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java与C/C++的比较

跨平台:

程序是否可以跨平台执行应该算是java和C这种编译型语言最大的一个区别了

编译型语言,我们拿C语言举例,其从源程序到被CPU执行,详细流程是这样的

从C源代码,到最下面的可执行代码,经历了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对于今天的话题来说,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简化为:C源代码-->编译-->机器指令文件

写好的C语言代码,由编译器编译为机器可执行的代码(下面统称指令代码),不同的CPU,可以识别的机器指令集是不一样的,操作系统在CPU之上做了一定的适配转换工作,但无论怎样,不同的操作系统认识的指令代码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操作系统上的编译器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编译器是与操作系统捆绑的,所以windows上编译器编译出的指令代码只能在windows上执行,挪到linux上它就识别不了了,这就是不可跨平台的原因;

java程序从源代码到被执行,流程是不一样的,java程序在编译后变为class文件,这个文件和C语言不一样,它并不是指令代码,而是仅仅可以被jvm识别的一种文件格式,jvm会将class文件中的代码解释或者编译为机器指令去执行,不同平台上的jvm负责适配不同操作系统,屏蔽了操作系统的差异性,所以说java程序可以跨平台;

机智的同学肯定发现了,编译过后的程序不能跨平台,那源代码能跨平台么?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但C这种偏底层的代码,经常要调用操作系统的API,不同操作系统提高的API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的程序直接调用了操作系统API,那换个操作系统就必须得改代码了,还是没法跨平台...

但java就不一样了,因为有jvm这个中间层,它屏蔽了操作系统的复杂性,java程序中基本不需要关注任何与操作系统有关的东西,这一点可以说是jvm的核心设计理念之一了

 

执行速度:

说到了执行流程,就得说说速度,java语言从诞生后,因为执行速度慢没少被人诟病,根本原因上面也说了,从源代码到被机器执行,流程不一样,相应的,速度也不一样;java的class文件被jvm加载到内存后,首先是由解释器进行解释执行的,解释执行可以理解为读一条指令翻译一条,翻译为机器指令,下次再执行就再翻译,效率上要比直接执行指令代码慢上不少,当虚拟机检测到某个方法被执行次数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认定为热点方法,为了提高执行速度,虚拟机就会通过将其编译为本机机器代码,并对其进行各种优化,完成这个过程的就是即时编译器(JIT),编译为机器代码后,就可以获得很高的执行效率了;那你肯定就有疑问了,为啥不上来就编译为机器码,这其实就涉及到即时编译器与静态编译器的对比了,二者的理念是不一样的:

       静态编译器所有优化工作都在编译期间完成,编译的时间成本不是其关注的重点,它只关注编译后的代码性能,可以更好地施展优化的手脚。但也正是如此,以运行期性能监控为基础的优化措施它都无法进行, 如调用频率预测( CallFrequency Prediction) 、 分支频率预测( Branch Frequency Prediction) 、 裁剪未被选择的分支( Untaken Branch Pruning) 等, 这些都会成为Java语言独有的性能优势。

      但是即时编译器工作在代码运行期间,使用的是用户时间,如果优化不到位,可能导致用户程序卡慢。java的动态扩展功能虽然让程序可以更灵活的进行扩展,但也导致虚拟机无法掌握程序的原貌,虚拟机不得不随时检查类型继承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许多优化手段在类型继承关系发生变化后都要对应改变。

语言的一些基本特性:

java是动态安全的语言,会在运行时进行很多与安全相关的检查,比如空指针,数组越界,类型转换异常等;这样,java程序员就不需要编写防御代码了,而在C/C++程序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一不小心就会出现Segment Fault信号或者Window编程中常见的“xxx内存不能为Read/Write”之类的提示, 处理不好程序就直接崩溃退出了。java的对象回收是不需要程序员在代码中显式指定的,这点无疑要比C程序方便很多。

但无论是安全检查,还是垃圾回收,在方便的同时,也都导致了相同的程序,Java要比C/C++做更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成为一种隐式开销,如果处理不好它们,就很可能成为一个Java语言比C/C++更慢的因素。

JVM的包容性:

java的很多核心特性,都是基于JVM的,JVM作为一个强大的平台,其实不仅仅只有java语言可以在其上运行,本质上,class文件就是二进制格式的文件,只要是符合jvm要求的二进制规范,就可以被jvm执行,我们可以看到类似Clojure、Scala、Groovy、JRuby、Jython等大量JVM语言,活跃在不同的场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