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案例]国家数据局:首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深度解析系列之二

 通过示范引领,激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第一天,即5月24日,国家数据局会同各领域主管部门,包括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一起,发布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昨天鼹鼠哥介绍了典型案例的第一和第二个案例,并就各自的背景和具体做法做了解析,

[案例]国家数据局:首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深度解析系列之一

今天我们来看后边两个案例。

01   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多源数据融合提升稻麦重大病害监测预警能力

——————————————————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稳产增产的重要因素,通过数据采集和融合分析,为科学预测和有效防控提供支撑。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稻瘟病发病风险高,传统病害监测手段存在数据采集不全面、监测覆盖范围不到位、风险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对病害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等数据的采集汇聚,对作物病害发生进行常态化的概率测算和风险预警,有效提高病害防治的精度和准度。

一是推动多源数据采集治理。依托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综合应用GIS、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手段,采集汇聚农情、植保、气象、基础空间等相关数据,构建赤霉病、稻瘟病数据资源库。

二是搭建病害智能化预警模型。整理分析稻麦病害发病情况的历史调查数据,结合对应时期稻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气象数据、作物识别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搭建病害发病概率模型,实现稻麦病害发生风险预测。

三是推出风险防控常态化服务。基于病害监测预警数据分析结果,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历史病害服务、监测分析、预警发布等服务,每日提出未来7天病害侵染风险,提升在重点时间、重点区域的病害精准防治能力。2019-2023年,江苏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连续预测全省赤霉病、稻瘟病发病风险,累计监测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超2亿亩,病害逐日风险预测准确率提高到80%以上,风险预测时间比人工提前7天,平均减少每年植保用药1-2次。近三年年均挽回稻麦损失共计200万吨,年均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8亿元。

图片

在过去的十年左右,江苏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动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农业农村部于2016年12月批复建设了全国首家、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农业产业科创中心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以下简称“农创中心”),2018年5月在南京市浦口区实体运作。
    不同于高校院所和产业园区,农创中心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动力的综合平台,按照农业农村部批复文件要求“突出集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技术服务、风险投资、产业运作”等创新要素,农业农村部领导10多次调研考察、指导工作,提出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总体建设目标。农创中心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在关键细分领域形成“一个院士团队+一个龙头企业+一批高科技农业企业”的产业布局,推动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截止目前,累计引进院士团队9个,落户赵春江、沈其荣两个院士工作站,打造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累计签约和注册农业高科技企业335家,入驻办公150多家;集聚具有较高行业知名度的领军人才20多名;培育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四上”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百家。

  2. 技术应用:多种先进技术被应用于农业数据化转型中,包括物联网、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增强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比如和今天的奖项相关的南京农业大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都转换为了实际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农业病虫害监测技术

    史东旭1 , 高德民1通讯作者[email protected] , 薛卫2 , 张朔1 , 张福全1     

    摘要:[目的]由于人工数据收集成本高和传统无线网络数据连通性解决方案有限,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技术面临极大挑战。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技术可以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驱动的现代农业技术平台,是一种用于生产端到端服务的物联网技术集成框架,它借助于最新通信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机和无人机收集数据。该集成框架主要解决能量供应、通信限制、低空遥感滞空时间和病虫害环境致病分析。在能量供应方面,在系统中设计一种基于天气感知的太阳能基站,系统根据能量获取状况实时改变数据采集率来减少能量损耗。在通信方面,系统采用Lora(long range)与TVWS(TV white space)相结合的技术来满足农场远距离和高宽带数据传输的需求。在无人机设计方面,为减少无人机能源消耗,通过调整无人机四旋翼的角度以及对无人机飞行路线的优化,使无人机能够充分借助风能。[结果]采用上述方案,平台能够长时间持续稳定工作,而且即使在偏远的大型户外农场也可保证网络连接不会中断。通过该农业技术平台,建立农场环境与病虫害发生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当温度为15℃且相对湿度达60%以上时,小麦白粉病大面积爆发概率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对农作物病虫害无人机遥感结果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建立一套农业病虫害监测系统,从环境因素方面分析病虫害发生机制。

  3. 平台建设:多个省级和县级的农业大数据平台相继建成,如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和阜宁县卫星遥感大数据平台。这些平台集成了多种数据资源,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服务。

    阜宁县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是江苏省首个县级卫星遥感大数据平台。平台集合了遥感、GIS、物联网、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一款服务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农业产业资源全貌和全产业链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展示等于一体,可实现综合指挥调度。
    平台2019年7月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历经3个月,一期项目已正式完成并投入使用。
    鉴于数字孤岛问题,佳格天地以“时、空”为核心逻辑的数据体系,首先通过确定每条数据到底“在哪”、是什么“时间”的,给所有数据提供一个可以竞技的擂台,逐步推进数据唯一化,并识别出重复的数据,治理数据采集过程,解决基层重复采集,通过数据业务标签化的方式,最终实现数据一体化。

     

  4. 智能化预警系统:各地纷纷开发了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这些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病虫害防控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江苏省通过建设稻麦重大病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和智能化预警模型,有效提升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在过去的三到五年中,江苏省在农业数据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体现在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02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数据要素赋能小商品数字贸易便利化

——————————————————

看到小商品这个词,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义乌!

没错,这个案例就是来自义乌。

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汇集海内外众多的采购商和供应商,以批发方式促进大规模商品流通交换,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发展。但由于交易双方企业主体普遍较小、数据流通共享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企业出口结算账期长、货款回收难,金融机构授信难、放款难,监管部门缺乏管理手段。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融合小商品城企业的数据,推出企业信用、外贸预警等数据产品服务,提高了贸易效率,降低了交易风险,拓宽了融资渠道,助力中国小商品扬帆出海。

一是整合多源数据,让数据“供得出”。通过授权运营方式获取登记、许可、处罚、荣誉等公共数据,融合商品、交易、物流、评价等企业数据,以及全市电商企业、电商示范基地、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的采购商信息、贸易纠纷、履约评价等数据,为小商品数字贸易便利化提供数据基础。

二是构建数据流通通道,让数据“流得动”。构建商贸领域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化贯穿展示交易、贸易履约、仓储物流、资金结算和信贷融资等方面,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沉淀贸易数据,让贸易全过程可追溯、可还原。

三是创新数据应用场景,让数据“用得好”。打造商贸供应链金融产品,基于真实贸易数据为核心的轻资产授信服务,开发货款宝应用,商户送货至指定仓库即可收到50%的货款,有效缓解中小微主体回款难等问题,降低账户被冻结的风险;全面构建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覆盖义乌市场25万家商户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开发信用报告产品,为市场商户、采购商、银行机构提供企业信用风险查询服务。

图片

2023年,义乌出口总值达5005.7亿元,使用小商品数字自贸平台提供的报关、物流或结汇等数字化产品服务的占比达77.6%。全年基于企业征信体系累计授信总额90.57亿元,放款额35.58亿元,解决3.3万余户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3883.7亿元,同比增长19.0%;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66.0亿元,同比增长93.0%。义乌市场电商主体突破60万户,日均诞生超500个电商“老板”,领跑全国。

以杭州阿里为代表的线上电商,和以义乌为代表的线下小商品绝对是领先全球的,浙江没有满足于成绩,依然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1. 数字化转型:浙江省积极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在小商品市场领域,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数据产品服务,提升贸易效率和降低交易风险。

  2. 国际数据中心建设: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联通合作建设运营“一带一路”国际数据中心,推动数字贸易和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数字人民币试点:义乌市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力争到2023年底,商品市场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超过100亿元,交易笔数超过100万笔。

  4. 数据确权:义乌小商品市场完成了首次数据确权,获得了国内小商品数据第一证,这为释放商贸数据价值提供了法律保障。

  5. 国际合作: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人民网·人民数据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新时代小商品义乌指数,响应数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方针。

  6. 平台建设:Chinagoods平台以数据驱动对接生产设计、展示交易、物流仓储、金融信贷等各环节需求,集成线上展示交易、便利化通关、信息化物流、数字化仓储、全球化供应链服务、信用数据采集及应用。

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整合多源数据和推出数据产品服务来提升传统行业的数据化转型。浙江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和数字人民币试点等措施,推动了小商品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些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数据资产化,鼹鼠哥与你一起。

图片

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公众号后台留言沟通。

;