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Java面向对象——抽象详解

一、抽象概述

什么是抽象类?

类和类之间具有共同特征,将这些共同特征提取出来,形成的就是抽象类。类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抽象类无法创建对象《无法实例化》。

抽象类的注意事项

  • 抽象类一定是个父类,因为是不断抽取而来的
  • 抽象类中可以不定义抽象方法,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不让该类创建对象,方法可以直接让子类去使用
  • 抽象关键字 abstract 不可以和以下关键字共存:
  • private:私有的方法子类是无法继承到的,也不存在覆盖,如果 abstract 和 private 一起使用修饰方法, abstract 既要子类去实现这个方法,而 private 修饰子类根本无法得到父类这个方法,互相矛盾
    • final:final 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而抽象类一定是父类
    • static:static 修饰的表示静态的,不能被修改的,但可以直接被类所调用,而abstract修饰的是抽象的,即没有方法实体,也不能直接被调用

二、应用场景

在Java语言中使用abstract来定义抽象类

Abstract关键字的使用

  • abstract:抽象的

  • abstract可以用来修饰的结构:类、方法

  • abstract修饰类:抽象类

    • 此类不能实例化
    • 抽象类中一定有构造器,便于子类实例化时调用
    • 开发中,都会提供抽象类的子类,让子类对象实例化,完成相关操作。
  • abstract修饰方法:抽象方法

    • 抽象方法只有方法的声明,没有方法体
    •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一定是一个抽象类。反之,抽象类可以没有抽象方法。
    • 若子类重写了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后,此子类方可实例化
    • 若子类没有重写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则此子类也是一个抽象类,需要使用abstract修饰

没有使用abstract之前

public class Abstra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eat();
    }

}

class Person{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人吃饭");
    }

    public void walk() {
        System.out.println("人走路");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

给方法进行抽象

public class Abstra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student.eat();
    }

}

abstract class Person{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eat();

    public void walk() {
        System.out.println("人走路");
    }
}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Overrid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学生吃饭");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子类重写了父类中的所有抽象方法后,子类方可实例化

三、抽象类总结

  1.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如果被实例化,就会报错,编译无法通过。只有抽象类的非抽象子类可以创建对象。
  2. 抽象类中不一定包含抽象方法,但是有抽象方法的类必定是抽象类。
  3. 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只是声明,不包含方法体,就是不给出方法的具体实现也就是方法的具体功能。
  4. 构造方法,类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不能声明为抽象方法。
  5. 抽象类的子类必须给出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除非该子类也是抽象类。

悦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