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这一关键节点,我们回顾中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行业韧性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物流行业内数实融合的典型代表,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在智能技术应用、上下游协同、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输结构以及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兵在至此年终之际,与大家一起分享回顾一下2024年中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助力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今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两部门联合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要坚持系统谋划、重点施策,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加快推进交通物流结构性、系统性、制度性、技术性、综合性、经营性降本提质增效,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的发展是助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工具和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在结构性降本方面,2020年,交通运输部、国税总局联合印发了《网络平台道路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网络货运平台成为道路运输行业平台经济新业态。2024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展开网络平台水路货物运输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网络水运试点工作,是平台经济向水运领域的延伸,有利于通过平台发展工水联运等多式联运运输服务。
- 在系统性降本方面,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通过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电子提单、电子运单、电子回单等线上化管理方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单证电子化应用等,降低系统性协同成本。
- 在制度性降本方面,平台型企业具有全流程的业务数据及车辆、驾驶员资质信息库,有利于建立行业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建立健全基于信用评价的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平台企业在资质审核方面具有严格的监管要求,网络货运业态已经在交通、税务联合监管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 在技术性降本方面,网络货运平台、网络水运平台可通过强大的技术底座实现平台间信息交换及互联互通,共同探索数据要素在交通物流领域的应用场景,释放数据价值,助力降本增效。
- 在综合性降本方面,平台企业沉淀的业务数据是金融机构针对物流企业建立适用于新业态的金融风控模型的重要支撑,是供应链金融落地实施的关键要素,有利于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在经营性降本方面。供应链平台可通过链接上下游企业,加强采购、生产、流通环节等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实现无级资源共享和过程协同,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服务一体化运行水平,形成技术驱动、平台赋能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实现经营性降本。
综上所述,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平台型物流企业主要经营情况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以下简称平台分会)在2024年12月举行的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上发布的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平台型物流企业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从运输货物品类来看,70.35%的平台型物流企业涉及大宗商品运输业务,其比例高于传统物流企业,说明平台型企业在大宗商品运输方面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资源聚集优势。
与2023年相比,从事快递电商产品及冷链运输的网络货运平台比例有所提高,总体占比甚至超过传统物流企业。说明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正在各垂直细分领域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依托全程透明、可控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在专业细分领域方面其核心竞争力正逐步赶超传统物流企业。
从营业收入看,年收入在100亿人民币以上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占比与上年度相比基本持平,说明头部企业已形成规模效应,运营情况较为稳定。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占比进一步提升,结合运输品类的变化分析,部分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平台的规模正逐步扩大。规模在3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占比相比于去年进一步降低,难以依靠平台实现规模效应,甚至有部分企业放弃网络货运经营资质,收购、并购的现象频出。
从营业收入构成看,网络货运业务收入占比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平台在开展网络货运业务的基础上逐步丰富服务内容,收入构成多元化,盈利能力逐步增强。金融保险、ETC等增值服务收入占比连续两年呈上升态势。占比较高的“其他收入”主要为其它类型的服务平台提供的油、气等车后市场服务。
从平台注册车辆数来看,77%的平台注册车辆数达到1万辆以上,与2023年相比进一步提升,而仅有不到15%的传统物流企业自有车辆数能达到1000辆,绝大多数传统物流企业自有车辆数在100辆以下。可见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平台型企业在运力资源整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调配运力达到传统物流企业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也为平台企业能够快速扩张业务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奠定良好的运力基础。
从平台企业注册车辆构成看,平台自有车辆占比达到21%,比例进一步提升。平台自有车辆占比持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更多的传统物流企业进行平台化升级,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将企业自有车辆作为平台运力池的一部分,将传统物流业务通过网络货运平台进行线上化管理。在原无车承运人试点期间,特别强调运输工具的“非自有属性”,而2019年网络货运的法律地位明确之后,关注重点由“无车”转向“承运”,这也为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
此外,部分平台型企业为提升服务质量、丰富运输产品类型,也会通过少量购置自有车辆,采取差异化定价和服务模式,为部分价格敏感度低、追求服务质量的货主提供时效快、准点率高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此外,进项不足也成为部分平台考虑购置自有车辆的影响因素。
三、物流行业平台化转型意愿依然明显
根据平台分会的调查统计数据,71%的传统物流企业有意愿转型或拓展物流平台业务,特别是网络货运业务。
由上图可知,37%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平台化转型时期望通过SaaS服务搭建服务平台,这一比例较2023年基本持平。原因是传统物流企业虽然在货源、车源组织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但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在平台的搭建及运营方面缺乏相关人才,且成本预估不到位,前期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后期运维及人力成本较高,企业难以负担。虽然通过SaaS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可缩短平台建设周期,降低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后期运维成本,但SaaS服务可能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企业应充分权衡利弊,把握平台化转型的目的并逐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联合建设及部分研发工作可使企业可以考虑的平台建设方式。
四、数字货运平台投资关注度持续上升
据相关统计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融资活动整体呈下降趋势。但2024年上半年中国物流行业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都有所增长。其中,并购交易金额为19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1.3%,显示出行业整体向好的积极态势。投融资事件数量显示出集中化趋势,即少数大型企业或新兴平台吸引了较大的资金注入,这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投融资重点时间主要集中在智能物流、冷链物流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等领域。投资者对物流信息化行业的关注度从2019年到2024年上半年大体处于上升态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物流信息化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加强合作与生态建设,关注绿色物流,并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打造智慧物流运营新模式更能吸引资本的眼球。
除公开的大额投融资外,平台企业其他融资需求较上年度也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据调查显示,近半数企业并无融资需求,这一比例远高于上一年,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与此同时,有300万元以上的大额融资需求的企业比例较上年度增加5%,说明部分企业在规模扩张期资金压力依然较大。
从平台型企业融资用途分析可知,由于物流企业上游普遍存在1~3个月的账期,而个体司机则大部分要求及时支付运费。因此企业融资主要用于运费的迂腐和垫付,少部分用于支付人力成本和运营费用。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均以资产质押为授信依据,没有建立适应于平台企业的风控体系,需要依靠供应链金融解决长期以来平台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平台企业发展预期
2024年,受《公平竞争调查条例》及财政部《关于清理规范利用财政补贴开展招商引资行为的通知》(财办【2024】33号)等政策影响,全国各地的网络货运奖补政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取消、暂停、延后返还、降低返还比例等情况。
长期以来,网络货运行业的发展存在着税负超高,现行税务政策与新业态不适应的矛盾。据平台分会不完全统计,在奖补力度下降且政策尚未完善的情况下,2024年头部物流企业运费总额较同期下降30%~40%,2025年市场情况依然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