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是一种用于恢复信号或数据到其原始形式的技术,它是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
)的逆运算。FFT
是一种高效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算法,用于将时域信号转换到频域表示,而 IFFT 则是将频域表示的数据转换回时域信号。
好的,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和逆快速傅立叶变换 (IFFT) 的工作原理。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三维张量 A A A 来演示这个过程。
张量 A
假设我们有一个 3 × 3 × 4 3 \times 3 \times 4 3×3×4 的三维张量 A A A,每个元素都用 a i j k a_{ijk} aijk 表示,其中 i i i 和 j j j 分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维度的索引, k k k 是第三个维度的索引。我们可以写出张量 A A A 的形式如下:
A = [ [ a 111 a 112 a 113 a 121 a 122 a 123 a 131 a 132 a 133 ] , [ a 112 a 112 a 113 a 122 a 122 a 123 a 132 a 132 a 133 ] , [ a 113 a 112 a 113 a 123 a 122 a 123 a 133 a 132 a 133 ] , [ a 114 a 112 a 113 a 124 a 122 a 123 a 134 a 132 a 133 ] ] A = \begin{bmatrix} \begin{bmatrix} a_{111} & a_{112} & a_{113} \\ a_{121} & a_{122} & a_{123} \\ a_{131} & a_{132} & a_{133}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a_{112} & a_{112} & a_{113} \\ a_{122} & a_{122} & a_{123} \\ a_{132} & a_{132} & a_{133}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a_{113} & a_{112} & a_{113} \\ a_{123} & a_{122} & a_{123} \\ a_{133} & a_{132} & a_{133}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a_{114} & a_{112} & a_{113} \\ a_{124} & a_{122} & a_{123} \\ a_{134} & a_{132} & a_{133} \end{bmatrix} \end{bmatrix} A= a111a121a131a112a122a132a113a123a133 , a112a122a132a112a122a132a113a123a133 , a113a123a133a112a122a132a113a123a133 , a114a124a134a112a122a132a113a123a133
步骤 1: 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对每个前向切片应用 FFT
对于张量 A A A 的每一个前向切片 A ( k ) A(k) A(k)( k = 1 , 2 , 3 , 4 k = 1, 2, 3, 4 k=1,2,3,4),我们将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沿着第三个维度。这将把每个 3 × 3 3 \times 3 3×3 的前向切片转换到频域。
假设我们用
A
^
(
k
)
\hat{A}(k)
A^(k) 来表示经过 FFT 处理后的前向切片
。对于每个前向切片
A
(
k
)
A(k)
A(k),我们可以写出 FFT 的形式为:
A
^
(
k
)
=
FFT
(
A
(
k
)
,
[
]
,
3
)
\hat{A}(k) = \text{FFT}(A(k), [], 3)
A^(k)=FFT(A(k),[],3)
这里的 []
表示默认沿所有维度
进行 FFT,而 3
明确指定了沿着第三个维度进行 FFT。
示例 FFT
为了简化,我们假设
A
(
k
)
A(k)
A(k) 中的元素都是实数。对于
k
=
1
k = 1
k=1 的情况,假设
A
(
1
)
A(1)
A(1) 的 FFT 结果为:
A
^
(
1
)
=
[
a
^
111
a
^
112
a
^
113
a
^
121
a
^
122
a
^
123
a
^
131
a
^
132
a
^
133
]
\hat{A}(1) = \begin{bmatrix} \hat{a}_{111} & \hat{a}_{112} & \hat{a}_{113} \\ \hat{a}_{121} & \hat{a}_{122} & \hat{a}_{123} \\ \hat{a}_{131} & \hat{a}_{132} & \hat{a}_{133} \end{bmatrix}
A^(1)=
a^111a^121a^131a^112a^122a^132a^113a^123a^133
类似地,我们可以得到其他前向切片的 FFT 结果。这样我们就得到了频域
中的张量
A
^
\hat{A}
A^。
步骤 2: 逆快速傅立叶变换 (IFFT)
对每个前向切片应用 IFFT
一旦我们完成了对每个前向切片的 FFT 处理,我们想要将这些前向切片转换回时域
,也就是原始的空间表示。这一步通过应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 (IFFT) 来实现。
假设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张量
A
A
A 的前向切片的处理,并得到了处理后的前向切片
A
^
(
k
)
\hat{A}(k)
A^(k)。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前向切片重新组合成张量
A
^
\hat{A}
A^。
A ^ = IFFT ( A ^ , [ ] , 3 ) \hat{A} = \text{IFFT}(\hat{A}, [], 3) A^=IFFT(A^,[],3)
这里的 A ^ \hat{A} A^ 是一个 3 × 3 × 4 3 \times 3 \times 4 3×3×4 的张量,其每个前向切片都已经过处理,并且已经被转换回时域。
示例 IFFT
假设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张量
A
A
A 的前向切片的处理,并得到了处理后的前向切片
A
^
(
k
)
\hat{A}(k)
A^(k)。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前向切片重新组合成张量
A
^
\hat{A}
A^。
对于
k
=
1
k = 1
k=1 的情况,假设
A
^
(
1
)
\hat{A}(1)
A^(1) 的 IFFT 结果为:
A
~
(
1
)
=
[
a
~
111
a
~
112
a
~
113
a
~
121
a
~
122
a
~
123
a
~
131
a
~
132
a
~
133
]
\tilde{A}(1) = \begin{bmatrix} \tilde{a}_{111} & \tilde{a}_{112} & \tilde{a}_{113} \\ \tilde{a}_{121} & \tilde{a}_{122} & \tilde{a}_{123} \\ \tilde{a}_{131} & \tilde{a}_{132} & \tilde{a}_{133} \end{bmatrix}
A~(1)=
a~111a~121a~131a~112a~122a~132a~113a~123a~133
通过这种方式,IFFT 在张量处理中被用来将经过处理的前向切片从频域转换回时域,从而恢复出处理后的张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多视图子空间聚类,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噪声和光照变化,同时保持数据的高阶相关性。
总结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首先通过 FFT 将张量
A
A
A 的前向切片转换到了频域
,然后对频域中的前向切片进行了处理
(例如,软阈值操作),最后通过 IFFT 将这些处理后的前向切片转换回了时域
。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处理后的张量 A ^ \hat{A} A^,它保留了原始张量 A A A 的形状,但是其内部的数值已经被修改,以反映我们在频域中所做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