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引论
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目标:
- 方便性
- 有效性
- 可扩充性
- 开放性
其中,方便性和有效性是设计OS时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作用:
-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管理资源 | 作用 |
---|---|
处理机管理 | 分配和处理控制机 |
存储器管理 | 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
I/O设备管理 | 设备的分配(回收)与操纵 |
文件管理 | 实现对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 |
-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注:随着抽象层次的提高,抽象接口所提供的功能就越强,用户使用起来也越方便。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 方便用户
-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微机芯片和外部设备)
-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
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人工操作方式(缺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导致:人机矛盾)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优点:减少了CPU空闲时间;提高了I/O速度)
2. 单批道处理系统(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单批道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作业转换时间大大减小,系统运行效果提高。
2)缺点:存在I/O慢造成的CPU空闲等待时间(单道);用户无法同计算机交互;一个操作系统被设计成只能在一种机器上运行。
3. 多批道处理系统(多道程序交替地运行,保持CPU处于忙碌状态)
1)与单批道处理系统运行状态比较
2)多批道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作业排队依次进行处理);无交互能力。
3)多批道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机争用问题;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I/O设备分配问题;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4.分时系统(Time Sharing System)
1)用户需求:人机交互、共享主机。
2)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1)及时接收:在系统中配置一个多路卡(实现分时多路复用,即主机以很快的速度周期性地扫描各个终端);为了使终端上输入地数据被依次逐条地进行处理,需为每个终端配置一个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