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20年3月11日,我在看学生提交的中期报告时,再次遇到“字号,行距,磅,像素……”之类概念,然后搜了很多资料,看我的脑壳痛,眼冒金星。之前,在2017年7月16日,我在B站上传了《排版的艺术》,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整体和全局,我当时的印象“网上到处都是软件操作的视频”,所以细节方面留给同学们自学。其实那个时候,就遇到了“字号,行距,磅,像素……”的问题,但是因为录制视频太累(制作1分钟视频,用了我1~2小时)就暂时搁置了。可是问题始终就是问题,自己如不亲身解决,看来它是不会自己解决自己的。所以,这次决定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不再成为问题。
下面的链接是《排版的艺术》,这个Season制作了3个episode,今年可能会继续做……从E004开始 :)
【SPOC】资料篇.S02E001.排版是什么意思(from helixyz2015)
【SPOC】资料篇.S02E002.书籍类的排版(from helixyz2015)
【SPOC】资料篇.S02E003.撰写和排版的流程(from helixyz2015)
目录
一、问题的来源
图1 中期报告填表要求
“图1”为《中期报告》的填表要求,其中第五条里,同时使用了两种单位,“小四”和“磅”。
“小四”、“行”、“磅”是排版时所使用的不同“度量单位”,度量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测量长度”,使用是各种长度单位,最典型的就是mm,inch 。
我们打开word的相应设置(见图2),可以看到可供选择的“度量单位”有5种,分别是“英寸、厘米、毫米、磅、十二点活字”。这些单位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对应的是不同领域,如果不理解它们的意思,就很难进行选择,选错了对排版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图2 word选项→高级→度量单位→“5选1”
二、从纸质印刷品到虚拟排版带来的变化
技术进步往往是点突破带来面收获,新技术往往会带意想不到的东西,完成top-down之后,还需要做bottom-up设计,要么未雨绸缪,要么亡羊补牢。这个过程中,感知力最重要,想不到的东西做不到,大脑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2.1 记录信息的媒介
文明传播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听说与声音相关,读写与文字相关。
记录文字的媒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典型媒介为纸张,阅读信息只需要有“光,自然光、人造光...”即可;第二阶段的典型媒介是存储器,阅读信息需要借助特殊电子设备解码,然后展示在电子屏幕上。
我们现在处在第二个阶段,既可以从纸质印刷品上阅读,又可以从电子屏幕上阅读。当电子文档需要被打印成为纸质印刷品的时候,电子屏幕就变成了虚拟的纸张,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使用虚拟纸张进行排版了。
2.2 两种虚拟排版的方式
共有两种虚拟排版方式,一种是“所见≠所得”,一种是“所见=所得”,各有利弊,推荐不经常排版的人士用“所见=所得”的软件工具。
2.2.1 所见≠所得
最早出现的是“所见≠所得”排版软件。排版时,“写编程代码”,现在比较常见的同类排版工具是“LaTeX”。
找了一个例子,给新手感受一下(https://blog.csdn.net/qq_16587307/article/details/92829098)。因为我不用这工具,所以与之相关的使用细节,请到原链接请教作者(https://blog.csdn.net/qq_16587307/article/details/92829098)。
图3 用Latex软件编辑文档,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16587307/article/details/92829098
这段代码经过工具的编译、打印等一系列处理,才能变成我们熟悉的东西(详见图4)。
图4 用Latex软件打印出来的最终结果,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16587307/article/details/92829098
对于期刊、杂志这类印刷品来说,排版格式都是固定的,所以排版类似“填表”。这个过程转到Latex软件,就是用“编程代码”把排版格式描述出来(称为模版),然后进行“文字、图片、公式等等“填空,因此能够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排版的效率。
对于普通人来说,排版没有固定模版,背诵代码和敲代码的成本太高,不推荐用这种软件。如果让你在windows和linux之间二选一,你选择windows,那就和我一样,适合用“所见=所得”的工具。
2.2.2 所见=所得(所见即所得)
所见=所得(所见即所得),我第一次听到“所见即所得”是在几年前。当时是和计算机专业的同事聊天,他突然来了句“word就是所见即所得的”,我当时就懵了,完全听不懂,当场学习……解释是“你在word上看到的内容,和打印出来是一样的”,我当时很疑惑“难道还有不一样的么?”
这个世界很大,2.2.1就是不一样的案例,当然这是我很久之后才知道的,当时那哥们儿也没说清楚:)
不过你不要在意这些,世界太大了,不知道是正常的。如果你愿意研究和学习,就像我是研究芯片设计的,但是正在写和排版相关的一样,“你是自由的,想做就做……”。
WPS是第一款所见即所得的文字编辑排版工具,所见即所得 =你从电子屏幕上看到的内容和打印出来的效果是一样的。word的商业运作能力过于强大(先抄了WPS,然后免费),读书时最先接触到的是word(实验室的计算机里很难找到WPS,大家都在用word),然后就没有换别的工具。图5和图6,是两个使用word排版的案例,这是我们普通人最常见到的。
图5 我写的文档,纯文字排版
图6 这是我的讲义,图形+文字
2.3 不同排版的度量方式
排版是怎么回事儿(请看前面的视频),这里我们换个视角。排版类似“在停车场分区,画出标志线,然后把车按照规则停到车位当中”。用来“写字”的纸就是停车场,文字就是车,画线、停车就是排版。线要画到规定的位置上,这个时候就需要量好距离,量出距离就要涉及的到度量方式了。
2.3.1 画格子的智慧
“图7”是两张A4幅面的纸,左边的是白纸,右边的画了格子。其实,左边的也画了格子,只是我没有把它显示出来。现在各种大考只要是和写字相关的(比如写作文,简答题),常能见到这种场景:学生先在答题纸上用铅笔画出“右边的格子” → 用黑色签字笔在格子里写字就→ 写完之后再把“铅笔画的格子擦掉”,这样写出来的试卷异常的整洁美观,容易拿高分。
各种美观的印刷品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图7 白纸(左图),画了格子的纸(右图)
再次回顾一下张纸的区域划分,在图8中,黄色区域是撰写正文的区域,白色为不能撰写正文的区域。图9,白色区域太小,但是可以用来打辅助,放比如书名、章节名、页码,预留给装订的空间,给读者预留做手写笔记的空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