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历史上的今天】8 月 22 日:改变世界的程序员们;网络直播的鼻祖;何小鹏离开阿里巴巴

整理 | 王启隆

透过「历史上的今天」,从过去看未来,从现在亦可以改变未来。

今天 2023 年 8 月 22 日。历史上的今天,Masatoshi Shima 出生,他和 英特尔(Intel) 合作设计的芯片让第一个微处理器 Intel 4004 诞生,而微处理器的发展,已经历了五代的变化,作用于家家户户的计算机,让计算机从原本庞大无比的体积缩小成如今便携的模样,并间接地促进了计算机作为娱乐影音的功能诞生。

如今,网络直播行业愈加火爆,直播已经从特定的职业变成了每个互联网企业都会参与的宣传行为;而网络直播其实并非一个新兴的事物,它最早可以溯源至 1993 年——关于一个咖啡壶的直播。而 2001 年的今天,就是这个“咖啡壶直播”被关闭的日子。让我们钻入历史的长河一窥端倪,看看这些事件是如何对我们今天的科技生活产生影响的。

1943 年 8 月 22 日:首个微处理器 Intel 4004 的设计者之一,Masatoshi Shima 出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维基百科

Masatoshi Shima 是一位电子工程师,他于 1943 年 8 月 22 日出生在日本静冈市。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 Intel 4004 的设计者之一,这款芯片由四人共同设计,除了 Busicom 公司的 Masatoshi Shima,还有英特尔(Intel)公司的 费德里克·法金(Federico Faggin) 泰德·霍夫(Ted Hoff) 和 斯坦利·马泽尔(Stanley Mazor)。

英特尔创始于 1968,而 1971 年诞生的 Intel 4004 正是英特尔初出茅庐时威震科技界的作品,有趣的是,4004 在当时其实仅是一个因人手不足险些失败的筹钱项目,专门为日本的 Busicom 公司设计制造——也就是 Masatoshi Shima 所在的公司。20 世纪 60-70 年代是芯片界逐鹿的时代,许多大公司都参与到了微处理器的竞争中,而最后是初来乍到的英特尔赢得胜利:这得益于上一段提到的四位工程师,其中一位便是 Masatoshi Shima,他甚至不为英特尔工作。

Intel 4004 所带来的计算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英特尔凭借 4004 崛起,逐渐获得了全球的主导地位;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单芯片的微处理器,它的“后代”一直进化发展,我们如今使用的手机和个人电脑里的处理器都残留着 4004 的影子。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1955 年 8 月 22 日: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用户小组成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维基百科

1955 年的今天,在 IBM 公司主办的洛杉矶研讨会之后,订购 IBM 704 大型计算机的 17 个小组代表在加州圣莫尼卡的 Rand 公司会面。会议的成果是成立一个计算机用户小组 SHARE。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促进在安装之间共享信息和程序的想法。这个团队发展迅速,最终为他们的 IBM 电脑生产新的软件和文档。

IBM 704 大型计算机是 IBM 700 系列的成员,是 IBM 700 科学计算机系列的第一款专为工程和科学计算而设计的计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磁核内存和 FORTRAN 编程语言的机器。我们如今玩的“21 点”纸牌游戏,其规则就是在当年运行了数百万次模拟打牌得出的。IBM 700 系列和人工智能也有点渊源,1962 年,跳棋高手的 Robert Nealey 和 IBM 7094 进行了跳棋对战,计算机最终获胜;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向人们展示了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被视为人工智能的里程碑。

而这个用户小组并非我们如今说的计算机术语“用户组”,而是一群程序员为了分享自己的想法而聚在一起的团体组织。2023 年的我们,可以通过通讯软件、远程会议、博客和 CSDN 等论坛网站进行技术讨论与交流,而疫情的影响也让我们减少了线下聚会的时间;而正是在如今这样的社会背景,让远程网络会议系统急速发展,和疫情初期的窘迫仓促已然不同。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01 年 8 月 22 日:网络直播的鼻祖“咖啡壶直播”的终结

你平时会看各种类型的直播吗?网络直播是如今最热门的网络社交方式之一,截至 2020 年的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8.73 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6.17 亿;也就是说,有六成左右的网民是网络直播的受众,这也是网络直播能成为热门产业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的印象里,网络直播是近十年才新兴的行业,但是,它其实已经有了近 30 年的历史。

名义上的“网络直播第一人”是美国的一名女大学生,珍妮弗·林利(Jennifer Ringley),当时年仅 19 岁的她建立了一个叫 Jennicam 的直播网站,每天用宿舍里的电脑摄像头直播自己的生活。这个发生在 1996 年的无心之举,彻底改变了今天的现代社会。但珍妮弗只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网络摄像头进行直播的“人类”——真正意义的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摄像头实际上安装于 1993 年,用于直播学校休息室的咖啡壶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维基百科

1994 年,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的 Quentin Stafford-Fraser 和 Paul Jardetzky 博士面临着一个问题:整个研究室要共用一台咖啡机,而实验室却分布在不同的楼层。这导致当时想在忙碌之余来杯咖啡的研究员经常上下楼白跑一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位博士在咖啡机面前装了一个摄像头,每分钟抓取三次图像,然后上传到电脑上,监控当前咖啡壶里的咖啡剩余情况。

随后,他们编写了一整套软件让其他同事在局域网里一起监控咖啡壶,并把直播画面上传到了互联网上,全世界第一个直播平台应运而生。世界各地的数百万科技爱好者都会跑去看实验室里的咖啡壶直播。这个过程十分的无聊的直播持续了十年,获得了数百万次点击。2001 年 8 月 22 日,两位博士因为设备老化等原因不得已终结“咖啡壶直播”的使命。

最终,这台“网红咖啡壶”被挂在了 eBay 上,拍出了 3350 英镑的高价。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13 年 8 月 22 日:NASDAQ 的“黑色三小时”

纳斯达克(NASDAQ),全称为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是美国的一个电子证券交易机构,是今天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纳斯达克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牵动了许多人的心,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一场风暴。而在 9 年前的今天,纳斯达克就遭遇过一个计算机问题导致的麻烦:“黑色三小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维基百科

2013 年 8 月 22 日,纳斯达克数千档交易同时暂停 3 个多小时,包括苹果、谷歌等超过 3000 家美国上市公司无法交易,出现了世纪大停摆,开创了美股乌龙事件的又一个里程碑。纳斯达克交易所在给交易员的通知中表示,问题出在一条数据传输专线上,这条专线负责提供纳斯达克挂牌证券的市场数据。这种因为技术问题而导致的长时间暂停前所未有,高频交易算法的复杂至今也很难保证被绝对控制。

历史上,这并非因为技术故障而导致股票暴跌的孤例,2010 年,华尔街某家大银行的一位员工错误地输入交易指令就导致了道琼斯指数的狂跌;离我们较近的例子是 2020 年,世界第八大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突然宣布因“订单系统故障导致的技术问题”暂停股票交易。故障问题在金融界屡见不鲜,人类何时才能征服高频算法?或许在高度发展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才能见证这个问题的答案。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2013 年 8 月 22 日:百度正式提出“轻应用”

2007 年的春天和冬天,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因 iPhone 和 Android 的诞生席卷而来;国内在这方面不断做了许多的尝试,许多夭折的发明甚至不为人所知,各平台应用,不管是在微信内还是在 Web 端、HTML5,还是各种概念、名词、包装,最终都演变成了产品的竞争。国内的轻应用、流应用等都是在互联网产品上的尝试,而直到后来微信小程序的诞生,才踏出了相对成功的一步——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一类东西。

2013 年 8 月 22 日,百度公司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推出“轻应用”(Light App) ,可实现无需下载 ,即搜即用和通过移动搜索功能。从理念上,这很像我们今天在用的云电脑、云游戏,省去了花费流量下载应用的过程、省去了公司宣传应用广告的成本、省去了每隔十天半月推送更新版本的时间。

“轻应用”被计划于用在媒体、工具和生活服务等领域,它既区别于常见的原生应用(Native APP),基于本地操作系统并使用原生程式写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区别于网页应用(Web APP),基于 Web 的系统和应用;在轻应用里能降低开发这些的成本,跨平台地给用户带来体验。我们如今用的微信小程序便是轻应用的成熟演变,我们经常能发现,在微信小程序里我们的使用体验很像网页应用,但是却可以经常体验到一些原生应用才有的复杂实现,给人一种“不需要下载就能使用到更好服务”的感觉。

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总是有上限的,正如曾经在电脑机械硬盘的容量在不断扩充时诞生了固态硬盘的发明,用户的需求永远是以“快”为优先;这类云端的应用正在逐渐变成主流,轻应用在克服了交互丰富程度、使用频次、适配和依赖网络等问题后,可能会逐渐替代原生应用成为各大厂商的首选。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016 年 8 月 22 日:谷歌发布安卓 Android 7.0(Nougat)

我们曾介绍了 谷歌(Google) 公司于 2017 年 8 月 21 日发布的 安卓(Android) 操作系统新成员“Oreo”,而它的“哥哥”,Android 7.0(Nougat)则发布在 2016 年 8 月 22 日。“Nougat”的意思是牛轧糖,沿袭了安卓曾经的以甜点命名的风格。

2016 年的时候,苹果公司的最新手机产品还是 iPhone6s,其带来的 3D Touch 功能是智能手机交互设计的一次革命;而安卓不甘示弱,在 7.1 版本中新增了 Shortcut 功能来达到 3D Touch 的效果,由于 3D Touch 是通过检测手指按压力度来判断是否弹出,而安卓在硬件上没办法统一,所以统一采用长按的方式来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维基百科

3D Touch 和 Shortcut 都一度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如今,苹果的 ios 已经在 2020 年将 3D Touch 替换为更强调触感触控的 Haptic Touch,谷歌也在 2021 年发布的 Android 12 测试版里加入了触控音效反馈的功能;在那之后,华为也发布了鸿蒙(HarmonyOS),将本就水深火热的市场再次颠覆。

除了 shortcut 以外,Android 7.0 还有一个同样影响至今的功能,那便是多窗口分屏。如今我们很多人的日常手机使用以及离不开这个发展了数年的功能,有了多窗口功能支持之后,我们可以同时开启和浏览数个应用的界面,并进行应用之间的拖拽。无论是看视频、办公、游戏、阅读还是制图设计,有了分屏功能都能大大提升我们的科技生活体验。

科技生态百花齐放,你更钟情于哪种移动操作系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2017 年 8 月 22 日:何小鹏正式离开阿里巴巴

八年前,阿里收购 UC,轰动一时。当时在中国有近 10 亿的手机浏览器用户,而 UC 位居第一,占了六成的活跃用户市场。那么,究竟是有车的人多,还是用 UC 浏览器的人多呢?2017 年 8 月 22 日,在 UC 十三岁生日这一天,UC 联合创始人何小鹏宣布「荣退」,正式离开阿里巴巴集团,「开启自己新的一段追梦之旅」。一周之后,何小鹏就正式宣布自己加入新能源互联网汽车公司——小鹏汽车,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很明显,何小鹏选择了离梦想更近的那一条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源:维基百科

跳槽在科技界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程序员的跳槽更是家常便饭。何小鹏出走阿里,我们当时看到的是双方的和平告别,小鹏投入到了他当年天使投资的小鹏汽车,试图把爱好变成现实。近几年虽然停车费用涨价、高峰交通问题没有缓解、地铁交通发达,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想要一台私人拥有的车,何小鹏认为,未来的汽车可能提倡自动共享,在高峰的时候自己用,在非高峰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去用。

提到中国的智能汽车,有一个无法绕过的名字,小鹏。有这么一种说法,在汽车之都底特律,当汽车高管们谈起互联网对汽车的影响时,他们认为这与重新发明汽车引擎一样重要。而担任小鹏汽车董事长的何小鹏认同这样的观点,“互联网思维从用户出发定位,而传统汽车人看汽车设计理念更多的是从工程师维度”,在何小鹏看来,互联网造车定位要从工程师维度转换到用户角度。

智能汽车领域始终是“得到众多关注,未得到足够发展”,很多人一直处于一个观望的态度。汽车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产业,很难被新生血液迅速推动,并且虽然硬件大同小异,但是在软件上会出现相对的垄断和集中性;在未来,智能汽车领域也会出现“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公司,或许不止一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017 年 8 月 22 日:计算机先驱 Michael J C Gordon 逝世

Michael John Caldwell Gordon,交互定理证明和硬件验证领域的先驱,出生于 1948 年 2 月 28 日。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他有了正式验证系统设计的远见,并用数学和逻辑证明它们的正确性,随后,他便在现实世界的计算机设计中展示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学生将工作扩展到诸如浮点算法的验证、概率算法的验证和源代码的验证翻译以纠正机器代码等不同领域。

Michael Gordon 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于 1973 年完成了一篇题为《Pure LISP 程序的评价与表义(Evaluation and Denotation of Pure LISP Programs)》的论文,导师是 Rod Burstall。他应 LISP 语言的发明者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的邀请来到加州斯坦福大学,在那里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Gordon 从 1981 年开始在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担任讲师,在 1996 年晋升为教授。

Gordon 在爱丁堡大学的主要成就是和罗宾·米尔纳(Robin Milner)等人提出了 LCF 的一个系统——“可计算函数的逻辑”(Logic for Computable Functions),这是一种自动定理证明工具,利用它可以方便地验证计算机程序的逻辑。现代高阶逻辑(HOL)定理的证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Michael Gordon 便在之后基于 LCF 开发了 HOL 的证明工具。

Michael J C Gordon 教授于 2017 年 8 月 22 日逝世,他对自动定理证明(ATP)领域的研究影响深远,而这个领域尤其是在国内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随着机器学习热潮兴起,人工智能和自动定理证明之间的可能性被挖掘出来,在数学和哲学的研究不断进展。或许在这些伟大前人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未来的科技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有许多至关重要的事件、人物。在《新程序员:我们的技术时代,我们的程序人生》中,来自四十余位技术人跨越半个世纪,用代码敲出一个个真实的程序人生故事!

扫描或点击《新程序员:我们的技术时代,我们的程序人生》订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