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参考了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整理的山大经济学院陈强教授《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一书第15章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人改编于此,供大家一起借鉴学习。
最近在写论文,相结合自己写论文的经历,整理一篇关于实证论文的写作介绍。一般来说,规范的实证研究步骤包括:
- 选题
- 探索性研究
- 收集数据
- 建立计量模型
- 选择计量方法
- 解释回归结果
- 期刊投稿及论文修改
按照正常的顺序来讲,论文的写作都在数据和结论都得到后进行,但是我认为论文写作不能等到结论出来以后再开始,而是在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以后就要开始了。我认为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搭建计量模型、选择计量方法,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这样随着研究的一点一点推进,你的论文也就完成了。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Greg Mankiw)问加尔布雷斯 (John K. Galbraith) 写作成功的秘密。加尔布雷斯回答说,他写的所有东西都会修改很多次,通常直到第五稿时才会基本满意。
因此,论文写作需要尽早着手,后边的修改的机会还多着呢。
为了便于读者更快地从论文中获取信息,实证论文通常有一定的结构。因此,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下面分别介绍论文的各个部分和写作要求。
(1)标题,摘要和关键字——Title, keywords, abstract
论文的首页通常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字等信息。
标题 (title) 是论文的标签,正如商品的商标或名称。一般应选择简洁而有吸引力的标题,并能让读者知道该文主要做什么。在论文写作乃至成文之后,都有可能修改论文题目,使之更为贴切有趣。
在题目之下一般为作者姓名,而将具体的作者单位、联系方式、致谢以及原创性声明放在脚注里。当然,致谢和原创性声明也可能会放在文末,有个别期刊还需要在文末加入作者的研究背景信息,期刊不同排版会有所区别。
如果有多位作者,一般需选择其中一位作者作为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负责投稿并与编辑部保持联系,一般通讯作者是自己研究生导师 。
在题目与作者之下,一般为摘要 (abstract),通常在100字左右。摘要需突出论文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与主要结论。一般读者会先看摘要,再决定是否看全文。因此,论文摘要应字斟句酌,凸显本文的主要贡献,并激起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摘要通常在论文主体完成后才撰写,因为此时作者对于论文的主要内容会有更清晰的概念。
在摘要的下面,通常还需提供几个关键字 (keywords),以便读者能很快地根据关键字搜索到此文。关键字常常来自论文的题目。
另外,在关键字之下,还可能提供 JEL 分类号,这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办的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杂志所用的经济学各领域的分类编号 。
实证论文的正文一般依次包括以下部分:
引言、文献回顾 (可归入引言)、理论框架或背景介绍 (可省略)、数据说明、计量模型与估计方法、回归结果、稳健性检验 (可归入回归结果)、结论。
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2)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虽是全文的第一部分,却经常最后写。原因之一,引言集中了全文的卖点 (selling points),最难撰写,须反复修改;原因之二,引言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只有在全文大体完工后,才能准确地总结与提炼。
引言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文研究了什么问题,
2. 此问题为什么重要 (研究意义);
3. 本文使用了什么数据 (最好在数据来源上有所创新或挖掘),
4. 实证研究的计量方法是什么,
5. 得到了哪些主要结论;
6. 此研究与已有文献的关系,
7. 本文的主要创新与边际贡献等。
由此可见,引言将论文的精华部分以非技术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可视为扩展版的摘要,是 “销售” 此文的重要手段。事实上,许多读者在浏览论文时,常常先看引言与结论,然后再决定是否细读正文;可见引言的重要性。
引言的写作大致有两个套路。传统的套路是,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首先回顾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以及不足之处,然后顺势引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比如,填补了文献的空白)。传统套路的优点是,比较有逻辑性,能自然地呈现学术发展的脉络;其缺点在于读者需要有一定耐心,先回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