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物联网大赛“千里挑一”,华为、上海交大共铸人才引擎

640?wx_fmt=gif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640?wx_fmt=jpeg

【获奖队伍合影】


在“无问西东”的大学时代,可能你我都有过同样“甜蜜的负担”——到图书馆占座,尤其是在每次考试前,图书馆都是一座难求。这个难题最近被几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在校生解开了。近日,“2018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总决赛在万人瞩目的江苏无锡“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圆满落幕,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向文钊、姜林蓬、章学恒同学设计的“图书馆座位智能预约系统”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华为特别创新奖。本次大赛创纪录地吸了近500所学校的1944支队伍参赛。获得一等奖的“图书馆座位智能预约系统”项目是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

  

本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承办,华为等企业广泛参与。竞赛以学科竞赛推动专业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从2018年3月启动,历时半年有余,报名学生人数达8829人,报名教师2000人,是全国同类竞赛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本次竞赛是对我国物联网后备人才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

让物联网重新热起来


有了图书馆座位智能预约系统,通过设置在座椅上的压力传感器,就可以判断座位是被占据还是闲置,使得图书馆的座位能够被充分利用。这个创意虽然与实际需求结合紧密,但是从创意本身来讲似乎缺少“亮点”,但为什么偏偏它最终从近20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获奖队伍的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的楚朋志老师解释说:“虽然图书馆座位智能预约系统并不是全新应用,但在NB-IoT平台上实现却还是第一个。所有数据全部上传至华为云,实现了‘端-管-云’落地。基于NB-IoT平台实现应用重构,这对学生来说还是很具挑战性的。”


这次竞赛虽然在各高校中掀起了一股物联网设计开发的小高潮,但实际上从2008年已经兴起的物联网热现在在高校中已经有些“退潮”,人工智能、区块链、VR等才是当前的焦点。“本来我们并没有开设物联网的课程,因为担心学生的兴趣不高。”楚朋志老师的话锋一转,“但是我们跟华为沟通后,了解到华为不仅有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量成功案例,而且还有成熟的物联网认证课程方案,这个正是现在学生所缺失的东西。随即我们与华为进行合作,率先推出了物联网公开课,没想到学生反响热烈,报名的积极性非常高。”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今年4月,华为HCDA-IoT认证一经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卓工班”即将HCDA-IoT课程纳入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成为专业必选课,计2个学分。该课程由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徐季旻老师和楚朋志老师、华为eSDK开发部专家、华为企业业务培训与认证部高级讲师联合授课,同时得到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组的专家现场指导。课程主要围绕华为“1+2+1”物联网解决方案进行授课,内容包括: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二次开发,网关联接,无线联接两种联接方式,以及Huawei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二次开发与实践等。


640?wx_fmt=jpeg


用楚朋志老师的话说,该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专业性强,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又寓教于乐,因此颇具吸引力。作为IoT课程的检验标准,所有卓工班学生都参加了华为HCDA-IoT认证考试,并且全部通过。


卓工班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一是因为卓工班的学生在入校时就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精英,本身就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二是华为提供的相关教材、物联网平台非常优秀;三是师资力量强,华为的专家授课占60%,上海交通大学老师授课占40%,而且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在授课前也都通过了华为IoT教师认证。


ICT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才培养计划内容滞后于ICT的发展,迫切需要将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与实践,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2017年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签署了创新人才中心校企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华为ICT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展开了多项深度合作,推动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树立了“产教融合、校企互赢”的典范。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开展“双创”建设以来,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推进院系交叉与产学研互动,除了之前提到的“图书馆座位智能预约系统”以外,同样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设计的“基于NB-IoT的AED智能管理系统”也荣获了“2018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的一等奖。


640?wx_fmt=jpeg


楚朋志老师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与许多ICT厂商有过成功的合作,而华为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是: 华为非常重视与院校的合作,同时也十分重视课程的优化。华为课程中有大量的案例资源,非常适合在校学生学习。每次开课,华为也都会为交大提供很大的支持,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最终效果。


华为一直倡导建设开发、共享、共赢的ICT人才生态体系。我们正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将引发革命性的变化。在物联网领域,华为开放“端-管-云”能力,构建产业生态,将物联网解决方案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并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华为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培养方式,或者说建立了一个“生态环”:首先通过公开课的方式,传播技术热点,同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接下来增设学分课程,针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专业、深度培训;然后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遵循这种合作培养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未来与华为将继续深化在物联网方面的合作。“我们也在考虑将这种模式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楚朋志老师表示,“我们的一个长远设想是,让这种高校与厂商之间的合作培养模式更具针对性,从学习到工作可以实现‘一条龙’。”


2

创新还是创新


人才的培养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源头就是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对接产业需求,在大学时期就了解产业的最新技术。华为于2013年发布了ICT学院合作计划,截至目前,已与全球400多家院校展开ICT学院合作,每年培养学生超过15000名,持续为社会以及华为人才生态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为ICT学院主导编写了实用的课程教材、有完善的教师赋能培训体系、并制定了科学的专业建设服务解决方案。


未来,华为还将持续扩大并深化与教育部门的合作,通过学科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更多与企业需求接轨的科技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发展,为IC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从公开课到学分课,华为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可以帮助学校和学生更好地检验教学和学习成果,同时也提高了华为认证的含金量。总之,双方积极构建的双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也为整个ICT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云报 640?wx_fmt=jpeg 中国云报小编微信:Taogebj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