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AOP?
AOP:面向切面编程。简单说,就是把一些业务逻辑中的相同的代码抽取到一个独立的模块中,让业务逻辑更加清晰。即 AOP 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不侵入原有程序的基础上实现对原有功能的增强, 而增强的方式就是添加通知,就是额外增强一个方法。按照不同的方式通知又分为前置、后置、环绕、异常、带有返回值。
2、AOP相关概念
切面(Aspect):类是对物体特征的抽象,切面就是对横切关注点的抽象
连接点(Joinpoint):被拦截到的点,因为 Spring 只支持方法类型的连接点,所以在 Spring中连接点指的就是被拦截到的方法
切点(Pointcut):对连接点进行拦截的定位
通知(Advice):指拦截到连接点之后要执行的代码,也可以称作增强
目标对象 (Target):代理的目标对象
3、AOP的环绕方式
前置通知 (@Before)
返回通知 (@AfterReturning)
异常通知 (@AfterThrowing)
后置通知 (@After)
环绕通知 (@Around)
4、AOP应用(我这里是校验某些接口的Token)
引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aop</artifactId>
</dependency>
自定义注解:自定义一个注解作为切点,注解所在的方法上,即为要切入的方法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public @interface Token{
}
配置切面
@Slf4j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TokenAop {
@Pointcut("@annotation(自定义注解地址)")
public void tokenCheckPointcut() {
}
@Before("tokenCheckPointcut()")
public void beforeToken(JoinPoint joinPoint) {
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 ((ServletRequestAttributes) RequestContextHolder.getRequestAttributes()).getRequest();
if (!UtilMD5.checkAuthByRequestHead(request)) {
log.error("Token校验失败");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Token校验失败");
}
}
}
@Aspect:标识切面
@Pointcut:设置切点,这里以自定义注解为切点,定义切点有很多其它种方式,自定义注解是比较常用的一种。
@Before:在切点之前织入,打印了一些入参信息
@Around:环绕切点,打印返回参数和接口执行时间
使用:
@GetMapping("/hello")
@Token(desc = "这是一个需要校验的接口")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return "Hello "+n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