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
- 数理逻辑: 命 题 逻 辑 , 谓 词 逻 辑 \color{red}{命题逻辑,谓词逻辑} 命题逻辑,谓词逻辑
- 命题逻辑
(1)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联结词与真值表,重言式
(2)简单命题的形式化(简单自然语句的形式化)
(3)等值定理、基本等值公式以及等值演算
(4)命题公式与真值表的关系、联结词的完备集
(5)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6)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与推理演算,归结推理证明方法
(7)命题逻辑公理系统的概念,公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谓词逻辑
(1)谓词、量词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法
(2)复杂自然语句的形式化
(3)否定型等值式、量词分配等值式
(4)范式、前束范式,Skolem 标准形
(5)基本推理公式及其证明方法
(6)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与推理演算,归结推理法- 谓词逻辑与命题逻辑区别
(1) 命题逻辑把简单命题作为最基本的单元,在命题逻辑的范畴内是找不到什么联系的。如命题:“A是字母”。
(2) 谓词逻辑继续拆分命题,把命题拆为“A”、“…是字母”、这些结构,可以得出命题 “π是实数”这种命题。其中 “…是字母” 称为谓词。谓词逻辑可以描述更丰富的推理形式。
命题逻辑
命题与联结词
- 命 题 \color{red}{命题} 命题: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1)简单(原子) / 复合命题,真 / 假命题
(2)特别注意:变量,悖论,非陈述句- 复 合 命 题 联 结 词 \color{red}{复合命题联结词} 复合命题联结词:否定¬、合取∧(且)、析取∨(或)、蕴涵→、等价↔
(1)不兼容或(排斥或):今晚小李玩游戏p或打球q:(p∧¬q)∨(¬p∧q)
(2)蕴涵:如果 p 则 q; 只要 p 则 q;p 仅当 q;除非 q 否则p;只有q我才p
(3)等价:p 当且仅当 q
(4)优先顺序:¬,∧,∨,→,↔,括号优先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 合 式 公 式 ( 命 题 公 式 ) \color{red}{合式公式(命题公式)} 合式公式(命题公式):将命题用联结词和圆括号按一定逻辑关系联结的符号串
(1)性质
[1] 单个命题变项(或常项)是合式公式
[2] 若 A 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 若 A,B 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也是合式公式
[4] 有限次应用(1)~(3)形成的符号串是合式公式- 可 满 足 式 命 题 \color{red}{可满足式命题} 可满足式命题
(1)设 A 为一个命题公式
[1] 若 A 在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真,则A为重言式或永真式;
[2] 若 A 在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假,则A为矛盾式或永假式;
[3] 若 A 不是矛盾式,则称 A 是可满足式。- 真 值 表 \color{red}{真值表} 真值表
(1)含 n(n≥1)个命题变项的公式 A 共有 2n 个赋值
(2)注:蕴涵为假:当且仅当 p 为真 q 为假。
等值演算
- 命 题 的 等 值 性 \color{red}{命题的等值性} 命题的等值性:若 A↔B 为重言式,则称 A 与 B 是等值的,记为 A⇔B
(1)A↔B 定义为: A→B,B→A
(2)重要等值式
[1] 双重否定律:A⇔ ¬(¬A)
[2] 等幂律: A⇔A∨A; A⇔A∧A
[3] 交换律: A∨B ⇔ B∨A; A∧B ⇔ B∧A
[4] 结合律: (A∨B)∨C ⇔ A∨(B∨C);(A∧B)∧C ⇔ A∧(B∧C)
[5] 分配律: A∨(B∧C))⇔ (A∨B)∧(A∨C);A∧(B∨C) ⇔ (A∧B)∨(A∧C)
[6] 德摩根律: ¬(A∨B) ⇔ (¬A)∧(¬B);¬(A∧B) ⇔ (¬A)∨(¬B)
[7] 吸收律: A∨(A∧B) ⇔ A;A∧(A∨B) ⇔A
[8] 零律: A∨1 ⇔1;A∧0 ⇔ 0
[9] 同一律: A∨ 0 ⇔A;A∧1 ⇔ A
[10] 排中律: A∨(¬A) ⇔ 1
[11] 矛盾律: A∧(¬A) ⇔ 0
[12] 蕴涵等值式: A→B ⇔ (¬A)∨B
[13] 等价等值式: A↔B ⇔ (A→B∧B→A)
[14] 假言易位: A→B ⇔ (¬B)→(¬A)
[15] 等价否定等值式: A↔B ⇔ (¬A)↔(¬B)
[16] 归谬论: (A→B)∧(A→(¬B)) ⇔ (¬A)
(3)置换定理:如果 A⇔B,则 f(A)⇔ f(B)
[1] 功能:验证两个命题公式等值;判别命题公式的类型(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 简 单 合 取 式 / 简 单 析 取 式 \color{red}{简单合取式 / 简单析取式} 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
(1)组成 : 命题变元 ( p) 或 命题变元否定式 (¬ p) ;
(2)概念:有限个 命题变元 或其 否定式 组成的合取式/析取式
(3)文字:命题符号(代表命题变量或命题常量)或命题符号的否定的统称
(4)示例 :
[1] 三个 命题变元 或其否定式 构成的合取式( p ∧ ¬q ∧ r ) / 析取式(p ∨ ¬q ∨ r)
- 命 题 公 式 的 范 式 \color{red}{命题公式的范式} 命题公式的范式:析取(∨)范式 和 合取(∧)范式 统称为范式
(1)析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构成的析取式, 形如 A1∨A2∨…∨An; (Ai为简单合取式)
(2)合取范式: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构成的合取式, 形如 A1∧A2∧…∧An; (Ai为简单析取式)- 范 式 的 定 理 \color{red}{范式的定理} 范式的定理
(1)定理1
[1] 一个简单析取式是永真式,当且仅当它同时含一个命题符号及其否定
[2] 一个简单合取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同时含一个命题符号及其否定。
(2)定理2:
[1] 一个析取范式是矛盾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合取式都是矛盾式。
[2] 一个合取范式是永真式,当且仅当它的每个简单析取式都是永真式。
(3)定理3:(范式存在定理)任意命题公式都存在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范 式 的 案 例 \color{red}{范式的案例} 范式的案例
(1)求一个公式的范式的步骤如下:
[1] 消除联结词→和↔,使得公式中只含有联结词¬、∧和∨:利用蕴涵等值式 ( A → B ) ⇔ ( ¬ A ∨ B ) \color{red}{(A→B)⇔(¬A∨B)} (A→B)⇔(¬A∨B)和等价等值式 ( A ↔ B ) ⇔ ( ¬ A ∨ B ) ∧ ( A ∨ ¬ B ) \color{red}{(A↔B)⇔(¬A∨B)∧(A∨¬B)} (A↔B)⇔(¬A∨B)∧(A∨¬B)。
[2] 利用双重否定律¬¬A⇔A消去双重否定词,德摩根律內移否定词。
[3] 利用分配律,求析取范式利用∧对∨的分配律,求合取范式则利用∨对∧的分配律。
(2)求(¬p→q)∧(p→r)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1] 析取范式: (¬p→q)∧(p→r)⇔(¬¬p∨q)∧(¬p∨r) ⇔(p∨q)∧(¬p∨r)⇔(p∧¬p)∨(p∧r)∨(q∧¬p)∨(q∧r)⇔(p∧r)∨(q∧¬p)∨(q∧r)
[2] 合取范式:(¬p→q)∧(p→r)⇔(p∨q)∧(¬p∨r)
- 极 小 项 \color{red}{极小项} 极小项: 是 一种 简单合取式,成真赋值
(1)概念:满足以下三点为极小项,第 i 个极小项 , 称为 m i 。
[1] 含有 n 个文字的简单合取式
[2] 若每个命题符号和其否定不同时存在,而二者之一必须出现且只出现一次
[3] 第 i 个命题变元或者否定出现在左起第 i 个位置(若命题变元无下标,则按字典顺序排列)
(2)极小项个数:n 个 命题变元会产生 2n 个 极小项
(3)互不等值: 2n 个 极小项均互不等值
(4)极小项表格
- 极 大 项 \color{red}{极大项} 极大项: 是 一种 简单析取式,成假赋值
(1)概念:满足以下三点为极大项,第 i 个极大项 , 称为 M i 。
[1] 含有 n 个文字的简单析取式
[2] 若每个命题符号和其否定不同时存在,而二者之一必须出现且只出现一次
[3] 第 i 个命题变元或者否定出现在左起第 i 个位置(若命题变元无下标,则按字典顺序排列)
(2)极大项个数:n 个 命题变元会产生 2n 个 极小项
(3)互不等值: 2n 个 极大项均互不等值
(4)极大项表格
(5)极大项M i和极小项 m i 之间的关系 :
[1] ¬ m i ⟺ M i
[2] ¬ M i ⟺ m i
13. 主 析 取 范 式 \color{red}{主析取范式} 主析取范式: 所有简单合取式都是极小项的析取范式
(1) 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唯一的与之等值的主析取范式
(2) 求命题公式 A 的主析取范式步骤
[1] 求A的一个析取范式
[2] 如该析取式的某个简单合取式 B 既不含某个命题变元 p p p, 也不含 ¬ p ¬p ¬p,则该简单合取式变为:(B ∧ p p p)∨ (B ∧ ¬ p ¬p ¬p)
[3] 消除重复命题变元或否定,矛盾式及重复出现的极小项,并将每个极小项的命题变元或其否定按下标顺序或字典顺序排列。
(3) 案例:(¬p→q)∧(p→r)
[1] 通过10得 (¬p→q)∧(p→r)的一个析取范式是(p∧r)∨(q∧¬p)∨(q∧r)
[2] 将其中的每个简单合取式展开为含有所有命题变元的极小项的析取:
(p∧r):(p∧q∧r)∨(p∧¬q∧r),(q∧¬p):(¬p∧q∧r)∨(¬p∧q∧¬r),(q∧r):(p∧q∧r)∨(¬p∧q∧r)
[3] 消除重复:(p∧q∧r)∨(p∧¬q∧r)∨(¬p∧q∧r)∨(¬p∧q∧¬r)
[4] 按极小项所对应的二进制数的大小重新排列:(¬p∧q∧¬r)∨(¬p∧q∧r)∨(p∧¬q∧r)∨(p∧q∧r)
14. 主 合 取 范 式 \color{red}{主合取范式} 主合取范式: 所有简单析取式都是极大项的合取范式
(1) 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唯一的与之等值的主合取范式
(2) 求命题公式 A 的主析取范式步骤
[1] 求A的合取范式 A ’
[2] 如A ’ 的某个简单析取式 B 既不含某个命题变元 p p p, 也不含 ¬ p ¬p ¬p,则该简单合取式变为:B⇔B∨0⇔B∨(p∧┐p)⇔(B∨p)∧(B∨p)
[3] 消除重复命题变元或否定,矛盾式及重复出现的极小项,并将每个极小项的命题变元或其否定按下标顺序或字典顺序排列。
(3) 案例:(p→¬q)→r
[1] 求合取范式:(p∨r)∧(q∨r)
[2] 将(p∨r)转为 主合取范式:
(p∨r) ⟺ (p∨0∨r) ⟺ (p∨(q∧¬q)∨r) ⟺ ((p∨r)∨(q∧¬q)) ⟺ (p∨r∨q)∧(p∨r∨¬q) ⟺ (p∨q∨r)∧(p∨¬q∨r)
[3] 根据 极大项公式 写出对应序号: (p∨q∨r):成假赋值000, 极大项M0; (p∨¬q∨r):成假赋值010,是极大项 M2 ;
[4] (p∨r)对应的 主合取范式是:(p∨q∨r)∧(p∨¬q∨r) ⟺ M0 ∧ M2
[5] 将(q∨r)转为 主合取范式: ( p∨q∨r)∧(¬p∨q∨r) ⟺ M0 ∧ M4
[6] (p∨r)∧(q∨r) ⟺ M0 ∧ M2 ∧ M4
- 真 值 表 求 主 析 取 范 式 和 主 合 取 范 式 \color{red}{真值表求 主析取范式 和 主合取范式} 真值表求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1)条件 : A = ( p → ¬ q ) → r
- 命 题 逻 辑 的 推 理 理 论 \color{red}{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1) 推理: 指从 前提 推出 结论 的思维过程
[1] 前提:已知的命题公式
[2] 结论:从前提出发应用推理规则推出的命题公式
(2)前提 和 结论取值情况有以下4种:
[1] A1 ∧ … ∧ Ak 为 0,B 为 0;
[2] A1 ∧ … ∧ Ak 为 0,B 为 1;
[3] A1 ∧ … ∧ Ak 为 1,B 为 0;
[4] A1 ∧ … ∧ Ak 为 1,B 为 1;
只要不出现 [3], 推理就是正确的。
(3)A ⇒ B 表示 “A → B”是重言式。B为逻辑结论/有效结论。
(4)案例:
[1] {p, p → q}
[2] {p, q → p}
[3] 推理[1] 没有出现 现象【3】,推理正确
[4] 推理[2] 出现 现象【3】,推理错误
- 重 要 的 推 理 定 律 \color{red}{重要的推理定律} 重要的推理定律
(1) 定律
[1] 附加律:A⇒(A∨B)
[2] 化简律:(A∧B)⇒A,(A∧B)⇒B
[3] 假言推理:(A→B)∧A⇒B
[4] 拒取式:(A→B)∧¬B⇒¬A
[5] 析取三段论:(A∨B)∧¬B⇒A
[6] 假言三段论:(A→B)∧(B→C)⇒(A→C)
[7] 等价三段论:(A↔B)∧(B↔C)⇒(A↔C)
[8] 构造性二难:(A→B)∧(C→D)∧(A∨C)⇒(B∨D)
(2) 案例:((p∨q)∧¬p)→q
[1] 等值演算法来判断上式是否为重言式((p∨q)∧¬p)→q⇔((p∧¬p)∨(q∧¬p))→q⇔(q∧¬p)→q
⇔¬(q∧¬p)∨q⇔¬q∨p∨q⇔1
[2] 上式为重言式,所以推理正确- 推 理 规 则 \color{red}{推理规则} 推理规则
(1)A1 , … , Ak |- B,表示B是A1 , … , Ak的逻辑结论。
(2)在证明的序列中,若有A1 , … , Ak,则可以引入B。
谓词逻辑(一阶逻辑)
- 简 单 命 题 \color{red}{简单命题} 简单命题:可以分解为个体词和谓词两部分。
(1)个体词: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可表示抽象的概念
(2)谓词:刻画个体词的性质及个体词之间的关系
(3)谓词元数:谓词联系的个体数目
(4)个体常项:表示具体或特定的个体的个体词,一般小写字母 a,b,… 表示
(5)个体变项:表示抽象或泛指的个体词,一般x,y,… 表示
(6)个体域(论域):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可以又穷集合,也可无穷集合,常用 D 表示
(7)全总个体域:一切事物组成的个体域
(8)函数/函项:谓词逻辑可引入将个体映射为个体的函数/函项,如 F(x): x 是奇数- 量 词 \color{red}{量词} 量词:命题中表示数量的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1)全称量词: “一切”、“所有”、“任意”等,用“∀”表示,∀xF(x)表示个体域里所有个体都有性质 F。
[1] ∀xP(x)为真,当且仅当对论域中的所有个体 x 都有 P(x) 为真
[2] 翻译为 →
(2)存在量词: “存在”、“有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xF(x)表示存在个体域里的个体具有性质 F。
[1] ∃xP(x)为真,当且仅当论域中至少存在一个个体 x0使 F(x0)为真
[2] 翻译为 ∧
- 一 阶 逻 辑 等 值 式 \color{red}{一阶逻辑等值式} 一阶逻辑等值式
(1)设 A、B为一阶逻辑公式,若 A↔B 是永真式,则称 A 与 B 是等值的,记作 A⇔B ,称 A⇔B为等值式. 例如:∃xF(x)⇔∃xF(x)∧∃xF(x),∀xF(x)∧¬∀xF(x)⇔0,∃xF(x)∨¬∃xF(x) ⇔1;
(2)等值演算方法1:消去量词等值式
[1] ∀x A(x)⇔ A(a1) ∧ A(a2) ∧…∧ A(an)
[2] ∃x A(x)⇔ A(a1) ∨ A(a2) ∨…∨ A(an)
(3)等值演算方法2:量词否定等值式
[1] ¬∀ x A(x)⇔∃x ¬A(x)
[2] ¬∃x A(x)⇔ ∀x ¬A(x)
(4)等值演算方法3:量词分配等值式
[1] ∀x (A(x)∧B(x))⇔∀ xA(x)∧∀x B(x)
[2] ∃x (A(x)∨B(x))⇔∃ xA(x)∨∃x B(x)
(5) 案例
[1] ¬∀x (F(x)→G(x))⇔¬∀x (¬F( x )∨G(x))
⇔∃x ¬(¬F(x)∨G(x)) ⇔∃x(F(x)∧¬G(x))
[2] ¬∀x∀y (F(x)∧G(y)→H(x,y)) ⇔ ∃x∃y ¬(F(x)∧G(y)→H(x,y))⇔∃x∃y ¬(¬(F(x)∧G(y))∨H(x,y))⇔∃x∃y (F(x)∧G(y)∧¬H(x,y))
- 前 束 范 式 \color{red}{前束范式} 前束范式
(1)设 A 为一阶逻辑公式,若 A 具有如下形式 Q1 x1 … Qnxn B,则称 A 为前束范式。
[1] 其中 Q i 是 ∀ / ∃,i =1, …, n, B 是不含量词的公式, 例∀x∀y∃z (P(x,y)→H(x,z)) 和 ∃x∃y∃zP(x,y,z)
(2)定理:对任意一阶逻辑公式都存在与其等值的前束范式(但形式不唯一)
(3)案例
[1] ∀xF(x)∧¬∃xG(x)⇔∀xF(x)∧∀x¬G(x)量词否定等值式
⇔∀x(F(x) ∧¬G(x)) 量词分配等值式
[2] ∀xF(x) ∨¬∃xG(x)⇔∀xF(x)∨∀x¬G(x) 量词否定等值式
⇔∀yF(y)∨∀x¬G(x) 约束变项换名规则
⇔∀y∀x (F(y) ∨¬G(x)) 量词收缩扩张等值式
⇔∀y∀x (G(x)→F(y))- . 一 阶 逻 辑 的 推 理 \color{red}{一阶逻辑的推理} 一阶逻辑的推理
(1) 推理苏格拉底三段论
解:取全总个体域,设 F(x):x是人, G(x):x是要死的, a:苏格拉底.
前提: ∀x (F(x)→G(x)), F(a);
结论: G(a)
证明: 引入前提∀x (F(x)→G(x)), 消去全程量词 F(a)→G(a),
引入前提 F(a), 得出结论: G(a), 即表示为: ( ∀x (F(x)→G(x)) )∧F(a) →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