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中山一院:华南第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 IT 基础架构转型实践

百年老院,立院为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 1910 年,由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发展而来。目前,中山一院已发展为一家位于国内一流前列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蝉联 2018、2019 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第六、华南第一。

在本期视频中,我们请到了中山一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张武军分享中山一院信息化建设经验与未来规划,以及中山一院为何选择超融合作为 IT 基础架构转型升级的技术路线。

中山一院:华南第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 IT 基础架构转型实践

以下为采访实录:

请您介绍一下中山一院的发展历史与建设情况。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的张武军。我所在的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 1910 年。中山大学的医科是中国西医的发源地,至今已经有 186 年的历史。

我们医院是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龙头单位,由院本部、东院、南沙医院、惠亚医院四个部分组成。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是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是首批委省共建的综合类国家医学区域的中心,是全国 12 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试点医院之一。

目前有国家重点学科 5 个,国家重临床重点专科 30 个,位居中国医院的前列,并且长期稳居复旦排行榜的前列。

请您介绍一下中山一院的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秉承着流程无纸化,业务智能化、管理精益化、服务人性化,院区同质化、安全常态化的六化原则。在建设上我们考虑的是顶层规划先行,并且有长期的投入保障,并且有一个复合型的团队来建设。

通过以评促建,横向协同,纵向深化,来促进我们智慧医疗的发展,希望建设领先型的智慧医院,实现全院系统的信息化、数据云化和智能化。

请您介绍一下中山一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历史应该是历经了三次变革,四个阶段。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 1984 年,在发展中不断的成长跟突破。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应用的阶段,从收费类的单机应用到各种临床系统的全面建设。

2012 年开始从电子化向信息集成化转变,建设重点从电子化过渡为信息集成平台。

2017 年响应国家号召,开始探索智慧医院建设进入第三阶段,应用整合阶段,基本实现了全院信息的互联互通。

第4阶段开始区域整合与智慧医疗。从 2020 年开始,重点发展了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与区域医疗。

请您介绍一下中山一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我们以智慧医院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不忘初心,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保障临床,坚持以临床一线为核心,加大医院信息化覆盖度,实现了门诊住院一体化。依托区域信息平台跟开放远程平台,推进了优质资源上下贯通。

第二点以人为本,构建有温度的智慧服务,为打造一流的国家医学中心,引领疑难重症的能力提升,同步启动了疑难重症提升的信息化的体系建设,构建了华南地区综合医院灾难救治的体系。

第三个方面,通过基建加数据赋能,助力精细化运营管理,加大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推进力度。通过员工 360 展示平台,业财一体化,物联网智慧后勤,实现了人财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尤其是搭建了可靠的云数据框架,建立了 ITIL 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技术资源全方位监控,闭环管理。通过立标准,控质量、提效率、强交互、做分析、促应用、保安全 7 个步骤为核心的规划,实现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治理。

第四个方面,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提升了一线团队的核心战斗力,打造医-管-信 MDT 人才梯队。

请您介绍一下中山一院在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作为信息数据中心十四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我们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

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叫“755533”,希望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实现:

  • 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七级

  • 互联互通标准成熟度测试五级乙等

  • 智慧服务分级评价五级

  • 智慧管理评价五级

  • 医院安全等级保护达到三级

  • 医院分级管理达到三级要求

我们统称为“755533”。

中山一院为何考虑超融合架构?

在2017年我们开始全面推行智慧医院建设以后,面临的各种压力,尤其是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各种需求的井喷,业务信息业务不断的推陈出新,对我们要求的基础算力,资源需求快速增长。

基于这些临床业务的需求,第一个我们希望能够业务需求能够按需投资快速上线;第二个,我们希望我们的 IT 基础架构的运维相对简单,减少这一个运维的压力;第三个我们希望降低采购成本。

2017 年的时候,我们团队从传统架构向超融合架构、向云化架构考虑。2018 年我们开始试用,尝试发展超融合,到目前我们的虚机有875台。我们发现超融合架构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满足我们的一些要求:

第一个,我们经过比对测试以后,超融合架构比我们传统架构相对的更加简单,相对比较容易使用,减少了我们日常管理的运维,符合我们刚刚提的要求。

第二点,它有一个好处,弹性扩容相对比较好,尤其在资源调配方面,能够应对突发业务的需求,并且上线时间相对比较短。

同时在经济上,通用硬件代替了专用硬件,选择的灵活度提升,成本相对可控,满足了我们刚刚提的这三个要求。另外,超融架构也能减少我们机房使用的空间,减少我们的用电量。

中山一院从哪些方面评估超融合厂商?为何选择 SmartX?

我们医院在选择超融合产品,还有厂家的评估方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希望第一点,它的产品能够稳定可靠;第二个希望它易用性比较好,能够简化我们的运维;第三点我们考虑希望专业能力比较强,能够本地化,然后快速响应服务。

当时的确市场上有几十个这种类型的产品的推荐,但是我们为什么当时会选用 SmartX 这个产品?

第一个应该是说 SmartX 的专业能力跟销售也是非常的积极热忱,打动了我们。当时我们就先从尝试开始,从尝试开始来先试一试,我们发现 SmartX 这个产品还是相对稳定,我们现在有一个容量用到 90%了,它还稳定。第二个,他们也的确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到了本地化的快速响应,也做了及时的专业性的调整,不断的融合我们业务技术发展的需求。

这是我们对一个好的厂商和产品选择的评估。

中山一院将哪些业务系统部署在 SmartX 超融合架构上?

我们首先跑一些我们认为需要按需投资的,像互联网医院,它的刚开始的业务量不是很大,我们是 2018 年开始尝试做互联网医院,但是疫情以后它一个井喷,这个业务也符合我们当时的建设,所以它在这一个操作和业务上非常的好,它能快速的上线,能够应对我们业务的需求。

我们逐渐把我们的行政、后勤、科研、教学管理体系逐渐都在超融合架构上跑, 并且我们也开始把我们的临床业务,VTE,CDSS 的业务也开始逐渐使用超融合。

对 SmartX 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感受?

应该是说我们从 2018 年开始接触,现在我们已经部署了 300 多台超融合的虚机,一年多全面启用,SmartX 这个产品,我们有几个体会:第一个应该是全面部署一年多来,产品是非常稳定的,并且部署后没发现什么大的问题;第二个相对其他的产品来说,性价比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国产化程度比较高;第三点,它的本地化程度,还有专业服务,主动巡检,响应度比较好;第四个真正的是减少了我们的机房空间,简化了运维。

未来几年我们医院在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我们随着多园区的建设,机房可能会达到 3000 平方。那么我们在这一个底层资源池的融合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超融合技术,通过超融合技术的资源池融合,我们能提升我们的云化能力,能够提升为临床服务的能力。

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业务逐渐会跑在 SmartX 的超融合架构上。

点击链接,下载 SmartX 医疗行业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白皮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