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美团二面:Redis与MySQL双写一致性如何保证?

前言

四月份的时候,有位好朋友去美团面试。他说,被问到Redis与MySQL双写一致性如何保证?这道题其实就是在问缓存和数据库在双写场景下,一致性是如何保证的?本文将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 公众号:捡田螺的小男孩

谈谈一致性

一致性就是数据保持一致,在分布式系统中,可以理解为多个节点中数据的值是一致的。

  • 强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级别是最符合用户直觉的,它要求系统写入什么,读出来的也会是什么,用户体验好,但实现起来往往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大
  • 弱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级别约束了系统在写入成功后,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写入的值,也不承诺多久之后数据能够达到一致,但会尽可能地保证到某个时间级别(比如秒级别)后,数据能够达到一致状态
  • 最终一致性:最终一致性是弱一致性的一个特例,系统会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一个数据一致的状态。这里之所以将最终一致性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是弱一致性中非常推崇的一种一致性模型,也是业界在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一致性上比较推崇的模型

三个经典的缓存模式

缓存可以提升性能、缓解数据库压力,但是使用缓存也会导致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一般我们是如何使用缓存呢?有三种经典的缓存使用模式:

  • Cache-Aside Pattern
  • Read-Through/Write-through
  • Write-behind

Cache-Aside Pattern

Cache-Aside Pattern,即旁路缓存模式,它的提出是为了尽可能地解决缓存与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Cache-Aside读流程

Cache-Aside Pattern的读请求流程如下:

Cache-Aside读请求

  1. 读的时候,先读缓存,缓存命中的话,直接返回数据
  2. 缓存没有命中的话,就去读数据库,从数据库取出数据,放入缓存后,同时返回响应。
Cache-Aside 写流程

Cache-Aside Pattern的写请求流程如下:

Cache-Aside写请求

更新的时候,先更新数据库,然后再删除缓存

Read-Through/Write-Through(读写穿透)

Read/Write Through模式中,服务端把缓存作为主要数据存储。应用程序跟数据库缓存交互,都是通过抽象缓存层完成的。

Read-Through

Read-Through的简要流程如下

Read-Through简要流程

  1. 从缓存读取数据,读到直接返回
  2. 如果读取不到的话,从数据库加载,写入缓存后,再返回响应。

这个简要流程是不是跟Cache-Aside很像呢?其实Read-Through就是多了一层Cache-Provider而已,流程如下:

Read-Through流程

Read-Through实际只是在Cache-Aside之上进行了一层封装,它会让程序代码变得更简洁,同时也减少数据源上的负载。

Write-Through

Write-Through模式下,当发生写请求时,也是由缓存抽象层完成数据源和缓存数据的更新,流程如下:
Write-Through流程

Write-behind (异步缓存写入)

Write-behind 跟Read-Through/Write-Through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由Cache Provider来负责缓存和数据库的读写。它们又有个很大的不同:Read/Write Through是同步更新缓存和数据的,Write Behind则是只更新缓存,不直接更新数据库,通过批量异步的方式来更新数据库。

Write behind流程

这种方式下,缓存和数据库的一致性不强,对一致性要求高的系统要谨慎使用。但是它适合频繁写的场景,MySQL的InnoDB Buffer Pool机制就使用到这种模式。

操作缓存的时候,到底是删除缓存呢,还是更新缓存?

日常开发中,我们一般使用的就是Cache-Aside模式。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问, Cache-Aside在写入请求的时候,为什么是删除缓存而不是更新缓存呢?

Cache-Aside写入流程

我们在操作缓存的时候,到底应该删除缓存还是更新缓存呢?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1. 线程A先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先更新数据库
  2. 线程B再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二步更新了数据库
  3. 由于网络等原因,线程B先更新了缓存
  4. 线程A更新缓存。

这时候,缓存保存的是A的数据(老数据),数据库保存的是B的数据(新数据),数据不一致了,脏数据出现啦。如果是删除缓存取代更新缓存则不会出现这个脏数据问题。

更新缓存相对于删除缓存,还有两点劣势:

  • 如果你写入的缓存值,是经过复杂计算才得到的话。更新缓存频率高的话,就浪费性能啦。
  • 在写数据库场景多,读数据场景少的情况下,数据很多时候还没被读取到,又被更新了,这也浪费了性能呢(实际上,写多的场景,用缓存也不是很划算的,哈哈)

双写的情况下,先操作数据库还是先操作缓存?

Cache-Aside缓存模式中,有些小伙伴还是会有疑问,在写请求过来的时候,为什么是先操作数据库呢?为什么不先操作缓存呢?

假设有A、B两个请求,请求A做更新操作,请求B做查询读取操作。
image.png

  1. 线程A发起一个写操作,第一步del cache
  2. 此时线程B发起一个读操作,cache miss
  3. 线程B继续读DB,读出来一个老数据
  4. 然后线程B把老数据设置入cache
  5. 线程A写入DB最新的数据

酱紫就有问题啦,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了。缓存保存的是老数据,数据库保存的是新数据。因此,Cache-Aside缓存模式,选择了先操作数据库而不是先操作缓存。

  • 个别小伙伴可能会问,先操作数据库再操作缓存,不一样也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嘛?它俩又不是原子性操作的。这个是会的,但是这种方式,一般因为删除缓存失败等原因,才会导致脏数据,这个概率就很低。小伙伴们可以画下操作流程图,自己先分析下哈。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这种删除缓存失败的情况,如何保证一致性

数据库和缓存数据保持强一致,可以嘛?

实际上,没办法做到数据库与缓存绝对的一致性

  • 加锁可以嘛?并发写期间加锁,任何读操作不写入缓存?
  • 缓存及数据库封装CAS乐观锁,更新缓存时通过lua脚本?
  • 分布式事务,3PC?TCC?

其实,这是由CAP理论决定的。缓存系统适用的场景就是非强一致性的场景,它属于CAP中的AP。个人觉得,追求绝对一致性的业务场景,不适合引入缓存

CAP理论,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 Consistency(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得兼。

但是,通过一些方案优化处理,是可以保证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的。

3种方案保证数据库与缓存的一致性

缓存延时双删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并不一定要先操作数据库呀,采用缓存延时双删策略,就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啦。什么是延时双删呢?

延时双删流程

  1. 先删除缓存
  2. 再更新数据库
  3. 休眠一会(比如1秒),再次删除缓存。

这个休眠一会,一般多久呢?都是1秒?

这个休眠时间 = 读业务逻辑数据的耗时 + 几百毫秒。 为了确保读请求结束,写请求可以删除读请求可能带来的缓存脏数据。

这种方案还算可以,只有休眠那一会(比如就那1秒),可能有脏数据,一般业务也会接受的。但是如果第二次删除缓存失败呢? 缓存和数据库的数据还是可能不一致,对吧?给Key设置一个自然的expire过期时间,让它自动过期怎样?那业务要接受过期时间内,数据的不一致咯?还是其他方案更佳呢?

删除缓存重试机制

不管是延时双删还是Cache-Aside的先操作数据库再删除缓存,都可能会存在第二步的删除缓存失败,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可以使用这个方案优化:删除失败就多删除几次呀,保证删除缓存成功就可以了呀~ 所以可以引入删除缓存重试机制

删除缓存重试流程

  1. 写请求更新数据库
  2. 缓存因为某些原因,删除失败
  3. 把删除失败的key放到消息队列
  4. 消费消息队列的消息,获取要删除的key
  5. 重试删除缓存操作

读取biglog异步删除缓存

重试删除缓存机制还可以吧,就是会造成好多业务代码入侵。其实,还可以这样优化:通过数据库的binlog来异步淘汰key

以mysql为例吧

  • 可以使用阿里的canal将binlog日志采集发送到MQ队列里面
  • 然后通过ACK机制确认处理这条更新消息,删除缓存,保证数据缓存一致性

参考与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