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SAP财务主要模块介绍

1.3.1 SAP财务相关模块的体系

SAP财务相关的模块涵盖了财务的核算、管理和决策多个层面。如果将它们分别看作财务的初级、中级、高级,可以将相关模块显示为图1-12所示。

图1-12

其中,深色背景、白色字体的模块为常用的模块。从图1-12中可以看出,SAP用于核算的模块主要有FI模块下的总账、应收、应付、资产模块,CO模块下的成本中心会计、内部订单会计、产品成本控制和获利分析模块;较高层次的合并模块放在企业控制(EC)模块下;而在高端的决策方面,SAP将预算和合并又整合到一起,形成基于业务数据仓库(BW)应用的业务计划与合并(BPC)模块,放在企业战略管理(SEM)模块下。

了解SAP财务相关模块的体系是有必要的,这让我们清楚我们的需求可以在哪个模块中实现。例如,合并,如果仅是做财务报表的合并,则使用EC-CS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希望实现任意维度的合并,甚至管理数据的合并,则需要借助基于业务数据仓库的SEM-BPC了。再比如,如果企业想实现现金流的预测,既可以在FI中使用“现金管理”模块来编制现金流量预测表,也可以在更为复杂的FSCM(Financ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财务供应链管理)下的“现金和流动性管理”中实现。当然,各个模块实现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实现的负责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而在每个具体的子模块内部,学习的框架体系应该包括组织结构、主数据、业务交易、查询和报表。这应该是一个自我学习时“无师自通”的体系,因为SAP各个模块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搭建其软件体系的。例如,学习SD(销售与分销)模块,我们脑海中应该浮现出图1-13所示的框架体系。

图1-13

这种框架体系,是学习SAP任何模块都必须具备的,否则,很容易“陷入”SAP浩瀚的知识海洋,不知所终。

1.3.2 财务会计(FI)模块基本功能

财务会计(FI)模块是SAP财务最主要的模块之一。它处理与企业账务核算相关的业务,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财务会计各个科目的余额,最终出具对外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因此,它主要基于企业财务核算的准则来处理业务。

在SAP词汇表中,列示了FI模块下的各个组件,如图1-14所示。

图1-14

结合中国企业的应用实践,FI模块包含的常用子模块如表1-8所示。表中同时列示了每个模块的知识框架体系。

提示

如1.3.1小节所讲,学习SAP的每个模块,都要先了解其框架体系。因此表1-8所示的框架体系尤为重要,可以循着这样的框架体系来了解每个模块的具体知识。以业务知识作为铺垫,再学习系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1-8 FI模块主要子模块清单

总分类账会计是所有模块(甚至包括后勤模块)会计凭证的汇集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他模块相当于“子分类账”,而“总分类账”则是它们的汇总。因此,如果要查询各个科目的余额以及最终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则必须在总分类账会计中执行。总分类账会计模块中不仅接收来自其他模块的凭证(称为“自动集成”),在本模块内部也要处理一些日常的手工凭证,如费用报销、银行转账等,在月末、年末也有一些定期处理的事项,如外币评估、GR/IR重组等。

应收会计是处理和客户有关业务的模块。它可以直接输入客户的发票(正向发票、负向发票——称为“贷方凭证”),也可以输入收款。当然,在一个集成应用的系统中,发票主要来自于SD(销售与分销)模块,因此,真正在应收会计中输入的发票变得少之又少。例如,企业卖废品,形成其他应收款,不通过销售与分销模块实现,而直接在应收模块输入凭证。收款时,既可能收现金、银行存款,也可能收取应收票据,因此,系统中还有相应的应收票据处理功能。在应收会计中,可以查看客户的余额。同时,收款和发票要形成清账关系,以便查看客户的账龄情况。

应付会计是处理和供应商有关业务的模块。它可以直接输入供应商的发票(发票、贷方凭证),也可以处理对供应商的付款(支付现金、银行存款、承兑汇票)。在集成的应用环境中,供应商的发票是在MM(物料管理)模块中操作的,称为“发票校验”。发票校验完成后过账,即成为应付模块中的应付项。对发票付款后,应该及时清账,以便查看应付发票的账龄。

资产会计是处理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有关业务的模块。凡是需要长期跟踪资产价值的形成或者按规则摊销的业务,都可以借助该模块来实现。例如,在建工程的成本逐步归集,直至竣工,可以在资产会计模块中完整体现;低值易耗品如果采用五五摊销法,也可以借助资产会计模块来实现。资产会计模块管理的业务涵盖资产的“生老病死”,包括新增、转移、报废、折旧。而每一种业务都可能有细的分支,如资产的新增,可能是购置新增,也可能是在建工程竣工结算形成固定资产;转移,既有可能是在公司内转移,也有可能是跨公司转移;报废,既有可能是销售报废(有收入),也可能是无收入的报废。这些在资产会计模块中都有相应的实现功能。

1.3.3 控制(CO)模块基本功能

控制(CO)模块是SAP财务最主要的模块之一。它主要管理企业的成本开支、成本流动、成本结算、收益分析等业务。它最终的目的是节约开支、增加盈利。它遵循企业内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规则,但没有法定的统一规则,因此,控制模块在实施时较灵活。

在SAP词汇表中,列示了控制模块下的各个组件,如图1-15所示。

图1-15

结合中国企业应用的实践,CO模块包含的常用子模块主要如表1-9所示。表中同时列示了每个模块的知识框架体系。

提示

CO模块下还有一个模块为成本要素会计(CEA),由于其功能绝大部分与成本中心会计(CCA)模块功能是重合的或者相仿的,只是变换了成本的视角(从成本对象转换为成本要素),因此不做重点介绍。

提示

以上的子模块是按照SAP前台菜单列示的,但在SAP词汇表中,将CO-CCA、CO-OPA分别称为CO-OMCCA、CO-OM-OPA,相当于将它们归入“二级子模块”OM(间接费用管理)之下,使之变为三级子模块。但本书中,仍旧按照前台菜单路径,将它们当作二级子模块来介绍。

表1-9 CO模块主要子模块清单

提示

如1.3.1小节所讲,学习SAP的每个模块,都要先了解其框架体系。因此表1-9的框架体系尤为重要,可以循着这样的框架体系来了解每个模块的细节知识。以业务知识作铺垫,再学习系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CO模块下的子模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数据很多都来自平时各个模块的自动积累。例如,成本中心会计(CCA)模块和内部订单会计(OPA)模块中的“成本归集”,不需要操作这两个模块,用其他模块操作业务,成本会自然而然地归集到成本中心或内部订单上。例如,在FI模块输入费用类的会计凭证或对资产计提折旧,用MM模块对成本中心或内部订单发料等操作。因此,CO模块的很多工作都集中在月末,处理成本上的结算等。这就充分发挥了系统的集成性,使成本会计人员平时的精力得到合理分配,不再着重于核算而是着重于成本的分析与过程控制。

CO模块下最主要的子模块是成本中心会计(CCA)模块和产品成本控制(PC)模块。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模块:企业的成本绝大部分发生在各个部门(即成本中心)和生产订单上。发生在管理类和销售类成本中心的费用直接进入当期的损益,体现在利润表中;而发生在制造类成本中心的费用最终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生产订单,被生产订单吸收,从而在生产订单上可以归集到完整的料、工、费。这些料、工、费价值最终被订单所生产的产品所承担。产品实现销售,则将结转的销售成本反映到利润表中;产品留存在仓库,则以存货形式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如图1-16所示。

成本中心会计(CCA)模块除了归集来自FI、MM模块的费用外,还可以在内部进行成本的转移,如成本中心重过账、分配/分摊,使成本在进入产品成本核算前归集到正确的受益方。同时,为了体现“控制”的概念,成本中心在实际业务发生前还可以编制计划。对成本中心发生的费用(细化到成本要素)、作业量、作业的价格做出计划,在月底可以以计划和实际进行对比分析。成本中心也有预算的功能,但其预算是针对整个成本中心维护的,不符合中国企业的习惯和需求,因此,这个功能只是个“鸡肋”。

提示

在SAP CO模块中,计划和预算是两个概念。前者的目的是为了与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不起控制作用;而后者则在业务发生时可以进行实时控制,超过预算则会报警或报错。

图1-16

产品成本控制(PC)模块包含3个重要的部分,即产品成本计划(Product Cost Planning,PCP)、成本对象控制(Cost Object Controlling,OBJ)和实际成本/物料分类账(Actual Costing/Material Ledger,ACT)。这3个部分有机地构成了产品成本从标准到实际的核算过程。产品成本计划是对产品的标准成本进行滚算,形成事前的标准成本,该成本是后续核算的基础;成本对象控制则是以生产订单为对象,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逐步归集和转出(主要操作依赖于MM模块的发料、收货和PP模块的报工),并在月末对订单结果进行计算,形成在制品或差异,相当于事中的核算和事后的结算;而实际成本/物料分类账模块则将成本对象控制中结算出的差异进行还原,以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获利分析(PA)模块主要用于对企业的盈利进行分析。它基于不同维度(产品、客户、销售员、企业组织分层等)对销售盈利进行分析,包括收入、成本、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净利等。如果说成本中心会计和产品成本控制主要是看企业“花了”多少钱,那么,获利能力分析主要是看企业“赚了”多少钱。这相当于财务管理的更高层次。因为,了解企业的盈利点,有助于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获利能力分析的主要工作是出具报表。但在出具最终报表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为了将成本体现为实际成本,必须将实际成本/物料分类账模块计算出的实际成本传输到获利分析模块;为了将原本记录在成本中心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传送到获利分析的各个维度,必须对这些期间费用进行分摊;为了将不能分配的各项收入、成本“硬性分配”到各个地区,还得进行“自上而下”的分配。

内部订单会计(OPA)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它围绕着内部订单进行处理,包括成本的计划、预算、实际归集、期末结算。内部订单不是产品生产的订单,而是企业的一项活动或为了归集某种事项的成本而设立的一种“订单”,如研发项目、企业团队建设活动、市场展销会、某辆汽车的日常支出等。内部订单的计划和预算都是事先做出的费用开支的安排,前者在实际发生后可以进行计划与实际的对比,后者则在实际发生的过程中可以对超支事项发出报警或者报错的信息提示。内部订单成本的实际归集是在FI模块或MM模块业务过程中自动归集的,无须在内部订单会计模块内操作。内部订单如果设定了结算规则,则在月末结算到相应的对象(如成本中心、固定资产或总账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