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lstm代码解析1.2

在使用 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训练时,model.fit 方法的输入数据 X 和目标数据 y 的形状要求是不同的。具体来说:

1. 输入数据 X 的形状

LSTM 层期望输入数据 X 是三维张量,形状为 (samples, timesteps, features),其中:

  • samples:样本数量,即数据集中有多少个样本。

  • timesteps:时间步长,即每个样本包含多少个时间步。

  • features:特征数量,即每个时间步有多少个特征。

例如,如果你有一个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 100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 10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有 1 个特征,那么输入数据 X 的形状应该是 (100, 10, 1)

2. 目标数据 y 的形状

目标数据 y 的形状取决于你的任务类型:

  • 回归任务:如果任务是回归(例如预测未来的数值),y 通常是一个二维张量,形状为 (samples, 1)(samples,)

  • 分类任务:如果任务是分类(例如预测类别),y 通常是一个二维张量,形状为 (samples, num_classes),其中 num_classes 是类别的数量。

示例

回归任务

假设你有一个时间序列数据集,用于预测未来的数值:

Python复制

import numpy as np

# 示例数据
trainX = np.random.rand(100, 10, 1)  # 100 个样本,每个样本 10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 1 个特征
trainY = np.random.rand(100, 1)     # 100 个样本,每个样本 1 个目标值

# 定义 LSTM 模型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4, input_shape=(10, 1)))  # 时间步长为 10,特征数量为 1
model.add(Dense(1))  # 输出层,预测一个数值
model.compile(loss='mse', optimizer='adam')

# 训练模型
model.fit(trainX, trainY, batch_size=10, epochs=50)
分类任务

假设你有一个时间序列数据集,用于分类任务:

Python复制

import numpy as np

# 示例数据
trainX = np.random.rand(100, 10, 1)  # 100 个样本,每个样本 10 个时间步,每个时间步 1 个特征
trainY = np.random.randint(0, 2, (100, 1))  # 100 个样本,每个样本 1 个类别(二分类)

# 定义 LSTM 模型
from tensorflow.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LSTM, Dense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LSTM(4, input_shape=(10, 1)))  # 时间步长为 10,特征数量为 1
model.add(Dense(1, activation='sigmoid'))  # 输出层,预测一个类别(二分类)
model.compile(loss='binary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 训练模型
model.fit(trainX, trainY, batch_size=10, epochs=50)

总结

  • 输入数据 X:必须是三维张量,形状为 (samples, timesteps, features)

  • 目标数据 y

    • 回归任务:形状为 (samples, 1)(samples,)

    • 分类任务:形状为 (samples, num_class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