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策过程中,过度关注细节可能导致决策效果不佳,这被称为“过度拟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灰度认知,黑白决策”,即接受不确定性,关注整体趋势,设定明确目标,简化选择过程,并信任直觉。
“大佬的写意决策”
我们先来设想一个场景。
一个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正在做报告的年轻人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PPT上列满了数据和图表,他正在论证一个什么东西。
年轻人讲了很多很多,可是台下听报告的一个穿着随意的大佬,有点不耐烦了:“你不用说那么多,我就问你几个问题。”
大佬问了几个问题,年轻人马上被难住,于是大佬否决了年轻人的整个提案。
我们对这个场景并不陌生。
可能这是一次公司例会,也可能这是一次论文答辩。
在一线做事儿的人用了很多很多精力专注于各种细节,可是大佬们想问题却往往是写意的 —— 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并以此作出决策。
然后事实证明大佬说得对。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有些人做过大量功课,掌握了丰富数据和资料,为什么他们的决策水平,反而不如大佬短短时间内的快速判断?
难道说,对一个问题思考得多,反而可能没好处吗?
这个问题,数学家也早就想明白了。
如果你的模型涉及到决策判断和预测未来,那么精确写实往往不如粗略写意。
事实上,你的模型越写实,你的最终效果反而可能越差!数学家,管这个叫做“过度拟合”。
什么是过度拟合?
过度拟合是一个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中常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一个模型在训练数据上表现得过于"完美",以至于失去了泛化能力,无法很好地应对新的、未见过的数据。
举个例子 一学期快结束了,小明和小红都在准备数学考试。
小明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份习题集在复习。
这些题目有可能出现在考试中。
但小明只专注于这份习题集。他记住了每道题的答案和解题步骤。
考试当天,小明遇到了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问题。
他发现自己不会做。因为他只记住了具体的题目和答案,没有理解背后的知识。
另一位学生小红。她不仅复习了习题集,还花时间理解每道题的解题方法。
她做了其他相关的练习题。她确保自己理解了知识点,而不是具体的题目。
考试中,小红遇到新题目,她能够从容应对。她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她没有“过度拟合”习题集,而是掌握了知识的本质。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做一个项目方案,个人在短时间内凭借直觉和关键要点完成,效果通常不错。
可要是召集一群人讨论数天,加入诸多无关紧要的元素,反而可能使方案变得复杂且偏离核心。
一个决策能抓住重点就很好了,非得考虑各种不重要的因素,最后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
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想要避免过度拟合,你必须学会抓住重点,学会忽略掉一部分信息。
理解灰度认知
接受不确定性。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生活决策,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学会在灰色地带中找到平衡,而不是试图让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强调灵活性。灰度认知要求我们保持灵活。面对不同情况,要能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策略,而不是固守一个固定的模式。
灵活性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避免陷入过度拟合的陷阱。
关注整体趋势。在分析数据或做决策时,关注整体趋势和大方向,而不是每个细节。过度关注细节可能导致我们误解整体情况。
理解和把握大方向有助于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实施黑白决策
设定明确目标。黑白决策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确定什么是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指标,然后围绕这些指标做出决策。
明确的目标帮助我们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细节纠缠。
简化选择过程。简化决策过程,减少选项。
面对复杂问题时,列出几个关键的选择或方案,然后快速评估和决策。
简化选择过程有助于避免信息过载和决策疲劳。
设定决策时间限制。为每个决策设定时间限制。
避免过长时间的反复考虑和讨论。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迫使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决定。
这可以防止过度思考,保持决策的高效性。
信任直觉。在灰度认知的基础上,学会信任自己的直觉。
直觉是长期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结果。在无法完全确定的情况下,直觉往往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迅速调整和反馈。做出决策后,迅速执行并及时反馈。
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调整,而不是试图在决策前考虑所有可能性。实时调整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决策,避免过度拟合。
避免“过度 拟合” 有三个建议:
一、限定思考时间。 比如说一天之内必须完成报告,一个小时之内必须结束会议。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而不会纠结在细节里。
二、限定内容长度。 比如你可以要求下属报告不能超过一页纸。另一个办法就是所谓 “电梯谈话”。
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始终用粗线条的马克笔。 最初的计划必须抓住重点。笔画越粗,对你的思维越有利,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如果你用圆珠笔,无形中就会陷入关注细节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