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Linux硬件-raid

作者介绍:简历上没有一个精通的运维工程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作者,下面的思维导图也是预计更新的内容和当前进度(不定时更新)。

在Linux的服务器领域,我们能接触的到硬件其实挺多的,但是在这些硬件我们根据我们的需要去使用的时候,一般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概念,IPMI,BIOS,RAID,在Linux进阶里面,我们就会分三章来介绍这3个概念。

Linux硬件-IPMI

Linux硬件-BIOS

Linux硬件-RAID(本章节)

讲RAID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果购买一个盘,这个盘坏了,我们数据丢了怎么办?虽然这个问题在个人领域,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遇到。但是在服务器领域,尤其是超大规模,任何小概率事件,都会经常发生。这也是个人理解RAID的来源。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旨在通过将多个硬盘驱动器组合起来,以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容量或可靠性。RAID 技术最初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提出,并在1980年代初得到推广和发展。

主要的 RAID 级别

  1. RAID 0:条带化(Striping)

    • 将数据块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高了读写速度和整体性能。

    • 不提供冗余备份,一台磁盘损坏会导致数据丢失。

  2. RAID 1:镜像(Mirroring)

    • 将相同的数据同时写入两个或多个硬盘,提供了数据冗余,增强了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

    • 读性能可以优于单个硬盘,但写性能可能有所降低,因为数据要写入多个磁盘。

  3. RAID 5:带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istributed Parity)

    • 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供了性能和容错性的平衡。

    • 可以容忍一块硬盘的故障,同时不会损失数据。最低要求3块硬盘。

  4. RAID 6:双分布式奇偶校验(Striping with Double Distributed Parity)

    • 类似 RAID 5,但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容错能力。

    • 可以容忍两块硬盘的故障,在大容量硬盘的使用场景中更为常见。

  5. RAID 10:RAID 1+0(Mirrored Striping)

    • 将多组 RAID 1 镜像组成 RAID 0 条带化阵列,结合了 RAID 0 的性能和 RAID 1 的数据冗余。

    • 提供了很高的读写性能和较高的数据保护能力,但需要至少四块硬盘。

RAID 的优点

  • 提高性能:通过条带化技术,在多个磁盘上并行读写数据,显著提高了数据访问速度。

  • 提供冗余:通过镜像或分布式奇偶校验技术,提供了数据的备份和容错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灵活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 RAID 级别,平衡性能、容量和可靠性。

RAID 的应用场景

  • 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企业级应用,需要高性能和数据冗余的环境。

  • 大数据处理和存储,需要高速数据读写和大容量存储的场景。

  • 要求数据备份和容错能力的关键业务应用,如金融交易系统和医疗数据存储。

总之,RAID 技术通过不同的实现级别,在性能、容量和可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是现代数据存储系统中常见和重要的技术之一。

总结

1.其实在分布式存储诞生以后,在大规模集群里面RAID应用已经比较少,主要通过软件多副本方式来保证的高可靠性。并且由于Kubernetes的应用,对单机的可靠性要求也大大降低。

2.在部分采用的RAID的业务里面,主要也是以系统盘为主。

3.RAID的配置有的需要通过bios来完成,也有的可以通过ipmi来完成。

4.目前在市面上的NAS产品,包括个人和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RAID来保证高可用的。

5.RAID是分硬件和软件两种的,下一章我们再讲讲具体的。

RAID级别最低几块盘磁盘容量是否允许坏盘
RAID022块磁盘相加不允许
RAID121块硬盘可以坏1块
RAID53n-1块容量相加可以坏1块
RAID1042块磁盘可以坏2块

关注微信公众号《运维小路》获取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