些命令找不到,就apt-get它。可能需要的包还有: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文档说如果用sun-java6-jdk可出问题,得要用sun-java5- jdk。经测试发现,如果仅仅make(make不包括make sdk),用sun-java6-jdk是没有问题的。而make sdk,就会有问题,严格来说是在make doc出问题,它需要的javadoc版本为1.5。
因此,我们安装完sun-java6-jdk后最好再安装sun-java5-jdk,或者只安装sun-java5-jdk。这里sun-java6-jdk和sun-java5-jdk都安装,并只修改javadoc.1.gz和javadoc。因为只有这两个是make sdk用到的。这样的话,除了javadoc工具是用1.5版本,其它均用1.6版本:
修改javadoc的link
2)设置环境变量
在.bashrc中新增或整合PATH变量,如下:
#java 程序开发/运行的一些环境变量
保存后,同步更新:
3)安装repo(用来更新android源码)
创建~/bin目录,用来存放repo程序,如下:
并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在第2步中已经加入
下载repo脚本并使其可执行:
4)初始化repo
repo是android对git的一个封装,简化了一些git的操作。
创建工程目录:
在此过程中需要输入名字和email地址。初始化成功后,会显示:
在~/android下会有一个.repo的隐藏目录。
5)同步源代码
这一步要很久很久
6)编译android源码,并得到~/android/out目录
这一过程很久
7)在模拟器上运行编译好的android
增加环境变量
在.bashrc中新增环境变量,如下
#java 程序开发/运行的一些环境变量
最后,同步这些变化:
最后进入android桌面,就说明成功了。
8)编译模块
android中的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单独编译,编译后要重新生成system.img
在源码目录下执行
$ . build/envsetup.sh (.后面有空格)
就多出一些命令:
可以加—help查看用法
我们可以使用mmm来编译指定目录的模块,如编译联系人:
$ mmm packages/apps/Contacts/
编完之后生成两个文件:
out/target/product/generic/data/app/ContactsTests.apk
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app/Contacts.apk
可以使用
重新生成system.img,再运行模拟器
9)编译SDK
直接执行make是不包括make sdk的。make sdk用来生成SDK,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与源码同步的SDK来开发android了。
a)修改/frameworks/base/include/utils/Asset.h
‘UNCOMPRESS_DATA_MAX = 1 * 1024 * 1024’ 改为 ‘UNCOMPRESS_DATA_MAX = 2 * 1024 * 1024’
原因是eclipse编译工程需要大于1.3M的buffer;
b)编译ADT。
由于本人不使用eclipse,所以没有进行这步;
c)执行make sdk。
注意,这里需要的javadoc版本为1.5,所以你需要在步骤1中同时安装sun-java5-jdk
$ make sdk
编译很慢。编译后生成的SDK存放在out/host/linux-x86/sdk/,此目录下有android-sdk_eng.xxx_linux- x86.zip和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目录。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就是 SDK目录
实际上,当用mmm命令编译模块时,一样会把SDK的输出文件清除,因此,最好把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移出来
此后的应用开发,就在该SDK上进行,所以把7)对于~/.bashrc的修改注释掉,增加如下一行:
export PATH=${PATH}:~/android/out/host/linux-x86/sdk/android-sdk_eng.xxx_linux-x86/tools
注意要把xxx换成真实的路径;
d)关于环境变量、android工具的选择
目前的android工具有:
A、我们从网上下载的SDK,如果你下载过的话( tools下有许多android工具,lib/images下有img映像)
B、我们用make sdk编译出来的SDK( tools下也有许多android工具,lib/images下有img映像)
C、我们用make编译出来的out目录( tools下也有许多android工具,lib/images下有img映像)
那么我们应该用那些工具和img呢?
首先,我们一般不会用A选项的工具和img,因为一般来说它比较旧,也源码不同步。其次,也不会用C选项的工具和img,因为这些工具和img没有经过SDK的归类处理,会有工具和配置找不到的情况;事实上,make sdk产生的很多工具和img,在make编译出来out目录的时候,已经编译产生了,make sdk只是做了copy而已。
e)安装、配置ADT
略过;
f)创建Android Virtual Device
编译出来的SDK是没有AVD(Android Virtual Device)的,我们可以通过android工具查看:
$ android list
创建AVD:
$ android create avd -t 1 -n myavd
可以android –help来查看上面命令选项的用法。创建中有一些选项,默认就行了
再执行android list,可以看到AVD存放的位置
以后每次运行emulator都要加-avd myavd或@myavd选项:
$ emulator -avd myavd
10)编译linux内核映像
a)准备交叉编译工具链
android代码树中有一个prebuilt项目,包含了我们编译内核所需的交叉编译工具。
b)设定环境变量
增加如下两行:
保存后,同步变化:
c)获得合适的内核源代码
$ cd ~/android
获得内核源代码仓库
显示
* android-2.6.27
说明你现在在android-2.6.27这个分支上,也是kernel/common.git的默认主分支。
显示所有head分支:
显示
我们已经工作在android-goldfish-2.6.29分支上了。
d)设定交叉编译参数
打开kernel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把CROSS_COMPILE指向刚才下载的prebuilt中的arm-eabi编译器
CROSS_COMPILE ?= arm-eabi-
把
这一行注释掉,并且添加一个空的LDFLAGS_BUILD_ID定义,如下:
LDFLAGS_BUILD_ID =
e)编译内核映像
f)测试生成的内核映像
$ emulator -avd myavd -kernel ~/android/kernel/arch/arm/boot/zImage http://source.android.com/source/download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