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
1、数据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有长期持久的作用,它们被称为持久性数据,而把一般存放在计算机内存中的数据称为临时性数据。
2、数据库
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通俗的理解,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只不过,数据库存放的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两大的特点:“集成”与“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数据库的机构,它是一个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从软件分类的角度来说属于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模式定义;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数据操纵;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数据的服务。
为了完成以上6个功能,DBMS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建构。
(2)数据操纵语言。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与增、删、改等操作。
(3)数据控制语言。该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
4、数据库管理员
由于数据的共享性,数据库的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需要有专人管理,称他们为数据库管理员。其主要工作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5、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由如下几部分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平台之一——硬件平台、系统平台之二——软件平台,这些构成了一个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完整的运行实体,称为数据库系统。
6、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如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和数据库开发工具书写出应用程序,用相关的可视化工具开发出应用界面,则构成了数据库应用系统(Database Appliction System,DBAS)。DBAS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应用界面7个部分。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3个阶段中的软硬件背景及处理特点,简单概括如下表所示。
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与人工管理和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阶段具有如下图所示的基本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且不依赖于应用程序,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两级。
四、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
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分为三级模式及两级映射,如下图所示。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分为三级模式,及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
(1)概念模式。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对它的描述可用DBMS中的DDL语言定义。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者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通常是概念模式的子集。
(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模式的3个级别层次反映了模式的3个不同环境以及它们的不同要求。其中,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和一个内模式,有多个外模式。
2、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射: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和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两级映射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