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流程控制-课堂笔记
今日内容介绍
- 能够知道加减乘除在计算机中怎么使【了解】
- 运算符: 加减乘除
- 能够知道if语句的作用【重点】
- 条件判断
- 能够知道while语句的作用; [重点]
- 反复多次执行效果, 循环
- 能够说出while循环的语法格式【了解】
- 初始化变量
- while 条件
- 循环体语句
- 修改循环条件的语句
- 能够说出for循环的作用。【了解】
- 循环
PyCharm软件的使用
【了解】基础配置
==目标:==了解PyCharm软件的基础配置处理。
修改背景颜色:
Appearance -> Theme
修改字体大小:
搜索font -> Font
例如,一起完成背景、字体大小的修改。
总结:
(1)如果要对PyCharm软件进行基础配置,则需要依次进行File -> ()中处理;A、Settings;B、set;
(2)想要让PyCharm软件的基础配置后生效,记得要点击OK来确认。
【了解】软件界面说明
==目标:==了解PyCharm软件界面。
例如,PyCharm软件界面包含:菜单栏、工作区、脚本文件、处理结果区等区域。
总结:
(1)当想要隐藏PyCharm软件界面的某区域时,可以直接点击-;
(2)要编写Python程序时,应该到()界面中编程:A、工作区;B、处理结果区。
【了解】常见的实用操作
==目标:==了解常见的实用操作有哪些?
例如,PyCharm软件的实用操作包含:刷新信息、运行Python程序、创建一个新的python文件。
总结:
(1)当新建一个python文件后,会发现python文件是以.py结尾;
(2)当要运行一个python文件时,我们应该点击()来执行程序:A、Run;B、Debug。
【了解】常用快捷键
==目标:==了解PyCharm快捷键的使用。
PyCharm的常用快捷键:
快捷名称 | 含义 |
---|---|
Ctrl + / | 单行注释 |
Ctrl + D | 快速复制一行。 |
Ctrl + Y | 快速删除一行。 |
Ctrl + Alt + L | 快速格式化代码。 |
例如,通过简要案例来分析并使用常用快捷键。
# print("hello")
# print("hello")
print("hello")
print("hello")
print("hello")
print("hello")
print("hello") # 提示: 如果快捷键失效或没用,找方哥
# ctrl + shift + 上下
print("hello22")
print("hello22")
总结:
(1)在编写完python程序后,记得要养成对代码进行格式化的好习惯;
(2)思考:快速复制一行代码的快捷键是()。A、Ctrl + D;B、Ctrl + Y;
运算符
【了解】常见的运算符
==目标:==了解Python中常见的运算符有哪些?
运算符是用于执行程序代码的操作运算。常见的运算符有:
(1)算术运算符:+、-、*、/、//、% 、**;
(2)赋值运算符:=、+=、-=、*=、/=、//=、%=、**=;
(3)比较运算符:>、<、>=、<=、==
、!=;
(4)逻辑运算符:not、and、or。
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算符,一起来看一个求面积的案例。
比如,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则可以求解梯形的面积为多少,涉及了加法、乘法、除法运算。
总结:
(1)在实际应用中,会混合使用多种不同的运算符;
(2)注意:当要求解梯形的面积时,会涉及到()、赋值运算符等。A、算术运算符;B、逻辑运算符;
【掌握】算术运算符
==目标:==掌握算术运算符的使用。
算术运算符指的是用于基本的算术运算,比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求余等。
算术运算符有:
算术运算符 | 名称 | 描述 |
---|---|---|
+ | 加法 | 两个数相加,如6 + 12=18。 |
- | 减法 | 两个数相减,如25 - 9=16。 |
***** | 乘法 | 两个数相乘,如3 * 7=21。 |
/ | 除法 | 两个数相除,如25 / 5=5。 |
// | 取整除 | 两个数相除取商的整数部分,如10.0 // 3.0=3.0。 |
% | 求余(取模) | 两个数相除取余数值,如13 % 4=1。 |
****** | 次幂(次方) | x**y表示返回x的y次幂。 |
接着,来简要区分一下取整除、求余运算,例如17 ÷ 5。
例如,定义变量:上底、下底、高,求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 1.定义变量
a = int(input("请输入上底值:"))
b = int(input("请输入下底值:"))
h = int(input("请输入高值:"))
# 2.求面积
area = (a+b)*h/2
# 3.输出结果
print(f"求解梯形的面积为:{area}")
总结:
(1)【先乘除,后加减】同样适用于编程语言里的算术运算符,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不正确;
(2)算术运算符常应用于数值计算,应用频率较高的有:加减乘除、%。
【掌握】赋值运算符
==目标:==掌握赋值运算符的使用。
赋值运算符是指定数值的符号,最常用的就是"="(赋值号)。
比如:用"="将右边的数值,赋值给左边的操作数。
a = 10
说明:
把数值10赋值给变量a。
赋值运算符有:
赋值运算符 | 名称 | 描述 |
---|---|---|
= | 赋值 | c =a+b,将a+b的值赋值给c |
+= | 加等于 | m+=n,等同于m=m+n += |
-= | 减等于 | m-=n,等同于m=m-n |
*= | 乘等于 | m *= n,等同于m=m * n |
/= | 除等于 | m/=n,等同于m=m/n |
//= | 取整除等于 | m//=n,等同于m=m//n |
%= | 取模等于(求余等于) | m%=n,等同于m=m%n |
** = | 幂等于 | m ** =n,等同于m=m ** n |
例如,提示用户输入圆的半径,用赋值运算符和公式S = πr2,求圆的面积。
# 1.定义变量
pi = 3.14
r = float(input("请输入半径:"))
# 2.求解
s = pi * r * r
# 3.输出
print("圆的面积为:%f"%s)
# 扩展
# a
# s = pi * (r ** 2)
# b
# π = 3.14
# print(π)
# 派 = 3.14
# print(派)
总结:
(1)=表示赋值号,表示把右侧的值赋值给左侧的变量;
(2)a += 1可以表示为a = a + 1,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掌握】比较运算符
==目标:==掌握比较运算符的使用。
比较运算符也可以称为关系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边的操作数,且结果总是布尔型的True或False。
比较运算符有:
关系运算符 | 名称 | 示例 | 结果 |
---|---|---|---|
==(等号) | 等于 | 4==3 | False |
!= | 不等于 | 4!=3 | True |
< | 小于 | 10<2 | False |
> | 大于 | 10>2 | True |
<= | 小于等于 | 20<=24 | True |
>= | 大于等于 | 20>=24 | False |
例如,一起来完成:
(1)求解数值4是否等于6;
(2)判断年龄是否超过18周岁?
# 4 - 6
# print(4 == 6)
# print(4 != 6)
# 年龄
# age = 19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print(age > 18)
总结:
(1)比较运算符的计算结果通常是()类型的值;A、bool;B、int;
(2)注意: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比较运算的结果当做条件判断来处理。
【掌握】逻辑运算符
==目标:==掌握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逻辑运算符用于进行逻辑处理,通常情况下,运行的两端都是布尔值(True或False)。
逻辑运算符有:
逻辑运算符 | 名称 | 举例 | 结果 |
---|---|---|---|
and | 与 | a and b | 若a和b都为True,则结果为True;否则,结果为False。 |
or | 或 | a or b | 若a和b任意一个为True,则结果为True。 |
not | 非 | not m | 若m为False,则结果为True,即取反。 |
说明:
(1)与:当所有条件都正确时,才是正确的;
(2)或:只要有一个条件正确,就是正确的;
(3)非:若正确时,进行非运算后,就是不正确。
对于and和or运算,操作结果为:
操作数a | 操作数b | or | and |
---|---|---|---|
True | False | True | False |
True | True | True | Tru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False | True | True | False |
例如,一起来完成:
(1)当男性年龄超过22周岁时,才可以娶媳妇儿;
(2)当身高大于等于162,且年龄大于18周岁,才可以通过征兵体检。
# 1.判断年龄
# age = 24
# ret1 = (age > 22)
# print(ret1)
# 2.and
height = 190
age = 24
ret2 = ((height >= 162) and (age > 18))
print(ret2)
总结:
(1)当要处理和、并且关系时,可以使用()运算符;A、and;B、or;
(2)当要处理或、或者关系时,可以使用or。
【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
==目标:==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
运算符的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
总结:
(1)对于运算符的优先级,请记住:A、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就先算括号;B、可以适当添加括号( )。
if基础语句
【了解】三大基本语句
==目标:==了解三大基本语句有哪些?
Python中有三大基本语句,它们支撑起了程序的业务逻辑处理。
三大基本语句有:
(1)顺序语句
(2)分支语句
(3)循环语句
(1)顺序语句
顺序语句指的是:让代码按照顺序从上往下、一行一行的执行代码。
(2)分支语句
分支语句指的是:程序在遇到不同条件时,要做判断处理。例如当条件成立,则执行代码A;当条件不成立,则执行代码B。
(3)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指的是:反复多次执行地执行某操作。
另外的,也可以设定终止循环的关键字。
总结:
(1)在实际开发中,通常是将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混合使用。
【掌握】if语句
==目标:==掌握if语句的使用。
在现实生活中,能在网咖门口看到【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警示语。
而对于成年人群和未成年人群,就可以使用if语句来判断是否可以出入网咖。
if可以用于做条件判断处理。if语句的语法:
if 条件:
条件成立时,要做的事情
说明:
(1)条件的结果总是布尔型的;
(2)注意:if语句后记得使用Tab进行强制缩进。
例如,一起来完成:
(1)定义一个变量,用于从键盘上获取自己的年龄;
(2)当年龄大于等于18岁时,就输出:xx已成年,可以去网咖了;
(3)思考:if语句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呢?
# 1.定义变量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 2.判断并输出
if age >= 18: # True
print("我已成年, 可以去网咖了...")
# 扩展1: 执行顺序
#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 print("11111111111")
# if age >= 18:
# print("我已成年, 可以去网咖了...")
# print("2222222222222222222")
# print("333333333333333")
# 扩展2: 缩进技巧
#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 # if age >= 18: # 1
# # if age >= 18:
# # print("0000000000000000000")
# # if age >= 18: # 2
# if age >= 18:
# print("000000000000000000")
# pass # 占据位置
总结:
(1)if语句的条件结果是布尔型的结果:(True)或False;
(2)当if语句后暂时不写代码时,可以加上pass关键字占据空位置。
【掌握】if-else语句
==目标:==掌握if-else语句的使用。
思考:在使用if语句时,它只能做到满足条件要做的事情,万一不满足条件该怎么办呢?
此时,就可以来使用if-else语句了。
if-else语句的语法:
if 条件:
满足条件时,要做的事情1
满足条件时,要做的事情2
满足条件时,要做的事情3
...(省略)...
else:
不满足条件时,要做的事情1
不满足条件时,要做的事情2
不满足条件时,要做的事情3
...(省略)...
例如,一起来完成:
(1)当年龄达到18周岁后,允许进入网咖玩游戏;
(2)当未达到18周岁时,就禁止进入网吧,观察效果;
(3)思考:if-else语句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呢?
# 1.定义变量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 2.判断并输出 [满足条件、不满足]
if age >= 18:
print("已成年,可以去网吧了!!!") # 作用域? -作用范围
else:
print("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
# 扩展1: 执行顺序
#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 # print("11111111111")
# if age >= 18:
# # print("2222222222222")
# print("已成年,可以去网吧了!!!")
# # print("333333333333333333")
# else: # else关键字不允许单独使用
# # print("444444444444")
# print("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
# # print("55555555555")
# 扩展2: else? pass
# age = int(input("请输入年龄:"))
# if age >= 18:
# pass
# else:
# pass
总结:
(1)当条件满足时,则会执行if语句后的代码,若条件不满足,则执行else后的代码;
(2)注意:else关键字不允许单独使用,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较为复杂的if语句
【掌握】if…elif…else…语句
==目标:==掌握if…elif…else…语句的使用。
当要对多个条件进行判断处理时,可以考虑使用if…elif…else…语句。
if…elif…else…语句的语法:
if 条件1:
满足条件1,执行代码1
...
elif 条件2:
满足条件2,执行代码2
...
elif 条件3:
满足条件3,执行代码3
...
...
例如,一起来完成:
(1)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2)当考试成绩为90 ~ 100分时,为优秀;当考试成绩为70 ~ 90分时,为良好;当考试成绩为60 ~ 70分时,为及格;当考试成绩为0 ~ 60分时,为不及格;
(3)学生考试成绩,默认分数为0 ~ 100分;
(4)请使用条件判断来完成案例;
(5)思考:还有其他方式完成案例编写吗?
# 1.键盘输入分数
score = float(input("请输入成绩值:"))
# 2.判断大小、输出
# if 90 <= score and score <= 100:
# # 3.先写完整数据,再替换值
#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优秀.")
# elif 70 <= score and score < 90:
#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良好.")
# elif 60 <= score and score < 70:
#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及格.")
# elif 0 <= score and score < 60:
#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不及格.")
# 4.有其他方式?
if 90 <= score <= 100: # 只能在python中使用
# 3.先写完整数据,再替换值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优秀.")
elif 70 <= score < 90: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良好.")
elif 60 <= score < 70: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及格.")
elif 0 <= score < 60:
print(f"您的成绩为:{score}, 不及格.")
# else
总结:
(1)当判断多个条件时,可以使用elif关键字来处理;
(2)注意:elif关键字不允许单独使用,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掌握】if嵌套语句
==目标:==掌握if嵌套语句的使用。
先来看看,if嵌套语句语法:
if 条件1:
满足条件1,做的事情1
满足条,1,做的事情2
...
if 条件2:
满足条件2,做的事情1
满足条件2,做的事情2
...
说明:
当成功满足外层的if条件执行后,才能执行内层的if语句。
例如,一起来完成:
(1)坐高铁时,需要先查看旅客是否有车票;
(2)若没车票,则直接不让进站;
(3)当有车票后,才能进行安检;
(4)若携带管制刀具,不超过10cm时,则安检通过后即可去乘车,否则不让乘车;
(5)使用if嵌套形式来解决问题。
# 1.定义变量
# tickets = 0
tickets = 1
knife_length = 25 # 当变量没被使用时,颜色应该是灰色
# 2.外层if判断
if tickets > 0:
print("111111--可以进站了...")
# 3.内层判断
if knife_length >= 10:
print("NNNNNNNN--管制刀具太长,无法通过安检!!")
else:
print("YYYYYYYYYY--可以进站乘车!!!")
else:
print("00000--没有车票,无法进站!!")
总结:
(1)要想运行嵌套if语句内层if中的代码,则必须先满足外层if的条件,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while循环
【了解】程序里的循环
==目标:==了解循环语句的作用。
在程序中,有时候会遇到代码需要重复多次运行的情况。
例如,一起来完成:
(1)输出5次“Hello World”字符串;
(2)可以使用哪些方式来完成呢?
(3)思考:假定要说10000遍呢?该怎么办?
# 1.普通方式
# print("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 2.while循环
# i = 0
# while i < 10:
# print("Hello World...")
# i += 1
# 3.10000遍
i = 0
while i < 10000:
print("Hello World...%d"%i)
i += 1
# *4.扩展
# print("Hello World..."*10000)
总结:
(1)当要对代码反复多次执行时,可以使用while循环语句解决问题;
(2)使用while循环能够简化反复多次执行的代码,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掌握】while循环格式
==目标:==掌握while循环的语法格式。
while可以理解为:当……的时候,即当满足条件判断时,就反复多次地执行指定代码。
while循环语法:
初始化变量语句
while 循环条件:
循环体语句
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 # 先写
接着,一起来看看while循环的执行流程。
例如,一起来完成:
(1)使用while循环语句来输出10句:Python真简单;
(2)在程序里,分析while循环的执行流程。
# 初始化变量
# while 条件:
# 循环体语句
# 改变条件的语句 # 先写
# i = 0
# # while i < 10:
# while i < -10:
# print("Python真简单.")
# i += 1
"""
i < -10 False 直接结束
"""
i = 0 # int
# while i < 10:
while i <= 9:
print("Python真简单.%d"%i)
i += 1
"""
i=0 0<10 True print() i=i+1 =0+1 i=1
i=1 1<10 True print() i=i+1 =1+1 i=2
.....
i=9 9<10 True print() i=9+1 i=10
i=10 10<10 False
"""
总结:
(1)使用while循环可以执行反复多次的效果;
(2)注意:在使用while循环时,建议先写【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更多错误。
【掌握】while循环应用
==目标:==掌握while循环的使用。
例如,一起来完成:
(1)计算10 ~ 100之间所有自然数的和(包含10和100);
(2)分别使用正常和逆向思维来完成。
# 正常
total_sum = 0
i = 10
while i <= 100:
# print(i)
total_sum += i
i += 1
print(f"求和为:{total_sum}")
# 逆向
# sum = 0
# j = 100
# while j >= 10:
# sum += j
# j -= 1
# print(f"求和为:{sum}")
总结:
(1)我们会发现:思维逻辑不同,编写出来的while循环案例代码也课可能不同。
【了解】死循环
==目标:==了解死循环的语法。
死循环,也称为无限循环,指的是程序代码一直执行,不会停止。
产生死循环的情况有:
(1)缺少了: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
(2)误写了:循环条件;
(3)标准的死循环格式。
接下来,先来看看标准的死循环格式。
while True:
代码1
代码2
...
例如,一起来完成:
(1)当缺少了: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完成一个死循环案例;
(2)当误写了:循环条件,完成一个死循环案例;
(3)使用标准的死循环格式完成一个死循环案例;
(4)执行程序,观察效果。
# 缺少语句
# i = 0
# while i <= 10: # True
# print("hello , python")
# 误写条件
# i = 0
# while i > -10: # True
# print("hello , FangGe")
# i += 1
# 标准
while True:
print("hello , itheima...")
总结:
(1)若要在程序里完成死循环的效果,建议直接写成(while True)。
其他控制语句
【掌握】for循环
==目标:==掌握for循环的使用。
与while循环功能类似,for语句也能完成反复多次的执行。
for语法:
for 临时变量 in 序列:
满足条件时,执行的代码1
满足条件时,执行的代码2
……
[else:
当for循环正常执行结束后,执行代码]
说明:
序列指的是能被循环处理的数据类型,比如列表、字符串等。
接着,来看一下for循环里常见的序列range()函数。
函数名 | 含义 |
---|---|
range(x, y) | 一个序列,专门用于给for循环使用。 |
说明:
range()中的参数表示从x到y的取值,即[x,y),表示能获取到x值,但获取不到y值。
例如,一起来完成:
(1)使用for循环格式来编写程序;
(2)输出0 ~ 4之间的数字,可使用range();
(3)循环输出itheima中的单个字符,且当正常执行结束后,输出:已循环结束;
(4)执行程序,观察效果。
# 1.0-4
# for temp in range(0,5):
for temp in range(5):
print(temp)
# 2.itheima
# for temp in "itheima":
# print(temp)
# 3.else
# for temp in "itheima":
# print(temp)
# else: # 原则: for语句中能正常执行完所有才会执行else break
# print("已循环执行结束.")
# *4.数字不是序列
# for temp in 100: # 唯一?? 哈希/散列
# pass
# iterator
# iterable # 扩展: 迭代、循环、遍历 ====>循环
总结:
(1)for与while循环功能类似,且都能完成反复多次执行的效果;
(2)注意:for可以配合else关键字一起使用,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了解】嵌套循环
==目标:==了解嵌套循环的使用。
当在while循环内,再包含一个while循环时,则称为嵌套循环。
通俗地说,嵌套循环就是指外层有一个循环,里面再嵌套一个内层循环。
说明:
也可以使用两个for语句形成嵌套语句。
嵌套循环的语法:
初始化变量语句1
while 循环条件1: # 外层循环
[循环体语句1]
初始化变量语句2
while 循环条件2: # 内层循环
循环体语句2
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2
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1
说明:
(1)可以把内层循环当做一个循环的循环体语句来处理;
(2)当外层循环执行一次,内层循环执行所有。
我们已知道,print()输出函数有自动换行的效果,原因是底层源码设置了默认值\n。
函数名 | 含义 |
---|---|
print(args, end=“\n”) | 用于输出信息内容,默认有换行效果。 |
说明:
若要取消换行效果,只需把end值修改为其他内容。
一起看看一个统计嵌套循环的执行次数的案例。
请观察代码,并思考:执行次数为多少?
i = 0
while i<3: # 外层循环
j = 0
while j<5: # 内层循环
print("Hello World...")
j += 1
i += 1
例如,一起来完成:
(1)使用嵌套循环来完成程序;
(2)请使用*代替,并输出一个正方形的显示效果。
# 1.输出行
i = 1
while i <= 5:
# 2.输出列
j = 1
while j <= 5:
print("*", end="\t")
j += 1
print("")
i += 1
总结:
(1)可以使用for或while循环完成嵌套循环,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2)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循环、遍历、迭代,这三个词,都可以表示循环的含义。[思考]
==思考:==例如,一起来完成:
(1)使用嵌套循环来完成程序;
(2)动手实践一个九九乘法表的显示效果。
# 行
i = 1
while i <= 9:
# 列
j = 1
# while j <= 9:
while j <= i:
print(f"{j}*{i}={i*j}",end="\t")
j += 1
print("")
i += 1
【掌握】break语句
==目标:==掌握break语句的使用。
break语句主要是用于终止某个循环语句块的执行。
break语法:
循环语句块
……
break
其他语句
说明:
break会终止循环的执行。
例如,一起来完成:
(1)一次长跑比赛中,体育老师说:本次长跑总共跑50圈,如果有同学跑到第10圈时,感到身体不适,就直接退出比赛;
(2)使用while循环和break模拟长跑效果。
# 1.循环
i = 1
while i <= 50:
print(f"正在跑第{i}圈...")
# 2.判断
if i == 10:
print("身体不适,直接退出比赛...")
# 3.退出
break # break: 终止 跳过当前循环的整个循环
i += 1
总结:
(1)对于程序里的break,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的意思;A、终止;B、中断
(2)注意:break语句用于跳出当前的整个循环。
【了解】continue语句
==目标:==了解continue语句的简单使用。
continue语句不常使用,表示用于跳过某个循环语句块的一次执行,然后继续执行下一轮的循环。
continue语法:
循环语句块
……
continue
其他语句
说明:
continue会中断循环的一次执行。
例如,一起来完成:
(1)请在输出itheima的单个元素时,如遇字母e,直接跳过且不输出;[后字母]
(2)使用for循环和continue模拟跳过输出的效果。
# 1.定义变量、for语句
strs = "itheima"
for temp in strs:
print("-----------------------")
# 2.判断
if temp == "e":
# 3.跳过一次执行, 并进入下一次循环
continue
print(temp)
总结:
(1)continue语句很少使用,表示的是跳过当前循环的一次循环,然后会继续下一轮的循环执行;
(2)注意:break和continue语句只能应用在循环语句中,这句话正确吗?A、正确;B、错误。
猜拳游戏案例
【了解】随机数的处理
==目标:==了解如何生成随机数?
要完成猜拳游戏程序的编写,优先需要知道怎么生成随机数。
注意:在Python中,要获取随机数值,可以使用生成随机数的random模块:
# 导入模块
import random
random模生成随机数的函数:
函数名 | 含义 |
---|---|
randint(a, b) | 生成随机数,用于返回[a, b]之间的整数,并能取值a和b。 |
说明:
能同时取值a和b。
例如,一起来完成:
(1)使用random模块来生成一个0-5之间的随机数;
(2)生成一个50-100之间的随机数值;
(3)执行程序,观察效果。
总结:
(1)若要生成随机数,可以使用Python的()库;A、random;B、math;
(2)注意:当使用randint(a, b)生成随机数时,能同时取值a和b。
【掌握】猜拳游戏代码编写
==目标:==完成猜拳游戏的代码编写。
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猜拳游戏规则。有:
(1)玩家输入自己要出的拳,例如石头(1)、剪刀(2)、布(3);
(2)电脑随机出拳,例如电脑可以出:石头、剪刀、布的任意一个;
(3)猜拳游戏的比较胜负规则是:石头能赢剪刀、剪刀能赢布、布能赢石头。
例如,根据游戏规则,一起来完成猜拳游戏的代码编写。
操作步骤:
(1)显示操作界面:石头1 剪刀2 布3
(2)玩家出拳;
(3)电脑要出拳;
(4)判断玩家
胜利:玩家1 电脑2; 玩家2 电脑3; 玩家3 电脑1;
平局:玩家1 电脑1; 玩家2 电脑2; 玩家3 电脑3;
失败:另外的。
import random
# 1.显示界面
print("=========猜拳小游戏V1.0===========")
# 5.重复
while True:
# 2.玩家出拳
print("可以选择出拳的方式有:")
print("\t(1)石头")
print("\t(2)剪刀")
print("\t(3)布")
player = int(input("请输入你的出拳:"))
# 3.电脑
computer = random.randint(1, 3)
# 4.判断
if (player == 1 and computer == 2) or (player == 2 and computer == 3) or (player == 3 and computer == 1):
print("恭喜你,赢了~~")
elif player == computer:
print("平局!!")
else:
print("失败了,洗洗手再来一把!!!")
# **6.扩展
"""
1.玩家和电脑的出拳方式没显示, 该怎么显示出来呢?
2.想要退出游戏,该怎么办?
"""
总结:
(1)在编程时,可以综合运用多个简单知识,并形成一个复杂的程序;
(2)注意:在编写程序前,建议一定要先写一写完成程序的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