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CMOS缓冲器

CMOS缓冲器


参考文献:应用于GPS接收机频率综合器分频器的设计——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朱凯.
在电路中经常要添加缓冲器,时钟信号波形不良的情况下,利用缓冲器减小系统延时。

电路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该结构中,按照正常反相器的配置,调节nmos和pmos的尺寸,使得其导通电阻近似相等。,而且电阻连接在栅漏之间,NMOS和PMOS相当于MOS-Diode结构,反馈电阻则将输入输出的电平稳定在VDD / 2左右,如果电源电压足够 ,则MP和MN工作在饱和区否则,工作在亚阈值区。
隔直电容首先将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平滤除,只保留其交流信号,这样,数字的CMOS 反相器就可看作是两个同时运行的共源放大器(common source amplifier)。若是简单地将输入信号看作小信号,则其增益近似为:
A V = ( g m p + g m n ∗ ( R 1 / / r o p / / r o n ) ) A_V=(g_{mp}+g_{mn}*(R_1//r_{op}//r_{on})) AV=gmp+gmn(R1//rop//ron)
其中 g m p g_{mp} gmp g m n g_{mn} gmn分别是MP 和MN 管的跨导,而 r o n r_{on} ron r o p r_{op} rop分别是MP 和MN 的小信号输出电阻。
即使MOS管工作在亚阈值区,也会有增益,正常情况下,其值很容易达到10 倍以上。因此,对于一下两种情况的输入信号。另外此缓冲电路有明显优势
1.输入时钟信号延时较大(时钟边沿较大),由于缓冲器的放大作用,会加速输出变化,而普通反相器必须要等时钟信号上升或下键到一定幅值时,输出才会响应。
2.输入时钟信号幅值较小:对于普通反相器而言,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无法导通NMOS管,输出一直高;而加了RC的反相器,由于NMOS和PMOS的放大作用,即使输入信号幅值较小,也可以通过此类反相器放大,传输给后一级的CMOS反相器。

由于电阻反馈的存在,单级的反相器缓冲,其输出幅值较小,为了使输出信号的特性能够更加接近反相器,往往随后再接一个普通CMOS 反相器,以进一步实现缓冲的功能。
至此已经对这种缓冲器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是不太清晰有以下几个疑问
1.针对已知频率的输入信号,电阻电容的大小如何选取?
2.能否通过仿真验证以上分析?

电路仿真

同时仿真带有电容电阻的缓冲器和不带电容电阻的缓冲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首先验证输入信号幅值较小:
电源电压0.6V,时钟信号300mv,MOS管的开启电压约为450mV
时钟信号5G,时钟边沿软件自动设置,视为理想时钟。RC的取值方法后文介绍
同时观察输出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1是时钟信号,OUT1是不加RC的缓冲器输出,OUT2是加RC的缓冲器输出。
如图所示:普通两级反相器构成的缓冲器,无法正常工作,输出一直为低电平。而改进的缓冲器能够正常工作。验证了输入信号幅值较小时改进缓冲器的作用。

2.再验证输入信号时钟边沿较大:
电源电压0.6V,时钟信号0.6v,MOS管的开启电压约为450mV
时钟信号100M,时钟上升下降沿1ns。RC的取值方法后文介绍
同时观察输出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1是时钟信号,OUT1是不加RC的缓冲器输出,OUT2是加RC的缓冲器输出。
在时钟输入信号边沿较大情况下,改进后的缓冲期输出先响应。

3.RC取值问题:
研究RC取值问题,先回忆学过的一阶RC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输入端输入方波信号,输出端未锯齿波信号,如果方波信号的宽度>>RC电路的时间常数,则输出电压会在下一个边沿到达之前变成稳定状态下的电位。

电源电压0.6V,时钟信号0.6v,MOS管的开启电压约为450mV
时钟信号10M,时钟上升下降沿自动设置。R=35k,C=158f,时间常数约为5.065ns,脉冲宽度近似为时间常数的10倍,根据一阶RC理论,输出一定可以稳定。
同时观察输出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所示:普通缓冲器正常工作,而改进后的缓冲器随着输入时钟变高后,电压慢慢变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时钟信号拉高,则IN22迅速拉高,进而导致TEM2拉低,但随后,IN22慢慢边低,TEM2慢慢变高。由于时钟脉冲宽度足够大,IN22和TEM2最终会变为稳定状态,近似300mV。此时后一级反相器中NMOS和PMOS均在亚阈值,输出电压会下降。

总结:RC的取值应根据时钟信号的频率,保证RC时间常数远大于时钟脉冲宽度,才能是输出不失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