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标准无处不在,悄然规范着方方面面:从确保食品安全的食品标准,到指导医疗服务的医疗标准,再到维护信息安全的信息安全标准。这一系列标准构成了社会运行的基石,而当我们转至数据治理领域时,数据标准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数据标准,通过对数据定义、分类、格式、编码、名称、归属部门等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跨业务系统的数据能够被一致理解和应用。成功实施数据标准后:
- 建立统一的数据语言;
- 减少不一致和重复;
- 提高数据可用性、可访问性和可理解性。
尽管数据标准的价值显而易见,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
- 数据需求很难定义,会随着业务和技术需求的发展而变化;
- 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导致访问和使用数据困难;
- 现有工具间缺乏互操作性,限制了数据的整合与利用。
鉴于此,软信天成总结了数据标准建设的五大关键步骤,助力企业克服挑战,高效推进数据标准建设:
一、数据标准规划
明确标准定义范围、业务需求、优先策略等,并借鉴行业内成熟的实践经验,制定数据标准的框架体系、分类规划以及实施路径。
1、标准定义范围
理论上,数据标准定义范围涵盖系统内的所有数据。但考虑到成本效益与实用性,重点通常放在那些需要在不同系统间进行交换和共享的数据上,也包括用户和系统间需共享的数据。
2、业务需求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和使用场景,明确业务部门当下的主要问题和对数据标准的期望。
3、系统现状调研
深入了解现有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和业务规则等,确保标准建设与实际系统相匹配。
二、数据标准设计
在构建了数据标准框架体系并完成分类规划后,详细定义数据标准,涵盖数据标准的主题、信息项、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规则等关键要素。
示例如下:
定义主题:确定对企业运营有用的数据资源,如客户、员工、产品、财务等数据。
定义数据类型:将字段归类,如姓名字段是一个字符串值,电话号码是一个数值等。
定义数据长度:限制字段最大值和最小值。例如,电话号码不能超过11个数字。
定义值域:从一组特定值中选取的字段,定义其值域。例如,客户年龄必须在18到50之间的数字,性别必须是男性或女性等。
三、数据标准评审发布
向相关部门(如数据管理、业务部门)征询意见,根据评审反馈,分析并修改数据标准,确保满足业务和技术的双重需求。而后通过正式渠道发布数据标准,组织培训,确保各部门人员理解并遵循新标准。
四、连接并激活技术堆栈中的数据标准
在启动数据标准计划的过程中,最具挑战性同时也最为核心的一环,在于将这些标准无缝嵌入到我们团队广泛使用的技术生态系统中。
企业内往往部署了多样化的仪表盘、ETL工具、数据清洗工具以及各类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然而,这些工具间普遍存在的孤岛现象和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流语言,严重阻碍了数据的顺畅共享与高效协同。
为了打破这一壁垒,软信天成建议,通过一个成熟的数据标准管理平台,统一数据语言,加强工具间的数据共享。一个专门为数据标准设计的工具,如软信数据标准管理能够提供以下关键功能:
无代码连接器:将标准应用于数据输入、输出或在工具之间来回移动;
数据标准定义:管理数据资产的分类标准、业务词汇,支持手动编辑、文件导入等多种方式维护,支持进行业务、技术和管理属性的模型定义与维护;
数据标准映射:智能化构建业务元数据与技术元数据的映射关系;
数据字典管理:统一企业的代码体系,建立全企业范围内通用的数据一致性标准;
数据标准分析:监控和分析数据标准的应用状态、覆盖率、使用率等,推动持续改进。
五、数据标准维护
在应用数据标准后,需对其定期进行监控,根据需要调整和更新数据标准,保持标准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通过上述步骤,企业可以逐步建立数据标准,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如有需要欢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