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汽车智能化这些年踩过的坑(五)

“坑”系列最后一篇,本来预计4篇结束,但在写“坑4”的时候翻以前的PPT,突然发现了一页针对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内容,才想起这个方向其实也是这些年很多车厂在车联网方向上都跳进过的一个大坑,所以决定用这个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篇。

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已经在互联网时代被反复迭代、优化。由于资本的参与,不仅在体验上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为抢占市场而投入的各种补贴,也让用户占到了便宜。但市场终归是市场,最终掌握“羊毛出在猪身上,牛买单”商业模式的少数玩家,才得以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比如洗车软件,大概2015年的时候吧,北京地区就突然出现了一个洗车APP,主打1分钱洗车。虽然只是第一单有这个价儿,但后面的洗车券也非常吸引人,每次洗车都不超过5元,尤其地推做得特别好。我周边几乎每个洗车店老板都会主动推荐顾客使用,因为平台会给洗车店额外的补贴,每单比正常价格还多赚5元,这种两头讨好的模式理所当然地让这个洗车APP迅速普及。

我安装这个APP后即开始关注它的投资情况。一个月后,就有新闻说它获得了1200万美元的投资!我马上计算以它这种补贴策略,这些钱仅在北京洗车市场上能“烧”多久,计算结果大概是7个月。

结果在我使用这个APP半年以后,它就开启了“买车险送洗车券”的新模式。白送的洗车券只有1-2元的,还必须点击广告才可以领取。洗车店老板们也不再主动推荐使用,而我作为用户,很没有忠诚度地删除了它,选择其他有补贴的洗车APP。又过了几个月,这个平台就销声匿迹了……

上面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在汽车生态服务中,用户的忠诚对象只有“钱”。在同样或相近服务质量下,哪个便宜就选择哪个。所以这种面向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平台,不能只有一个2C产品,必须结合相关的2B模式才能生存下去!

比较典型的就是汽车媒体。大到汽车垂直类信息平台,小到分散在不同短视频平台的车评人,对C端用户的服务都是免费的。但却都有着向车厂、4S店、售后商家获取报酬的模式与渠道!

汽车厂商从商业形态上,本身拥有着庞大的生态服务体系,从汽车金融到二手车置换,这种生态的完整性也在不断加强。时至今日,甚至提供自建充电服务,自建车险服务等。官方服务在品质上绝对有巨大优势,但也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风险:

首先就是商业主体的分散性:虽然号称官方服务,但实际上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售后体系、金融体系等,都是独立存在的,都有相应的独立公司负责。无论是自营还是第三方合作,都是一个独立闭环的业务模式,都有自己的利益分配方式。说明白点儿就是:我自己公司的业务,当然是由我自己选软件供应商!

相互之间无论在商务上还是数据上,都是“孤岛”。如果只是聊聊当然欢迎,谁对未来的展望不是充满美好想象呢!但要说业务打通,不好意思,利益咋分配?谁主导?选哪家软件供应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天天都在上演!(以上内容仅个人看法,没有特指具体品牌,如有雷同,纯属意外,本人不负任何责任,如有反对,你都对,是我错!)

其次是多样化服务投入成本。无论是自建充电桩,还是换电站,亦或是车险服务,都需要巨量的成本投入。即使是车厂这种财大气粗的企业,想要完整覆盖都会感觉力不从心,而且在每个细分领域中,都有着更专业的垂直服务商早已深耕多年。如果不是因为生态服务中还有痛点无法满足,车厂想参与其中还是比较艰难的。

比如,如果不是因为传统保险公司对于电动汽车投保条款及价格的不友好,估计不会有车厂去专门设立保险公司来满足这个需求缺口。再比如,如果不是二手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极度不友好,大概也不会有车厂专门搞什么“保底回收”业务。因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生态服务,投入产出比通常较低,很难良性发展。

再次就是汽车服务的地域性:最典型的就是停车服务,我一直说这个行业就是个“地头蛇”经济模式。很难有一个平台去统一提供服务,唯一切入点仅有一个半:一个是支付,半个是道闸。这半个又没办法独立存在,所以通常就是全自动的“道闸+支付”模式(典型的案例是ETCP)。另一种就是半人工的“收费”模式(没杆儿,人工扫码呗)。这种地域属性强的服务模式,对于车厂来说不仅经济投入大,管理及运营难度也是巨大的。就像蔚来的充电保障服务,宁可给用户专门提供保障车,也不会去把全国所有地方都铺满充电服务站。

最后是单方付出的第三方合作模式。上面也说了,多数生态服务都已经有成熟的垂直服务商,合作嘛,这当然是最简单的生态服务建设路径。问题是从第三方服务商的价值视角来看,无论是否与车厂合作,原有的市场规模不会变。我还是我,除了有官方名头外,价格、质量都不会有啥大变化,也就是从业务收入上来说,不会有啥本质区别,而且还丢了自己的品牌性。那合作的唯一动力就是车厂给钱呗,之前讲过的车厂充电超级APP就完美诠释了这个模式,类似的“吃大户”合作模式对于车厂来说到底有多少价值,需要决策者好好再想想。

说了这么多风险,全是站在车厂角度来看,但换成用户视角,当然又是另一番景象:蔚来车主绝对是对全生态服务品质最有体会的群体!

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但以服务取胜并不适合每一个车厂,毕竟服务是有成本的。降本内卷的时代,用户又要便宜的车,又要全生态服务,这从商业本质上就是矛盾的。即使在已经非常成熟的互联网服务生态中,最终的走向也是“养熟之后再割韭菜”。

车厂是否有时间和金钱去“养韭菜”,是决定是否跳进这个坑里最重要的战略因素!而如何协调管理各方利益,则是如何填平这个坑的最重要战术手段!

终于把目前想到的“坑”都聊完了,也许以后还能想起别的,再补上。

相比于传统的造车、卖车,多数车厂决策者对于智能化道路上的认知是有限的。这些坑要不要避开、如果进坑了如何填平...都是对决策者的巨大考验。

仅以此系列内容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参考,如果有所帮助,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昊叔说车

原创不易,转载请告知原作者,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