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有多种表现形式。与其语义密不可分 。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科学的组织和存储、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
数据定义功能 |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
数据操纵 |
数据库运行 |
数据库建立与维护 |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数据库系统特征 |
数据整体结构化 |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
数据独立性高 |
数据安全性保护、完整性保护、并发控制、故障恢复 |
数据模型
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模型 | 组成 |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
概念模型 | 信息世界的建模 | 实体、属性、码、实体型、实体集、联系(1-1,1-n,m-n) |
逻辑模型 | ||
物理模型 |
层次模型 | |
特点 | 只有一个根节点无双亲节点,其他有且只有一个双亲,只能描述1对多的关系 |
操作 | 插入时没有双亲无法插入,删除时子女节点也得删除 |
优点 | 结构清晰,查询效率高、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
缺点 | 不适合描述多对多联系、操作受限、命令趋于程序化 |
网状模型 | |
特点 | 允许1个以上节点无双亲,可以有多个双亲 |
操作 | |
优点 | 更加直接的描述现实世界、存取效率高 |
缺点 | 结构复杂、编写应用程序负担大、DDL和DML复杂 |
关系模型 | |
特点 | 一张二维表 |
操作 | 增删改查 |
优点 | 具有严格的数学概念、结构清晰易懂、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和安全性 |
缺点 | 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查询性能不如格式化数据 |
三级模式结构
外模式
数据库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应用程序只能对应一个外模式,一个外模式可以对应多个应用程序。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
模式(逻辑模式)
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 (存储模式)
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
二级映像功能
外模式/模式映像:
每个外模式与模式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可以使外模式不用改变,从而应用程序不用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 只有一个模式/内模式映像,当内模式改变时,通过改变模式/外模式映像,可以使模式不用改变,从而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保证的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