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Buildroot是Linux平台上一个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框架。整个Buildroot是由Makefile脚本和Kconfig配置文件构成的。本文使用buildroot为freescale imx287 开发板制作根文件系统。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kele-dad/p/8231434.html
1.buildroot目录说明
.
├── arch: 目录存放CPU架构相关的配置脚本,如arm/mips/x86 ,这些CPU相关的配置,在制作工具链,编译boot和内核时很关键。
├── board:存放了一些默认开发板的配置补丁之类的
├── boot
├── CHANGES
├── Config.in
├── Config.in.legacy
├── configs: 放置開發板的一些配置參數.
├── COPYING
├── DEVELOPERS
├── dl: 存放下載的源代碼及應用軟件的壓縮包.
├── docs: 存放相關的參考文檔.
├── fs: 放各種文件系統的源代碼.
├── linux: 存放着Linux kernel的自動構建腳本.
├── Makefile
├── Makefile.legacy
├── output: 是編譯出來的輸出文件夾.
│ ├── build: 存放解壓後的各種軟件包編譯完成後的現場.
│ ├── host: 存放着製作好的編譯工具鏈,如gcc、arm-linux-gcc等工具.
│ ├── images: 存放着編譯好的uboot.bin, zImage, rootfs等鏡像文件,可燒寫到板子裏, 讓linux系統跑起來.
│ ├── staging
│ └── target: 用來製作rootfs文件系統,裏面放着Linux系統基本的目錄結構,以及編譯好的應用庫和bin可執行文件. (buildroot根據用戶配置把.ko .so .bin文件安裝到對應的目錄下去,根據用戶的配置安裝指定位置)
├── package:下面放着應用軟件的配置文件,每個應用軟件的配置文件有Config.in和soft_name.mk。
├── README
├── support
├── system:这里就是根目录的主要骨架和相关的启动初始化配置,当制作根目录时就是将此处的文件cp到output里去.然后再安装toolchain的动态库和你勾选的package的可执行文件之类的.
└── toolchain
2.buildroot工作原理
Buildroot本身提供构建流程的框架,开发者按照格式写脚本,提供必要的构建细节,配置整个系统,最后自动构建出你的系统。
- buildroot的编译流程是先从dl/xxx.tar下解压出源码到output/build/xxx, 然后它利用本身的配置文件(如果有的话)覆盖output/build/xxx下的配置文件,在开始编译连接完成后安装到output/相应文件夹下.
- Buildroot提供了函数框架和变量命令框架,采用它的框架编写的app_pkg.mk这种Makefile格式的自动构建脚本,将被package/pkg-generic.mk 这个核心脚本展开填充到buildroot主目录下的Makefile中去。
- package/pkg-generic.mk中通过调用同目录下的pkg-download.mk、pkg-utils.mk文件,已经帮你自动实现了下载、解压、依赖包下载编译等一系列机械化的流程。你只要需要按照格式写Makefile脚app_pkg.mk,填充下载地址,链接依赖库的名字等一些特有的构建细节即可。
3.iMX287开发板硬件说明
1.主板外观及基本接口分布
image
2.硬件资源
image
二、构建步骤
1.下载buildroot
git clone git://git.busybox.net/buildroot
2.配置buildroot
查看buildroot包含的开发板配置
make list-defconfigs
选择imx28默认配置
cd buildroot
make freescale_imx28evk_defconfig
进入menuconfig逐项配置
make menuconfig
image
-
Target options(目标配置)
- Target Architecture:目标架构,这里选择 ARM(little endian),ARM小端模式
- Target Binary Format:二进制格式,为 ELF
- Target Architecture Variant:架构变体为 arm920t,内核类型
- Target ABI:应用程序二进制接口,为EABI
- Floating point strategy:浮点数的策略,选择为 Soft float
- ARM instruction set:arm 汇编指令集,选择 ARM
-
Build options(编译选项)
对编译过程进行一些设置,通常用默认设置即可。
-
Toolchain(工具链)
使用内部工具链。
也可以手动选择Kernel Header版本和外部工具链。
注意:实际测试发现,根文件系统与内核使用不同版本的交叉工具链编译,得到的根文件系统镜像文件也可以与内核镜像搭配运行。
-
System configuration(系统配置)
对目标系统进行配置,包括主机名称(System hostname)、欢迎旗标(System banner)、初始化系统(Init system)、设备管理方式(/dev management)、登录方式和 Shell 等。
“Run a gretty after root”需要根据硬件进行设置,必须与系统调试串口对应。 EasyARM28x 使用默认的 console 即可。
-
kernel和bootloaders配置
内核定制裁剪以及 Bootloader 的定制,建议独立管理, Kernel 和 Bootloaders 这两项留空即可。
-
Target Packages(软件包)
Buildroot 提供了海量软件包可选,只需在配置界面选中所需要的软件包,交叉编译后即可使用。
Busybox是必选。
-
Filesystems images(文件系统镜像选择)
可以设置生成的文件系统镜像类型 ,如.tar、cpio、ext2/3/4、 jffs2、 yaffs2 和 ubifs 等多种方式 。
如果要生成ubifs,需要知道芯片逻辑擦除块大小、最小IO单元(页大小)、可用物理擦除块数量(PEB)。可以在uboot环境下,执行如下命令得知:
> mtpart default > ubi part rootfs
3.编译buildroot
make
编译完成,在 output 目录下可以得到生成的文件系统和镜像文件
$ ls output/
build host images staging target
在images目录下有烧录镜像文件
4.完善文件系统
1)增加/dev/null 文件
Buildroot 编译后,生成的文件系统中通常没有/dev/null 文件,而系统启动通常是需要的,可以自行创建:
cd output/target/dev/
sudo mknod null c 1 3
2)增加/dev/console文件
对应于System configuration-“Run a gretty after root”选择的调试端口
cd output/target/dev/
sudo mknod console c 5 1
3)再次编译builtroot
make
三、使用根文件系统
将生成的rootfs.tar.bz2文件或rootfs.ubifs文件烧录到处理器,进入系统后即可以通过shell命令操作,已有的shell命令参考output/bin/目录下的链接文件。
开机成功进入根文件系统
1.登录
因为在System configuration中把root passwd设置为root,所以用户名和密码都是root。
2.系统信息查看
- 查看内核版本:cat /proc/version
- 查看内存使用:free
- 查看磁盘使用:df -m
- 查看CPU信息:cat /proc/cpuinfo
3.网络设置
-
修改IP地址:ifconfig eth0 192.168.181.251
-
设置默认网关: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81.1
-
设置子网掩码:ifconfig eth0 netmask 255.255.255.0
-
设置广播地址:ifconfig eth0 broadcast 192.168.181.225
-
修改mac地址: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11:22:33:44:55
-
设置DNS:vi /etc/resolv.conf 修改后保存 #设置好DNS才能解析域名
nameserver 8.8.8.8 #修改成你的主DNS nameserver 8.8.4.4 #修改成你的备用DNS search localhost #你的域名
-
开机自动设置网络参数:vi /etc/rc.d/init.d/start_userapp 将上述命令加入文件中
-
关闭/开启网关:
- fconfig eth0 down
- ifconfig eth0 up
-
设置动态获取ip地址:udhcpc #重启后无效
-
外网ping测试:ping 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