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看TCP/IP路由技术这本书,虽然以我现在的水平很难看懂  但是我还是愿意去看看。每看一节自己都整理一下。虽然不是用自己的话总结的。但是有些东西用它的原文反而更好些。因为自己经验少。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把里面的经典提取出来。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不定期更新。请大家检验。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一定指出来。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一章
           TCP/IP
1.1   TCP/IP 协议层与OSI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主机到主机层
网络层
Internet
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TCP/IP OSI 7 层模型对应表
OSI 参考模型本身已经成为 Internet 历史的遗留产物,当前OSI 参考模型主要是用来学习网络。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占主导地位是TCP/IP 协议族。
物理层:包含了多种与物理介质相关的协议,这些物理介质支撑着TCP/IP 通信。物理层协议可分为4 类:
电子/ 光学协议-------- 描述信号各种特性。例如:接口电压、光强度,编码、信号波形
机械协议--------------- 规定了连接器的尺寸和导线的金属成分
功能性协议------------ 描述每个物理介质做什么 例如:EIA-232-D 连接器第4 管脚的功能是:“请求发送”。
程序性协议------------ 描述了每个物理介质如何去传输 例如:在EIA-232-D 导线上二进制1 表示电压<-3V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包含了控制物理层的协议(MAC 子层): 描述了如何访问和共享介质、怎样标识介质上的设备,以及在介质上发送数据之前如何完成数据成帧。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IEEE 802.3 、以太网、帧中继、ATM 等。
同时数据链路层还包含了控制逻辑链路的协议(LLC 子层):描述了它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然后对它们进行封装。LLC 报头告诉数据链路层一旦帧被接收时应当对数据包做出什么样的处理。LLC 子层也可以提供流量控制并控制比特流的排序。协议标准:IEEE 802.2
网络层:
Internet 层与OSI 的网络层相对应,主要负责定义数据包格式和地址格式,为经过逻辑网络路径的数据进行路由选择。
传输层:
OSI 传输层对应的是主机到主机层,它指定了控制Internet 层的协议,就像数据链路层控制物理层一样,主机到主机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定义了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它们不同之处在于:数据链路层强调控制数据链路上的流量。也就是连接两台设备的物理介质上的流量;而传输层控制逻辑链路上的流量,这种逻辑连接可能跨越一连串的数据链路。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与OSI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相对应一些路由选择协议使用这一层。如:边界网关协议(BGP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 )。但应用层最常用的服务是向用户应用提供访问网络的接口。
BGP 是一个应用层的协议,它使用 TCP 端口传送它的消息。
RIP 协议也是应用层协议, 它使用 UDP 接口传输它的消息。
OSPF 是一个网络层协议, 它直接在 IP 数据包中封装它们的消息
对于以上所示的协议族和其他协议族来说,各层之间多路复用是一个通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