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面向智慧教室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运用(待完成)

第一周(2.3-2.7)

做毕设的第五天,记录一下这周以来的工作成果。

2月3日

第一次来到教研室,清理出来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今天的成果是把设备都搬了过来,复现了之前已经搭建好的平台。开始研究ESP8266模块,学习使用AT指令。想要2K大显示器来写代码。

2月4日

使用AT指令,发现不能在AP模式下开机自动创建网络和TCP服务器,遂开始找SDK开发方式。使用了安信可的官方推荐开发平台,但是资料太少,始终报错,没有研究成果。
PS:今天和正点原子的售后客服交涉了好久,就是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什么自己开发的……不还是人家的ESP8266吗,源码也不给一个,我就不信你那固件是在你的单片机平台上开发出来的,买东西的时候宣传的提供源码原来是你们的单片机的源码,就是骗我去买你们的单片机!太坏了!

2月5日

发现了python的版本兼容问题,考虑使用虚拟机创建干净的平台,再次尝试,发现不能正确生成bin固件,另外程序中有大量的关于时钟序列等部分,深入研究耗时过长,作罢。后来考虑了多种解决方案,使用树莓派的话,会增加开发成本和学习成本,pass;改用microPython开发,学习成本也太高,并且貌似对开发板有一定的要求,pass。后来准备采用Arduino开发,因为平台过于简陋,没有一个详细可行的开发教程,烧录的时候也出现了未知错误,pass。后来偶然在一个大佬的GitHub里面发现了现成的固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烧录进去(那个USB转TTL的东西竟然能烧?!最后还成功了),发现正是符合我要求的那种效果,开心~

2月6日

根据大佬说明的平台,使用了VS Code+PlatformIO的方式进行开发,找了网上的教程,终于把平台搭建完成了,把代码导进去,解决了头文件的问题(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我这个ESP8266的板子是和那个运用最广泛的NodeMCU1.0是通用的,吐血……),修改源码之后就能实现想要的功能了,在VS Code里面就能直接进行烧录,大赞!今天发现USB转TTL模块买少了,至少三个才能够用,要不然调试时候就必须上阿里云平台,那个日志服务和消息发布服务不到最后我是不想用的主要是太难用……并且发现红色PCB板的那种RS485转TTL的模块,根本不能用……害得我以为是代码的问题,改了半天,烧录了好几次(ESP8266板子长得完全一样,傻傻分不清……AP和STA弄错了好几次,另外那个VS Code里面编译到底怎么选择是编译哪个工程啊……我淦),最后直接用串口调试才发现那个谜一样的0xff是转换模块传过来的……正好今天晚上在淘宝店里重新下单了USB转TTL,这次应该够用了吧。
PS:今天才发现之前买的光照传感器60多块钱一个,差点因为焊接太丑给扔了……还好找到了,勉强测试了一下,竟然能用?!666啊,今日小确幸。

2月7日

今天因为缺少足够的RS485转TTL模块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实验,因此换了一个方向来继续推进,今天发现了新的问题,买的继电器模块不能用,原因是控制信号只能是24V的……幸亏还没把上一批退货送走,要不然亏大了。经过资料查询和实际测量,ESP8266的GPIO2口可以提供3.3V的高电平,正好拿来用作继电器的控制信号,不过焊接就是个大麻烦……这个IO口同时还能用作输入口,检测高低电平,目测可以实现对火焰检测那个小系统的信号采集,果然还是逃不过引脚吗……不过这种C++语言已经是很好的了,没有要求用FPGA那种硬件语言真是太好了,另外深切体会到了VS Code编代码的好处,比当年的Keil4舒服多了。
还是受限于元器件不足,今天的开发进度明显慢了下来,之后要抓紧时间赶上,接下来休假那几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来搞……希望可以有吧,尽量早弄完,就能早点休息了。

第二周(2.22-2.28)

2月22日

今天算是年后第一次正式上班(雾),主要的工作是把之前拆了的系统重新搭建起来,实现了年前的功能,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WiFi数据传输方面的研究,上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巨坑,之前使用的那个USB转TTL的模块果然坏了,蓝灯一直在亮,一直是在往外传输乱码,气死了,幸亏后来买了两个,现在看来我好机智哈哈哈,之后就是对十六进制数据的研究,搞明白之后就能把数据整理之后往云上面传输了,这是很关键的一步,为了后面区分不同的传感器做铺垫。晚上发现了WiFi模块数据处理是有延迟的,瞬发高频数据往往会因为网络延迟等原因导致丢失,因此把数据传输间隔拉长是一个好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目前的网络不支持时效性极高的数据传输,是一个有待后续提升的点。明天计划研究多server,看一下WiFi模块的潜力到底在哪里,希望可以支持四个以上,最起码不要少于四个,球球了,孩子毕设太难了~

2月23日

今日的收获还算可以,验证了AP在同时连接两个STA时的传输性能,还是OK的,之后把GPIO引脚电平方面搞明白了,实现了远程开门锁的功能,就是时延略长(6秒左右),现在我也大概理解了为什么共享单车开锁时间为什么会那么长,和我这个原理大概差不多。也借此机会重新跑了一下Python的代码,发现了好多逻辑上不通的地方,顺手改了一下,把温湿度和开锁键都调试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