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数据链路层VS网络层
IP: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确定一个合适的路径。
而主机B到路由器F,F到G,G到H等等的局域网数据转发的问题,都是由数据链路层在这个局域网中完成转发任务的。
以太网概念
"以太网" 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 而是一种技术标准; 既包含了数据链路层的内容, 也包含了一些物理层的 内容. 例如: 规定了网络拓扑结构, 访问控制方式, 传输速率等;
例如以太网中的网线必须使用双绞线; 传输速率有10M, 100M, 1000M等;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和以太网并列的还有令牌环网, 无线LAN等;
故上方所说的局域网转发时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转发,本质都是在以太网中进行的。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的帧格式(报文格式)(也可以称之为MAC帧)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指网卡的硬件地址(也叫MAC地址), 长度是48位,是在网卡出厂时固化的
帧协议类型字段有三种值,分别对应IP、ARP、RARP;分别对应0800 0806 8035
MAC地址的概念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标识数据链路层中的主机的唯一性~)
长度为48位, 及6个字节. 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例如: 08:00:27:03:fb:19)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 不能修改. 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所以说数据链路层是驱动层~)
IP地址描述的是路途总体的 起点 和 终点;
MAC地址描述的是路途上的每一个区间的起点和终点;(解耦)
MAC帧格式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都是MAC地址,类型标识了数据链路层进行解包之后,将有效载荷交给上层的谁,比如交给IP层(则有效载荷就是IP报文),还是ARP层(后面说ARP协议)
报头定长,可以进行解包,向上分用依据的就是类型字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